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超 《大理文化》2007,(5):48-49
2004年以来,笔者连续四年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具体负责三月街民族节的统筹协调工作。如何进一步办好大理三月街,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手,非常软和,不像手艺人的手。每逢三月街,父亲大大的手,总是紧紧握着我小小的手去赶街。父亲的手,牵出我的是梦魂萦绕的童年,有时像一条涓涓细流的小溪,而有时又像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一直伴随我的人生的脚步。童年的记忆中,父亲身着白衬衣,黑领褂,神采奕奕地在三月街上走着。他跨一步,我需要走两步。三月街上的人很多,五颜六色、四海汇集。父亲总是紧紧牵住我的手,生怕我走散了。通往点苍山中和峰麓的三月街之路,尘土飞扬,满街嘈杂,商铺林立,人山人海。也就是在麦香柳绿的季节,在赶往三月街的路上父亲给我娓娓讲述了那些神幻迷人的童年故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我都要去赶三月街.三月街,已成了大理人的一个情结. 步入三月街的街门,我便看到了“观音古市”几个篆书大字,很多人或许都会忽略,但于我而言,这却是我的兴趣点所在. 研究或关注大理文化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大理人对什么事都讲究个说法,都要像树有根、水有源一般让每一件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从而让子孙后代懂得溯古知源,懂得归去来兮.而且一般只要是有些历史的文化现象或习俗行为,其源头,必定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就是大理文化之根,就深藏于宗教迷宫之内的最好明证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参透了大理宗教的本质,也就领悟到了大理文化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中国一流,西部第一"的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位于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山麓片区,坐落在逶迤起伏的苍山中和峰下,东边面对碧波荡漾的洱海,北边是有着悠久传统的千年古街三月街街场,距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仅1公里.影视城占地77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共由146个单体建筑构成.是为了拍摄大陆版40集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而兴建的.  相似文献   

5.
蓦然写下这个题目,是否会让人感觉有些夸张?然而当我一一回忆起三月街那些难以忘怀的场景,那么,的确除了"魂牵梦绕"就再也找不出更恰当的词语来表明白族人对三月街的感受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是那么遥远而神秘,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我的故乡洱源凤羽离大理城不足一百公里,从水系上来说,它是真正的洱海之源,但是,被称为世界屋脊屋檐的点苍山把我们远远地隔在大理坝子西北的山峦之间。那时候交通阻隔,凤羽人要去一趟大理无异于现代的大理人去一趟北京,至少两天行程。即首先要翻越点苍山的余脉天马山来到邓川,如果想找一点代步工具,那就得继续赶往沙  相似文献   

6.
大理三月街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驰名中外的三月街赛马是随着三月街集市贸易而产生的.大理自古产良马,闻名四方.北宋时期,大理国每年以成千上万马匹出售给宋朝.到了元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大理社会风貌这样记载: "……这省里养了许多马,送到印度去卖."在交易中,要看马跑的速度和走法来区别优劣,因而出现了赛马和马术,流传至今.建国前三月街赛马场设在大理古城西郊的官道上.每逢三月街赛马之日,热闹非凡,观众成千上万,参赛选手除了大理地区的白、彝、回、汉等骑手外,丽江、迪庆的藏族、纳西族等骑手也前来参赛.但是,比赛时有时无,规模也小.……  相似文献   

7.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赛马、唱歌、做买卖是三月街千年不变的主题,其中赛马是公众参与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电视台记者,每年三月街民族节赛马大会采访拍摄的任务,相对于文艺、经贸来说是最艰苦的.首先拍摄难度大,骏马奔腾的场景在摄像机取景框中稍纵即逝,镜头必须随着马儿飞驰的速度推拉摇移跟,不断手动变换焦距,极其考验摄像记者的综合业务素质.其次,是赛马场上天气炎热、沙尘飞扬,每天中午12:00开赛,16:30颁奖,结束后必须立即赶回台里打稿子、剪片,保证在当晚新闻中播出,难以按时吃饭,记者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胜任.2004年,我被大理电视台特招录用,分配在新闻中心.部室领导为了锤炼新人就把我分配到当年三月街赛马采访组,之后,我连续15年担负此项任务,先后担任过摄像和文字工作,是同事中采访三月街赛马大会最多的人.这10多年中,我在赛马场上尝尽了酸甜苦辣,体会到一种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采访到许多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新闻里没有报道过),见证了三月街赛马大会从本土民族运动会走向全国性赛事的革命性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理,我印象里有太多的古老与繁华,一直觉得下关的风很劲很烈;上关的花很香很艳;苍山的雪很美柔很白;洱海的月很软很柔。阳春三月,伴随着明媚的阳光,春天向我们走来,风花雪月迷了所有驻足大理的男男女女,纵然再刚烈的性子也被大理的不尽缱绻化为绕指柔软。于是,我每一年都会与美丽的春天在大理的苍山脚下有个约会——赶一趟三月街。与三月街的相识,源于1984年的那一次演  相似文献   

