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莉 《科教导刊》2021,(1):35-36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推出的一项育人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与合理分配,提升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本文主要对现代学徒制与双主体育人机制内涵进行分析,明确现代学徒制产生与发展历程,并且阐述双主体育人机制主要内容,根据目前教育条件,重点探究了现代学徒制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途径,以期为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构建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育人改革的核心。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依据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原则,从开发主体构成、对接岗位选择、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现代学徒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构建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指出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适合的校企专业课程,是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立足学校和企业实际,通过选择适合的企业和学生、确立适合的课程构建思路和课程构建框架,构建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校企课程,并通过"三段"课程、"双元"校企师资、"地导"翻转课堂、"多元"考核评价的课程教学实践,推动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专业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G校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开始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对G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运行的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现代学徒制试点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带着问题入班、管理制度不完善、协同育人不深入、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文化育人不足、课程资源开发滞后、教学团队待完善.G校现代学徒案例分析表明,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对策是加强宣传、严格管理、强化协同、全方位对接、落实"三全育人"、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还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此,文章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多维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方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徒制是“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产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接”作用。“双精准五融合”的产教融合实践,以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双精准”为理念,通过校企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考核评价方面的“五融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学徒对课程满意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岗位带教情况、岗位关键工作绩效等四个方面显示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人才需求侧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袁国伟 《职教通讯》2015,(23):14-15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过程中,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交替课程+企业实践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考核等方面发挥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内涵与特征(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的创造发展,是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将岗位的生产技术要素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素相结合,并融合现代管理要素,突出育人功能的教育培训模式,是促进员工成长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的一种培训方式。(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实践: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内涵要素,有些是相同的,如学徒制的载体、学徒单位、学徒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需要统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方面的资源。高职院校应勇于探索,不断尝试,抓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双主体育人。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存在问题的现状,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从校企合作招生、育人、就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总结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广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促进职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初步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建成"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开发校企合作的岗位—课程体...  相似文献   

14.
以我校的通信技术专业为例,进一步研究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工作。要把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引进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之中,首先就要解决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结合现代学徒制下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对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原则、设置流程以及具体方案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育人主体单一、企业缺乏参与动力、项目组织无序、教学过程评价难的难题。据此,文章提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多方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提升企业参与动力,规范项目实施,完善教学过程评价,落实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朱万青 《职教通讯》2017,(23):41-44
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要转换角色,由过去的使用人才变为培养与使用同步进行,在这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许多的困局急需解决。研究企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中的种种因素,有利于现代学徒制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消费需求升级的新阶段,亟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分析,认为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共融发展是落实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后备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具体而言,现代学徒制企业育人主体身份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具化,现代学徒制师徒管理模式有益于激励工匠成长,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形式能助推工匠后备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徐州张集中专中餐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双师育人、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对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的时间、岗位、评价体系等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化工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依据试点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组成专业建设团队,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职业岗位工学结合课程,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培、共评、共赢的校企融合发展机制,形成"校企双轨六对接三段式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8,(3):115-120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合作博弈即正和博弈,是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通过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机制,化解了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风险、降低了合作成本、取得了合作收益。有效地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帮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树立主体地位,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系列问题。该机制创新成果荣获2014年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