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锡鸿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思想文化上固守程朱理学和“夷夏之防”,在政治上固守“为政以德”和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固守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受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为典型守旧派的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2.
略论刘锡鸿守旧思想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历史根源和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攀援守旧派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为典型的守旧派的自身原因,以中国国情的特殊论为理论基础,以清议为手段,以恪守传统文化为宗旨,善变,虚实兼备,构成了刘锡鸿守旧思想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不谙国际情形,在外交上吃亏甚大。在外国压迫和清政府自身事实上需要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派遣驻外使节。刘锡鸿因与郭嵩焘个人关系上的特殊性,得以出使英,继而出使德,组建了中国第一个驻德使馆。在德期间,刘锡鸿虽想有所作为,但由于时代及他个人的局限,他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出国后,刘锡鸿的保守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对西方的认识 ,也变得较为具体,但仍没有跳出保守思想的藩蓠。最后,由于他与郭嵩焘矛盾的激化,加上李鸿章的极力反对,刘锡鸿被撤回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胡雪岩从一个钱庄伙计到亿万富翁发迹史的论述,剖析了晚清社会"亦官亦商、官商结合"及贿赂肆行的吏治腐败,而"红顶商人"正是在这样的土壤滋长起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刘锡鸿,字云生,广东番禺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其人无足称道,但其事却启人深省。作为晚清第一批驻外使节,他曾亲自涉足西方,并因与郭嵩焘的纷争而使朝野俱知,后更以其域外“见闻”反对兴建铁路,影响了清廷的铁路论战。对此,历来论者甚少注目,或有触及,又一概谓之顽固派、守旧派。以“派”来规范,或许能涵盖某一阶层、群体,然习用久之,不免失诸简单化、脸谱化。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化这一视角来具体剖析刘锡鸿的思想、实践与心态,以蠡测近代中国百余年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算账"     
A要转入我班,这是一名六门考试课程的成绩相加也没到100分的学生.上学期的一个晚自修习,A喝得醉熏熏地冲进我班教室,疯狂叫嚷:"下学期我要来做地头蛇了!  相似文献   

7.
对于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而言,晚清小说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由于晚清社会"人的意识"整体性缺失的制约,晚清小说不可能表现出诗性"为人生"的本质性意义;另一方面,晚清小说存在的风景描写和美感色彩,又表现出了明显的诗性意义且和"五四"文学存在着勾连.在此意义上,晚清小说可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前诗性"阶段,预示了诗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与刘锡鸿作为传统士大夫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印记,又同时作为晚清首任驻外正副公使考察西方文明,但他们的思想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其思想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要不要“师夷长技”、西洋富强原因、夷夏观。郭刘的思想分歧实质上反应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对中西文化激烈的冲突和碰撞所做出的不同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婺源"虹关长人"詹世钗,因其天赋奇形、身材颀长,而为世人所瞩目.詹世钗后被洋人带往世界各地,参与各类展览与表演,最后定居于英国,成为一个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不仅婺源当地有不少传说,而且在晚清民国时期的笔记、小说、戏曲中也多所演绎,但其中真伪参半,夹杂着时人的诸多想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势积弱背景下传统文人伤时忧国、愤世嫉俗的心态.利用族谱、文集及海外文献报道、图片资料,对此作一考证,以期厘清其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世界游历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0.
兆成号是晚清在徽州黟县、屯溪等地经营布匹的一个商号,该商号留存至今的盘单文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堆金"和"财神堂"是盘单中的两个重要的科目,通过与晋商等账簿中类似的科目相比较以及同时代的西方财务报告相比较,可以认定这两个科目属于资本积累性质,类似于现代财务报告中的"盈余公积".兆成商号使用"堆金"与"财神堂"这样独特的名称,与传统文化以及徽州的商业伦理和商业文化有关,体现了徽商谨慎经营、重视积累的特点,也证明了晚清时期民间会计中就已经实质性地存在着通过利润留成进行资本积累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焊板子 记得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拿起电烙铁,手不住地颤抖,在电路板上的焊点如一个个小山包,紧张的样子倒是把自己给逗乐了.我在焊锡、烙铁、电阻、电容之间奋战了整整一个晚自修,全身都酸软了,正要向老师交差,旁边的一位提醒道:"老兄,你那板子,左右都焊反了."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开篇第一句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初中语文第六册就此设置练习题:"这样"指代什么?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认为"这样"指下文"清国留学生"的丑行.很多教师在讲课时,照本宣科,把这一答案一字不漏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前不久遇到好几套试卷,都考了此题,均采用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13.
在听一位教师上《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引起我对数学学习思维引路过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不识教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教山中. 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自古以来,有许多在教育学、心理学上提出真知灼见、创立新理论、新学说的人,几乎没有学过<教育学>,几乎没有上过师范院校.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容闳受过全面系统的西学教育,是一个典型的"西化"人物;可他仍然是爱国的,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容闳在晚清中国社会是一个"边缘人"的角色,处境颇为尴尬,这也成为"幼童留美"夭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晚明戏剧文化的一个角度独特的考察.本文认为:晚明江南"园林声伎"风习之兴起,与其时政治环境和官场形态殊有关系.正是基于对末世政治的失望和回避,不少江南士大夫做出了从政事到艺事、从"忙处"到"闲处"的人生选择,他们从官场撤身,退隐园林流连声伎,"园林声伎"故而既为时代的潮流,也为时代的病症.  相似文献   

17.
备课,首先要研读教材.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导游"自己还不熟悉路,那怎么行?教了十多年的书,细细想来,每每研读一篇教材,我大抵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三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吴强 《教书育人》2007,(3):28-29
晚19:00,老师们按照预定的通知到会议室开会.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关于"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因为经常提到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但在具体操作时经常令人感到困惑,赏识的"度"该怎么把握?赏识与惩罚是什么关系?大家都感到有交流讨论,明晰思想的必要,所以安排了这样一次活动,集思广益,研讨一下,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小说兴国论是近代知识分子编造的一个神话,究其实质是儒家"文以载道"、"以文治国"论的变种,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晚清知识分子笔下的"国"或"国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王朝国家,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小说兴国论的提出,乃是基于小说这一特定文体与现代民族国家间的共谋关系.小说兴国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朋友一家到野外游玩,一只飞虫钻进了朋友的耳朵里,怎么倒、怎么晃都没法弄出来.朋友掏出一个挖耳朵的小勺,可又担心将小虫逼到耳朵深处,朋友的妻子建议用植物油粘住或憋死飞虫,可这样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朋友上幼儿园的女儿说:"小虫不是存心让爸爸难受的,他一定是在爸爸的耳朵里迷路了,我们给他一丝亮光,它就会找到出来的路了."女儿用小手电筒对着朋友的耳朵,过了一会儿,一只飞虫从耳朵里飞出来,飞到了手电筒的亮光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