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很多学校都在打造学校文化,但坦率地讲,真正有文化精神的学校并不多。当前,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其一是物表化,很多学校建得富丽堂皇,但只是一些建筑、图案,并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生活和记忆的组成部分,没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其二是文本化,各种学校都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真正地成为规范学校成员行为的动力;其三是标语化,许多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只是挂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甚至行动方向与标语内涵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2.
每学期开学,学校和班级都要花人力和物力进行标语的书写和布置。因为标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等到布置完成以后,标语就基本固定不变,只是美化教室的一要素,很少有师生真正去挖掘标语的内涵,去最大化地发挥标语美化心灵的教育作用。根据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不仅要精心设计班级内的固定标语,更应该特别重视班级内“临时标语”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文化引领的办学实践是盲目和缺少根基的,没有传统文化积淀的学校是缺失底蕴和生命力的。继承何种传统文化来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很多校长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校园标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现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校园标语的分类、校园标语的功能和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对学校某种制度或学校整个制度体系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学校制度只有真正被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同接受并自觉遵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使学校成为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进步的大家庭。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师生本位,既要依靠师生,同时也要服务于师生,提高师生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度。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路径包括推进学校制度变革、形成学校制度体系、挖掘学校制度文化内涵以及赋予学校制度文化意义等。  相似文献   

6.
过去,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老师只是将课本上枯燥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去学。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在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一种基本的课程教学资源,新课程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弹性很大,需要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加以补充和完善,使课程成为一种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系统,从而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陛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对特色化学校的认识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出现了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内涵和外延界定上的莫衷一是以及并用或混淆,导致了认识和实践上的很多误区。如某项活动的″特色学校″,某种技巧的″特色学校″等等,俯拾皆是,这些学校在某一活动、技巧上确有成绩,但学校的整体工作同过去差别不大,办学效益没有明显提高,只是注重了某项特长或少数尖子,往往放弃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学校如此总结,领导如此挂牌、宣传,结果都有特色,也就都没有特色;似乎是特色学校,事实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有的也只是徘徊在有学…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是书香浓郁的场所,墨韵书香令人心旷神怡;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靠的是先进的文化。然而,如今当你走进许多的校园,你感受到的不是墨韵书香,而是到处张扬的标语口号;你看到的不是先进的文化,而是喧嚣的标语口号。似乎有些教育管理者认为,没有标语口号,不足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醒目的标语口号,不足以彰显校园文化的内涵,于是乎,"标语口号满天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教育界开始着力探究从建构或重塑学校文化入手进行教育改革,但很多学校热衷于设计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符号",文化建设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没有成为师生的"愿景",更没有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姜波  邓文圣 《教书育人》2020,(4):18-19,F0002
初次见到他,很多人都觉得他只是一名普通的90后教师.但当听说他是一所有近3000名师生的学校的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很多人都表示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学校的副校长.转变之快,确实让很多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战略和主题,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培植学校精神品格,也已成为学校普遍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文化建设的浪潮荡涤着校园中陈腐落后的东西,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滋养,很多学校正在设计文化的制高点,同时也规划着学校发展的文化愿景.但文化永远是清醒的,文化建设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文化的这一特性提醒我们,当某种东西冠之以"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不断追问自己:这究竟是不是文化?确实,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那仅仅是开端.事实上,我们书写的永远是文化建设的开篇.从这一认识出发,不难发现目前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给“冷标语”敷上“热脸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和文化现象,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一所学校一旦拥有高尚优雅的校园标语文化,必将赋予学校勃勃的生命力,同时,会折射出这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也会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反之,一些格调不高的“冷标语”的出现,所起的效果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学校。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功发展为名校的重要根基,是创造品牌的阳光通道。如今,"文化润校"、"文化立校"、"文化强校"、"文化名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如何使校长的文化主张不只成为个人意志,不只写在墙上、说在嘴上,而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统一信念,成为行为自觉,成为薪火相传的学校风气、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14.
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和文化现象,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一所学校一旦拥有高尚优雅的校园标语文化,必将赋予学校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口号着的校园里,标语默默地展现着自己的功用。一方面,标语代替了权力主体而实施着权力,要求权力客体这样、那样,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另一方面,权力客体并非全然接受这些规范,他们在受制于权力约束的同时也在反抗着权力的压制。在学校中,标语本来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可是在现实的标语中我们却看不到文化的影子。因此,还标语以文化性,让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场所,这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校内涵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课程改革催生了新的教育文化,学校文化、管理方式、师资培养、课堂教学等发生了一系列变革,课程改革引领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关注师生发展,追求师生共同成长.本文从学校面临的挑战入手,对学校内涵发展进行了梳理,并从学校文化、校本管理、师资建设、有效教学(研)等方面提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建设学习型班级是新时代下学校教育的新型模式,其自主、自律的“共同”思想是构建班级型文化的基础.在理解学习型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确定共同目标,发展思维模式,建设优质队伍,鼓励行为文化推动班级型文化建设,使文化成为一种行为模式,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真正形成学习型班级时尚文化.  相似文献   

18.
校园标语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所学校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使师生在长期的熏陶中提升人格、完善自我.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很 长一段时期内成了中小学校的标语和口号,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现今的校园中各种标语口号层出不穷,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含意深奥难理解,有的内容抽象不具体,有的观念陈旧无个性,有的形式呆板少趣味……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者,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定位学校文化,如何凸显文化特色,如何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营造富有丰厚底蕴、人文内涵、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发展的沃土。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许多学校都会组织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节,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这样的主题文化节给孩子们带去了快乐,但毋庸讳言,很多的"节日"也就是热闹一阵,真正留给孩子们的东西并不多,而且给师生加重了负担。怎样才能使校园主题文化节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轰轰烈烈又实实在在,既充盈文化气息又不增加师生过多的负担?笔者认为:与学科整合,进行校本化规划、课程化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提高校园主题文化节品位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