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撒旦是《失乐园》中具有双重人格的矛盾性人物,他既是一位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反叛英雄,又是一个权欲熏心、骄矜狂妄的堕落者,同时他还是弥尔顿关于自由意志与理性原則并重的思想观念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2.
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狄更斯所塑造的双重人格人物分成二类:第一类双重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而第二类人格的双重性则带有一定的虚伪性,但与文学中常见的那种伪善型人物又有区别。进而指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有如下特点:他们性格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两个方面有较强的整一性,次要的一面受主导的一面的制约。因而狄更斯的双重人格人物总给人不够典型之感,但却更接近生活。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裁的文化基础,是欧洲古老的狂欢节及其所代表的民间文化传统,而狂欢的基本精神是双重性。这种双重性表现在陀氏创作中的人物形象上,便是鲜明的双重人格,此类人物内在的深刻对话性造就了双声语。狂欢与对话,这对巴赫金诗学与哲学话语的核心范畴于此得以贯通。  相似文献   

4.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颇具讽刺与诙谐意味的形象,是19世纪沙皇统治下一类人(多余人)的缩写,他身上浓缩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但它并不是作者诚意要歌颂并奉为英雄的榜样人物,他是病态社会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5.
李晋晖 《现代语文》2009,(7):139-140
于连是西方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奇异的变态人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物形象典型,十分值得从文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根据马斯洛的层级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于连的那些奇异的行为和性格正是和他的本能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在他不断地实现各种需要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动机在推动他,使他不停地前进,最终使得他具有了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裁的文化基础,是欧洲古老的狂欢节及其所代表的民间文化传统,而狂欢的基本精神是双重性.这种双重性表现在陀氏创作中的人物形象上,便是鲜明的双重人格,此类人物内在的深刻对话性造就了双声语.狂欢与对话,这对巴赫金诗学与哲学话语的核心范畴于此得以贯通.  相似文献   

7.
双重人格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于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方面的原因,双重人格现象在研究生中有一定程度地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对策,以期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崇祯帝人格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轨迹大致是从执政之初儒家理想人格的构建到己巳之后的双重人格,最后在甲申之际出现分裂,双重人格坍塌。其过程与明末政局的走向成双向互动关系。局势的恶化迫使崇祯焦于求治,急切无果又使其人格发展不断偏离正道,最终演绎成国破家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高利贷者形象他盘剥、吝啬、贪婪、自私,他又坚韧沉着,狠毒奸诈;他是一个被侮辱者,同时又是一个种族复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仕与隐是中国古代文人两种不同的人生理想,在纳兰性德作品中均有反映。从其组诗《西苑杂咏和荪友韵》中可见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面,而在其词作中更多的是消极隐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虚拟社会及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特点入手分析,初步探讨了虚拟社会的交往如何导致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产生,并提出虚拟社会青少年心理教育对策,以减轻网络世界对青少年人格负面冲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颇具叛逆与清纯的光彩形象,一直被视为受压迫的丫鬟群体的榜样。但其性格的扭曲和分裂却少有人注意,特别是她身上的亦主亦奴的双重人格。这导致了她"身"与"心"的分离,形成了其既天真孤傲又暴怒骄痴的性格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因此探讨其性格的成因异常重要。晴雯所代表的主奴双重人格在贾府亦颇有代表性,众多的丫鬟身上都潜藏了这种畸形的意识,从而成为专制社会的自觉维护者和不觉悟的受压迫者。晴雯之死是一个双重悲剧,它既是美的毁灭,更象征了所有奴婢的宿命。  相似文献   

13.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通过强调个体生存现状来思考人生终极意义,属于揭示人类精神性状的文学典型,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根本区别。具有双重人格的小人物形象以其内心巨大的矛盾冲突在文学史上确立的不朽意义是对传统理性的深刻反思,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频频描写小人物的幻觉、梦境和意识流等心理活动的重要原因,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人文观念的显著特色。而双重人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则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对19世纪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文化心态及其艰难的心路回归历程。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基本情况W年龄:11岁性别:男五年级一班二、背景资料这天下午,微机室李老师告诉我,这节课上有一台电脑的鼠标被损坏,里面滚动的小球不翼而飞了。一台电脑没有了鼠标,根本无法正常操作,这将影响到其他班级同学的学习,我意识到了它的严重性,隐隐感到一种存在于学生思想深处的不可言喻的东西……台下的同学紧紧地注视着使用这台电脑的四名同学,课堂里一片死寂。沉默中,我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地在他们脸上寻找着答案,然而,写在他们脸上的却尽是茫然、无奈和委曲,似乎这都与他们无关。明明是W动过这台电脑,他却矢口否认,其他三名同学是极力…  相似文献   

17.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小说的形式探究人性的大师。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双重人格》主人公戈利亚德金人格分裂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概括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当时俄罗斯社会以及俄罗斯人民心理的看法,并从中理出其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以及思想信仰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9.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角布朗琪是美国戏剧作品中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有人赞扬她的理想主义,而有人则鄙夷她是个爱慕虚荣的荡妇。本文将对布朗琪的双重人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