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一系列街头随机采访实践,似乎让这类采访方式在电视荧屏上重新焕发了“青春”,并且拥有了一个时尚的名字——“海采”。自从“海采”方式在严肃的《新闻联播》中第一次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作更“接地气”的新闻节目。但众多的“海采”实践,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多方面对当前电视新闻“海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电视新闻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场景式海采"有别于"扫街式海采",它巧妙地将采访现场设置在现实的生活场景当中,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依托近乎真实的言语环境展开对话交流。一方面,现实的生活场景加强了采访的真实性,实现了高效率的人际互动,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采访的真实也更加彰显了语境尤其是情景语境的价值,使得采访报道更接地气,更加吸引人、打动人。  相似文献   

3.
"你幸福吗?"让央视海采火了一把,黑龙江卫视新闻团队紧随其后,在全国卫视中率先推出了多系列大型海采特别报道,而参与其中的,是通联部的小编率领的全省各个地方台的记者。地方台到底如何参与海采报道?海采报道到底应该如何来操作?通联编辑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参与秘籍。  相似文献   

4.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  相似文献   

5.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征文之后,把现场新闻的创作推向了高潮。现在不仅  相似文献   

6.
对﹃组照﹄发展的冷思考于惠通近年来,用多幅照片的组合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突发新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的形式突然热了起来,有人叫它专题摄影,有人叫它系列摄影,有人叫它报道摄影,港台有人叫它“图片故事”……尽管叫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7.
专题摄影(有人叫它“系列摄影”、有叫“组照”、有叫“报道摄影”),它是通过多幅照片的组台,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平淡而又感人的故事,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逻辑联系的多幅照片来阐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市面上正火着一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甭管这本书叫不叫寓言,反正它是供成年人看的。故事梗概如下: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有两个小家伙是老鼠,一个叫“嗅嗅”,另一个叫“匆匆”。另外两个家伙则是小矮人,一个叫“哼哼”,另一个叫……  相似文献   

9.
它的船头熔铸进了从世贸废墟中挖掘出的7.5吨钢材,它的船舷上刻着“永志不忘”的座右铭,它的名字叫“纽约”  相似文献   

10.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北大未名‘湖里就有“荇菜”,它是一种睡莲科的植物,五六月间开淡黄色小花,一直开到中秋。它的形态非常小,只有手掌般大,不容易被人注意到,叶子有点儿像睡莲,但却是微型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两个字太好了。什么叫“寤”?什么叫“寐”?“寐”,大家都知道,就是闭上眼睛。“人不寐,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海采类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海采"(即街头随机采访)中,记者按照已设定的某一主题对大众进行大范围随机访问。2012年中秋期间,央视在连续九天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推出了主题为"幸福是什么"的街头海采报道,以此拉开了电视新闻界持续至今热度不减的海采播报潮流,"家风是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主题再度引发舆论热潮。如今随着"走转改"  相似文献   

12.
商潮中,竞争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各种商号和产品名称的角逐就是其中之一。君不见,大街小巷,商号林立,商品繁多。它们的名称一个赛过一个,“级别”一个比一个高:你叫“××王”,我叫“××大王”;你挂“××中心”牌子,我悬“××城”招牌;你叫“皇家俱乐部”,我叫“皇都娱乐城”……一个个八面威风,不可一世。这些见诸于街头巷尾的名称,笔者不想说三道四。遗憾的是,它却像流行病一样传染给了一些堂堂正正的新闻单位,他们在新闻报道和新闻广告中  相似文献   

13.
醒狮的震动     
200年前,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相似文献   

14.
不管看什么报刊,我总是喜欢翻翻它的“读者来信”。这不单由于那些信上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我关心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往往使我回忆起一段永生难以忘却的往事。我通过它进入了新闻界,而且直到现在我还在新闻界工作。这家报纸是上海文汇报,它的“读者来信”专版叫“读者的话”。“谁叫你写通讯的文章”一九四六年我在河南开封高中读书时,对这个专版虽然也很爱看,但没给它写过稿。我当时的兴趣是搞文艺创作,给这个报纸的文艺副刊“笔会”和上海的其它一些报刊投过文艺一类的稿件。七月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艺演唱会的文学台本俗称“串台词”或“台词”,叫“串台词”比较准确,它表明是节目主持人使用的文稿(包括主持人串联节目的语言和舞台指示)。  相似文献   

16.
郝东红 《军事记者》2012,(11):71-71
开始写作文字叫“试笔”。不加思索随手写出叫“信笔”。有如神助写得特别好的文字叫“神笔”。文字改动的地方叫“改笔”。谦称自己的文字叫“拙笔”。旧社会称写公文、诉状叫“刀笔”。  相似文献   

17.
去中国大陆采访,与人交谈中,早就习惯了一些时髦用语:东西不叫东西,叫“东东”;支持不叫支持,叫“顶”;别人请吃饭不叫请吃饭,叫“饭局”;追女孩子不叫追女孩子,叫“泡M M”;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如今不识流行用语,交谈时往往一头雾水,如坠五里雾中,不入流则被视作老土。最近去北京和上海采访,又学会了一些时髦用语: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光当”;不满不叫不满,叫“靠”;吃不叫吃,叫“蹭”;丑女不叫丑女,叫“没女”……什么是“没女”?据说,这是从韩国传来的说法。今日中国人将没漂亮脸蛋、没苗条身材的女子称作“没女”。说“没女…  相似文献   

18.
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不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新鲜事儿。新闻记者都喜欢一哄而上.以“XX门”来报道。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叫“拉链门”.女演员阿娇被偷拍叫“艳照门”,恒源祥推出生肖广告叫“广告门”.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叫“大麻门”、博尔特进迪厅叫“艳舞门”.还有许许多多的这“门”,那“门”。在我看来.都有些“邪门儿”。  相似文献   

19.
汉字教学与研究理论架构中薯有一种基本理论方法,就是汉字构形兼类.指事字必然来源于象形,它就会形成“指事兼象形”。会意也兼指事或象形,形声字声符是个象形,就叫“形兼声”,声符出于指事,就叫“事兼声”,如果涉及会意,就叫“意兼声”。有的既含象形符号又有指事性质还兼会意特征,那就叫“形声兼会意兼指事兼象形”。形声字大多可能同时兼容会意指事以及象形。由于人们没有在语言中找到独立的转注字或假借字,因此也没有任何学者提到转注字或假借字涉及兼类构形。语言研究中的语义逻辑应当服从和尊崇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逻辑制约关系。这种关系无需我们研究发明,它本身就是一种事实存在。汉字构形兼类理论从逻辑方法上讲,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文化名人真是左右逢源,八面来风。名人说的有点意思的话叫“名言”,说的没有意思的话叫“文献”,写的文章多叫“著作等身”,懒动笔墨则叫“述而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