9.
赶三月街     
童年时居住在大理崇圣寺三塔旁,离三月街街场不远,每年便能随大人去赶一两次三月街。而母亲一般是不会空着手去赶街的,她往往要先在田园里忙活半天,割上一背嫩绿的青草,挑水带洗菜背到月街上卖给牲口贩子换上点零花钱,  相似文献   

10.
在大理赶街     
赵敏 《大理文化》2010,(3):104-112
一部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扬名四海。是《五朵金花》让中外观众体会了白族的特有民族街市——"三月街"。正像每年的春天桃花都会红,柳树都会绿一样,一年一度三月街也会如期举行。这是来过大理旅游,对大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这是"三月街"的今生。有一句对大理白族"三月街"概括得很精彩的话,叫"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说的是"三  相似文献   

11.
张明曾 《大理文化》2009,(Z1):90-91
三月街,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是大理集商业贸易与文化体育为一体的民族传统盛会。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程序,把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确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成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即便不做买卖,也要去赶三月街,不然,就会若有所失。现在,交通便捷,人们去赶三月街,已经很方便了,坐农村客运班线车、公交车、打的、开私家车,可供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网络上、报纸上、电视上,手机里,都可以看到有关三月街的消息、图片,即便真的去不了三月街场,也可以"卧游"、"神游"三月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赶一回三月街并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些离大理古城有一百多公里的山里人。应当说,在那个时代,小孩向往三月街,就像乡村干部向往北京一般。只不过前者似乎为了  相似文献   

13.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大理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1年通过立法程序把"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作为  相似文献   

14.
在被史学家誉为"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大理三月街古街场内,悄然耸立着一座巨大而神秘的古碑,这就是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世祖平云南碑".  相似文献   

15.
公浦 《大理文化》2005,(1):23-27
我在昆明市文联见到2004年2期的<大理文化>,我向来关心大理,这出于我对它的热爱,拾起刊物一看,有一篇<〈五朵金花〉访谈录>,当然更引起我的兴趣.文章是赵定甲采访张树芳.赵定甲不知何许人也,张树芳倒是我的老朋友,就在2001年三月街民族节前我到大理参加<不谢的金花>一书的首发式,第二天4月8日又参加了三月街的开幕式后,中午在亚星饭店吃饭时还见到了张树芳.老朋友见面格外亲热,李跃云记者还给我俩拍了一张亲切的合影,后来发表在4月18日<春城晚报>上.我不会忘记我们40多年的友情,我一向以最诚挚的感情表示对他的尊敬.  相似文献   

16.
往事二题     
那年三月街 1959年,在一年一度的三月街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比平常生活中对节日的期盼更增添了几分莫名的喜悦,平淡的日子里仿佛飘来一道彩虹.因为电影《五朵金花》正在三月街上拍摄.小伙伴们奔走打探,争先恐后用一个个新鲜的细节把听说变得生动真实.那些平日里只存在于电影银幕上的人们,正从银幕上走下来,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他们走向三月街上,蝴蝶泉边,演绎白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故事.每天,看热闹的和被组织去赶街的白族乡民陆陆续续从四乡八寨涌来,乡村田埂小道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一个个行色匆匆朝着县城北门外的三月街街场直奔而去.  相似文献   

17.
一   云南大理,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随着三月街开幕式大型活动的举行,赛马大会也揭开帷幕.正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享誉海内外的电影<五朵金花>中唱的那样:"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  相似文献   

18.
从昆明出发到丽江,途经大理,恰遇一年一度的白族传统节日三月街。当汽车驶入大理城门后,就被满街参加商贸、赛马、射弩、打秋千、赛龙舟等活动的人涌堵,慢如  相似文献   

19.
笛缘     
今生与笛有缘。记得上小学时,看歌舞团演出,当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时,我被那优美动听的笛子伴奏声深深感动了。那一年去赶大理三月街,往返走了三十公里路。我用舍不得花的车费和零用钱,买回了一支心爱的竹笛。  相似文献   

20.
白族与鸡     
雄鸡是中国白族祖先的图腾.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节微的图案就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金鸡.白族先民把鸡作为民族的图腾有悠久的历史,直到现在,还可以在民间风俗活动中找到它的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