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就缺少了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胸怀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贯通大文化观,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是传统文化的亮点,正如谚语中所说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民俗学、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传统节日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和集中表达,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习俗,对民族文化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从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传统节日所蕴含和承载的伦理意义异常丰富,具有强化民族记忆、对民族共同体成员实现道德濡化的积极功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最应理解和传承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他们的民族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丧葬礼是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站在儒学视角下看现存的布依丧俗,发现他们不仅保存了原住的民族特性,还从另一个方面保持了传统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坤 《中国记者》2023,(1):8-11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央重要文化传媒机构和团中央机关媒体,中国青年报社(以下简称报社)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在团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静 《兰台世界》2014,(2):150-151
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他们的民族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丧葬礼是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站在儒学视角下看现存的布依丧俗,发现他们不仅保存了原住的民族特性,还从另一个方面保持了传统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在人类创造的各种力量中,文化力是最深厚的力量,是全面起作用、在  相似文献   

7.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域的人文记忆,是无形文化遗产的典型,是一种民族文化象征,它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精髓的根源,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曲艺、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它是民族历史的积淀,被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意味着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足迹,它将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接起来,显示出了民族的连续性和生命力。作为侗民族文化灵魂三宝的大歌、鼓楼、风雨桥正是该族历史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尤其是侗族大歌,其“以歌为媒、以歌传情、以歌见证民族发展轨迹”的方式使其成为侗族人民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象征,侗族因此也被誉为“最善于唱歌的民族”。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也相继走进村寨的各家各户,媒介中不断重复展现或宣传的现代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价值观念无不冲击着侗乡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相似文献   

9.
阅读文化经典提高综合素质——《周易文化十二讲》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经典,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典籍和优秀著作。文化经典指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走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精神支撑和创新资源,它对于塑造人们的灵魂、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郑州大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名著”讲座.聘请了多名校内外专家,讲解、阐释中国文化名著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我这里就阅读文化经典、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及《周易文化十二讲》等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在人类创造的各种力量中,文化力是最深厚的力量,是全面起作用、在深层次起作用、长远起作用的力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鲜明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档案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档案镌刻着党和国家艰苦卓越的复兴缩影,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2.
孙绳骥 《新闻世界》2012,(9):179-180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繁荣相关的。戏剧是高度综合的艺术,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传承文化、教化民众,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熔铸灵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其它文艺形式难以替代的。新编庐剧《荠菜花》是杨刚的又一力作。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新一代农民工的追求想往,和他们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化遗产日的确定给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以深刻的提示,在社会经济、国际贸易、科学文化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尤其在以经济为动力的社会环境中,怎样以新的视觉认识档案、管理档案,使档案作为民族文化的遗产,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推动作用。档案是社会活动中最真实可靠的原本信息,是非物质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原本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个性文化和主流文化,只有个性文化和原本文化才能唤起民族精神,所以重视个性文化和原本文化必须纳入民族精神的视觉和高度,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与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14.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这是贵州发挥民族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求。民族文化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所衍生的一个概念,指民族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价值。文章分析了贵州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保护的难点和创新方面的问题,反思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民族文化生产力的提升要靠加强民族文化保障力、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拓展民族文化吸纳力、提升各项政策导向力以及重视民族文化生产力等现实和理论想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胡用琼 《新闻爱好者》2010,(11):142-143
文化意象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具有隐喻意义的意象,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活积淀下来的集体无意识,是民族文化的特质。甘茂华的散文突破了风俗风情展示民族精神的视阈,以文化意象为经纬结构全文。折射了土家族民族文化精魂和土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在现代意识下对民族文化的执著守望。  相似文献   

16.
友言在先     
胡莹 《兰台世界》2019,(8):10-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古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一个民族文化的消亡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所以说,一个民族的灵魂便是它的文化。坚持好、呵护好、弘扬好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共同责任。广播电视在传播本土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卿志军 《传媒观察》2011,(12):33-35
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研究主要是指针对民族地区内部以及与他民族之间进行跨文化传播现象的研究。民族是一个居住于特定区域,有相同生活习惯、语言风格的群体集合。民族可以是指宏观的国家民族,即国族;也可以指居于国家民族之下的民族,即族群,我们这里主要是针对后者来进行研究。实际上一个民族的形成和识别,最根本的依据是文化。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形成,就会对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形成一致的认同,并且这种认同存  相似文献   

19.
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展现了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也是维护国家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拥有自己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党报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新形势,办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在很多时候不仅是纽带,实际上是精神的支柱,是维持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性的东西。很难设想,一份没有文化品位、没有独特视角、缺乏思想深度的报纸,能够赢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