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亭子间在上海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居住空间,但在1930年至1945年间的都市文学中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亭子间书写丰富了都市文学,并与同时期摩登建筑文本一起构建出一个耀眼的文学都市——文本上海,底层人物的贫、凡和知识分子的抑、扬都隐藏在亭子间文本中。贫、凡还原了文学的写实功能,抑、扬渲染出文学的浪漫表达,日常生活和精神求索相融合,酸甜苦辣、百味人生都蕴藏在亭子间文本中,使亭子间书写具有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从上海"亭子间"的恶劣物质生存环境中产生了左翼文化人群体的青年文化,即带有边缘性和激进性的"亭子间文化"。亭子间文化相对上海文化既具有接受性、继承性因素,又具有反抗性、冲突性因素,并通过30年代左翼青年文化人的社会交往的两面性体现出来。亭子间文化在上海城市生活语境中产生、发展,又与上海城市气氛融为一体,它有着以上海文化为背景和参照系的一面,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它在上海文化系统中的青年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3.
亭子间文化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带有边缘性、激进性和波希米亚气质的青年亚文化.鲁迅认同左翼青年的基本文化精神而成为亭子间文化人的"浪子之王",却又因其"权威"地位而不能摆脱被"浪子"们反抗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亭子间文化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带有边缘性、激进性和波希米亚气质的青年亚文化。鲁迅认同左翼青年的基本文化精神而成为亭子间文化人的“浪子之王”,却又因其“权威”地位而不能摆脱被“浪子”们反抗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精英作家因市民阶层不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却对通俗小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感到失望与焦躁,于是斥责这一读者群体为“封建小市民”。“小市民”这一颇为模糊的概念可以被重新界定.“亭子间作家”与“小市民”产生隔阂有其深层原因。“为人生”与“为生活”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分出了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就文化的多元格局而言,这种“对峙”并非是“僵局”,反而因两者的“韧性”与“互补”显示了大都市的多样化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潜在型妓女是莫泊桑时代妓女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学界在研究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妓女形象时往往容易忽略这类群体.本文以社会制度和文化因素为切入点,探析此类妓女产生的原因及其形象特征,以期打破读者以往对莫泊桑笔下妓女的单一印象,更好地了解其所创作的妓女形象的多样性.同时,借由莫泊桑客观写实的笔法,向读者呈现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妓女的真实生活状况,并对造成妓女苦难命运的社会制度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近代娼妓业的发展几乎是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娼妓业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国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原有社会经济的凋零和道德的沦丧.上海娼妓业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近代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政局变迁.以民国初期上海妓女为切入点,试图窥探上海城市近代化发展,并期望对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背景,使一些妇女沦为妓女,在六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部分妓女之歌.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妓女的生活和情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从唐代开始直到清末民初,描写妓女的生活和命运的传奇和小说不下数百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应该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冯梦龙笔下刻画的杜十娘与其他妓女相比.更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以及捍卫自我尊严.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也是匠心独用,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上海废娼运动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废娼,此时上海公开的妓院、妓女已经大大减少,政府抓住时机宣布废娼,有力地塑造了其能够彻底铲除"旧社会毒瘤"的良好形象.而1958年市政府宣布妓女改造结束,则是由于收容起来的妓女越来越多的是在"新社会"堕落为娼的,这对新政权的意识形态构成了新的威胁,因此新政权对其进行劳动教养,或者以流氓罪将其投入监狱,从而宣布旧社会的娼妓制度已经彻底铲除.而被收容起来的娼妓,由于在安置时要求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继续"监督改造",使得她们很难重新融入社会,因而无法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而只能是新社会的"旧人".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个高峰,尤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创新方面,更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 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传奇中,作者塑造的女性多是与男性产生情感纠葛的妓女.