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独到创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特别是格物论在今天有重新解读的必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格物论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承认个人权利与尊严的优先性,强调为保障个人权利而改造社会组织。颠覆了程朱理学的旧有传统,为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2.
王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独到创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特别是格物论在今天有重新解读的必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格物论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承认个人权利与尊严的优先性,强调为保障个人权利而改造社会组织,颠覆了程朱理学的旧有传统,为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3.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毕生躬行“师道”,追求通过社会教化方式来实现理想的社会之治。在为师目的上,他希望通过教育方式使社会能够形成“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状态;在为师要求上,他强调一个人必须“修身立本”而“内圣”,继之“处为天下万世师”而实现“外王”;在讲学内容上,他注重把百姓日用之“人欲”与圣人之道的“天理”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大成学”思想体系;在教育方法上,他注重案例式、启发式、榜样式的讲学创新,形成“百姓日用之学”的讲学风格;在教学对象上,他坚持“有教无类”,使得教育对象更加平民化。  相似文献   

4.
泰州学派创始人、明代平民哲学家王艮,在继承传统出处思想的同时,又从他的身本思想出发,提出了独特的出处观点。他的出处思想的基调是出而见龙,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他又认为,"出处"乃是"大节"问题,"出"与"处"都有要考虑尊身、保身的问题。此外,王艮还要求人们在注意尊身、保身的同时,发扬"大人造命"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泰州学派是充满创新精神的学派,也是一个极具启蒙意义的平民哲学学派,但他们仍属儒学一脉。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认为,为学当读圣贤书。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的指导思想,但他不搞儒学独尊,而是主张兼收并蓄,主张杂学。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他尊儒而并不排斥佛道,并肯定了佛道各自具有的效用。这就把尊儒与杂学有机统一起来,为"三教合一"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论王襞的格物正己与修身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王艮的“淮南格物”思想,认为格物的本质在于正己,正己的核心在于修身,修身的关键在于诚意正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榕物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7.
泰州学派创始人、明代平民哲学家王艮,以自然为宗,坚持以身为本,提出了极具启蒙性质的率性思想。王艮认为,率性就要听其自然,顺从人心;率性强调主体精神;率性必须“知止”、“知本”,做到“止于至善”;率性应保持“中”的状态,力求以“中”致“和”。王艮的率性思想突出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极强的自主精神和超越精神,这也是王良整个思想体系中突出的创新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明代泰州学派,本文首次揭示了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学术宗源之一是宋代心学大师陆象山,论述了王艮与陆、王心学的内在学术关系,为正确诠释泰州学派辟一蹊径。  相似文献   

9.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是道"。这一重要思想解决了"道"的来源问题,要求人们到百姓日用中去学道、求道;同时,王艮还把"日用"与"平常事"结合起来,指出在日用中学道关键是在即事中学道,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学道的方向。此外,王艮分析了"百姓日用是道"的简易特性,并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强调了顺应"简易"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的学者,他具有以道殉人的峥峥骨气;具有大人造命,一往无前的精神;具有不畏强权的勇气和率性而行的独特风格。他为了维护其"淮南格物"及其"百姓日用即道"等创新思想,不囿传统,不畏权贵,体现了一个思想家独具的大无畏的护道精神和英雄气概。他的创新思想及其护道精神,对他的后学们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艮关于“道”的思想,打破长期以来“道”是“君子之道”的局囿,把“道”立足于“百姓”和“日用”上,坚持自然人性论,赋予“道”百姓物质生活欲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又从为学和功夫上对其作了特色鲜明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朱子主要以“文”为所格对象,王阳明以“心”为所格对象,二者各有其流弊。王艮则以“身”为所格对象,隆崇保身、安身、尊身之义,划分了“人我权利之限”。“身”是“格物”“格心”所必须依托的载体。因此,“格身”实则是“格物”“格心”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核心内容是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这当中涵括基本的物质需求、人身自由和价值选择自由等权利,这些权利皆是以“身”为本,代表了广大平民阶层的意志。然而,当它们与传统“舍生取义”的道德信念相抵牾时,王艮给出了道德和自由之间的折中方案,得出“止至善者安身也”的最终结论,这却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儒学重义于身的传统,崭露出异端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王艮创立泰州学派,完成了儒家身心学说从“心”的挺立向“身”的挺立之转变。在对王阳明学说的继承下,以格物知至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为学过程,开创“乐学说”;以“安身”为本,“达道”为末,确立“身道同一”的安身行道论,从而实现传统儒学的合内外之道,在觉民行道方面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王艮将“乐”落实于“身”之上,以“真乐”揭示天地万物一体的本体之美,以“一贯”指出天理良知与日用良知的妙合之美,以“鸢飞鱼跃”概括良知体用一原的自然之美。王艮通过“身”与“乐”构成的创造性张力,突破传统儒学中大体发展必须压抑小体自由需求的理路,是对于宋明理学的扬弃。  相似文献   

14.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政理念的主流。王艮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认为,要搞好德治,首先要学好儒家经典,继承古代文化的传统;要坚持"以德化民"的原则,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要处理好"刑"与"教"的关系,做到先教而后刑,并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此外,王艮认为修身是德治的核心,所以强化德治必须把修身看成第一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栋的"修身慎德"哲学美学思想以"格物"说为基础,以"正身"、"反身"为途径,以实现"大"的审美人生境界为目的。"修身慎德"不仅在生死观上体现了对生命的执著,而且在道德观上表现了对人的价值的体认。王栋的"修身慎德"与乃师王艮"修身立本"主张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修身的目的、境界与途径的理解不同。"修身慎德"主张对我们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修身慎德"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将具有或大或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价值追求。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王艮作为一个平民哲学家,他强调"身本",把"身"看成是是天地万物之"本",即"身"是整个世界之"本";"身"是"家、国、天下"之"本","身"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之"本"。他把"百姓日用"视为"道"的最高"标准",肯定平民百姓在推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价值。他主张"生知"平等社会平等、贵贱平等,倡导人们享受一切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7.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提出,泰州学派王艮的"艮",应读作"银"。理由如下:其一,王艮本名王银,是他的老师王阳明"易其名为艮"。其二,艮有四种读音,其第三种读音和释义即作为"银"的异体并读为"银",见于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增释《说文解字》(大徐本)卷14  相似文献   

18.
以身为本是王艮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思想。对于王艮的身本思想,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进一步把握:一是王艮把身视为天下万物之本,将之置于至尊地位,目的在于强调人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二是以他的自然观为研究基础,揭示其天人一理与心之本体的内在规律;三是从身与国家的关系突出诚意端本的重要性和反己正身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百姓日用即道”、“格物说”、“安身立本”等作为王艮理学思想的精华 ,表明了它对人的感性欲求的合法性、人的生存价值、人的独立思考权力的肯定。王艮的思想对有宋以来的理学进行了解构 ,成为宋明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理论形态 ,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近代化做了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明末以来乃至于整个17世纪,由于中央集权制与君主独裁制经历了一个由危机、衰败、灭亡,再重组、整合、强化的过程,这种政治上的“天崩地裂”,同时带给学术界一种新景象:怀疑、蔑视主流意识形态,对传统的价值系统表现出大胆的创新与叛逆。而这一时期这种创新与叛逆的最早、最典型代表便是李贽。李贽以他独有的学识、经历与性格,对孔子的是非观、理学的道德标准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其影响力进入17世纪,以至于像顾炎武、王夫之类的顶级大师也视之为“洪水猛兽”,可见其对推进当时的创新叛逆思潮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