本文尝试从唐代妓女职业的历史发展与唐代妓女和文人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其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小报看近代上海的新闻舆论公共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来流行于上海的小报,在近代上海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历来对其评价不高.文章认为近代上海小报在建构市民文化公共空间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它们以颇具特色的"嬉笑怒骂"的"游戏文章"方式开启了新的市民文化公共空间,发挥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舆论公共批评功能.从表面上看,小报所刊登的多为低级趣味的世俗、消遣和娱乐文字,比如插科打诨、冷嘲热讽之类,实质上它是对晚清以来政府的一种民间化的社会批判模式.这种边缘式的批判模式一方面营造了市民大众文化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反映了市民大众文化对于政治权威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反抗和消解.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女性的身体移动空间范围和移动方式决定了女性摆脱传统封建文化约束的自由度。晚清小说家陆士谔的《十尾龟》对上海妓女的描绘显得独特而有新意。在上海这个流动性和开放性空间中,映捷的身体移动方式把上海妓女和家庭妇女勾连在一起,使她们对女性身体产生新的感知和体验,让她们认识到追求自身欲望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这种女性觉醒意识的出现离不开上海这个流动性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唐代文学中,经常把妓女称作仙女;<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与清代文言小说中记载的某些妓女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一切都预示着她们的现实蓝本可能就是妓女.封建社会中男子对妓女的要求与对良家妇女的要求是不同的,<聊斋志异>中狐女的那些勇敢行为并不是作者在提倡女性解放,而依然是男权社会男子对女子统治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王迪 《华章》2011,(20)
关汉卿创作的现有十四个剧本中,旦本戏就有十一个[1].他以极大的热情与关注塑造了一系列妇女形象,真实地描写了她们的生活、愿望和理想,歌颂了她们的善良、机智、坚强、乐观与反抗.在这些形象中,尤以塑造的妓女形象较为深刻且成就较高.妓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性格各异的妓女形象折射出了元代社会的种种丑恶,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礼拜六》作家群的生态与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礼拜六》作家群是民初市民文学家的代表.他们在民初上海的文化市场中谋生存,以辛勤的笔耕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受到了市场社会的热情关注,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精神与人格的独立.与此同时,他们仍然保持着传统文人的心态和情趣.不可否认,《礼拜六》作家群在文化资源上已经实现了一系列积极的转变,但他们还没有真正融入市民社会,还不具备现代市民的心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是具有了新的身份、角色和谋生方式的传统文人.  相似文献   

17.
明代短篇小说多是市民的小说。它们从市民的角度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当时,市民的主体是商人和手工业者,还有船夫、读书人、兵士、妓女以及一部分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的城市农民。这是一个数量众多、值况复杂的社会阶层,是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以及都市的繁荣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封建社会里,市民是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带有“民主”因素的个人自由,反对理学和礼教。在晚明激烈的市民反封建斗争和“党争”中,在明末清初的农民大起义和反清斗争中,市民思想曾一度蓬勃发展。它反对残酷的封建压迫剥削,主张平等,要求均田减…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苏州评弹与妓女群体结合而成"妓女弹词"。她们在上海租界的社会环境中勃兴与衰落,先后与传统文人、新兴商人阶层发生密切互动关系。她们的公众形象的确立与塑造过程,均有传统文人的积极参与,集中反映在品评色艺层次和开办"书仙花榜"之中。日常生活中,她们与传统文人的交往是昔日士大夫娱乐文化在上海租界的延续;她们与新兴商人阶层的结盟,又开启了以商业化为特色的娱乐文化。这在传统文人看来是一种文化的"背叛",也体现了传统文人在上海租界变动环境中身份认同的矛盾和无奈。  相似文献   

19.
《海上花列传》真实地描述了上海十里洋场妓女恩客之间的爱恨纠葛,在金钱与欲望的徘徊和纠结中回归家庭是她们奢侈的愿望。坎坷曲折的从良之路是妓女们的共同命运,而她们被动的反抗、主动的进攻、痴憨的坚守表露出妓女们从良心态的多样性,同时将作者"无雷同"之约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复活》中的妓女形象马斯洛娃为例,说明女性在社会中被认为是补充男性欲望的"他者",妓女则作为矛盾的集合体,身体作为物质被赋予价值用来满足男性的种种欲望。但是男性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导致妓女在社会上变成了阴暗的边缘群体,受到各种斥责和误解。当妓女寻求拯救和赎罪时,女性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妓女需要通过对于男性的牺牲来当作道德回归的表现。由此作者指出妓女应该首先被当作有主体意识的人来认识,然后再讨论妓女职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