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几届函授,我们曾经采用一稿两写的方法,辅导学员进行新闻习作和研究。所谓一稿两写,是一篇新闻用不同的主题和角度去撰写,从中比较优劣权衡去留,进而提高新闻的鉴别能力和写作水平。函授学员们欢迎这种学习方法。许多学员常常言来自己一稿两写的习作,征求教务处老师们的意见,并希望给予指点。我们发现,有的学员虽然觉得一稿两写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但并不真正理解一稿两写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因此,只是形式上模仿一稿两写的样子,实际上没有掌握一稿两写的精神。由于不得要领,学习的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为了进一步研讨这个问…  相似文献   

2.
每届函授到了年底,我们与学员互道一声“再见”之后,彼此便中断了教学联系。学员们辛辛苦苦“修行”了一年,究竟学到了一点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东西没有;如果是搞新闻工作,经过一年函授基础教学,是否有助于尽快上路?这些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纵然我们很想了解函授教学以后的效果,也苦于无门。凑巧,夏华民为我们提供了~次互相沟通的机会。夏华民是第9届函授的优秀学员。因为他是1997年4月报名的,到年底还不够门个月,所以按照规定,1998年4月以前,他写的新闻习作,教务处仍然要负责处理。在元旦期间,地捕捉到一个线索,于是立即进…  相似文献   

3.
阅读学员们的消息习作,感到有一个问题:乍一看,主题,取材,事例,似乎也不错,可是仔细一推敲,或是新闻要素残缺,或是材料单薄,或是主题肤浅,甚至偏颇。这些习作徒具消息的外形,距离~条真正的消息还有不少差距。这就好比是一个没有熟透的果子,吃的人,咬一Q,又酸又涩,咽不下去;摘的人,费了不少力气,成了无效劳动。这种情况说明,学员们通过新闻函授的理论学习,虽然已经初步懂得了消息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消息写作的要领和真谛。因为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希望引起大家重视。我们准备采取分析若干篇习作…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我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平时喜欢写些小报道、小文章,可从来都是自写自感,而不敢拿给领导和同志们看,更没勇气寄到报社去,请问,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稿子怕人看”的心理障碍呢?学员杨洪亮杨洪亮同志:据我所知,在初学写作者中,“稿子怕人看”的现象是很多的。要说这种现象好的一面,那就是凡“稿子怕人看”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写稿子是“人软货松”,不好意思将稿子拿给别人品头论足,更怕稿子寄出去后“泥牛入海无消息”,干落个丢人现眼,自找没趣。说穿了,这是一种虚荣。C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一)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一名叫冯义华的战士给函授中心负责同志写了一封信和两篇言论习作,要求对他的习作给予评改。笔者受领此任,试作评改如下。先看这封信。XX:您好!我是一名业余爱好写作的基层小战士,工作之余总爱舞文泼墨,自己解除了苦闷,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收获。一年来在函授学习中我严格按照教材提纲中的规定,认真学习了教材的内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是受益非浅的,在每期的函授通讯中我都仔细翻阅,也打至阿零的突破。但是却没有给函授中心写过一篇稿子,刚收到的第11期函授通讯看到有一篇函授学员李志写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软新闻”?怎样写好“软新闻”?这里面既有新闻理论问题,又有新闻写作问题。一次点评不一定能说清楚。为了认真地进行业务探讨,我们先请大家看一篇学员习作。老挝山羊归国记1994年5月14日上午8时。晨雾笼罩下的西双版纳边防某团“零公里”哨所。此时,中央电视台驻成都记者站的普晓东\关飞二人正在精心地拍摄一个象征中老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历史性画面:老挝帕卡检查站站长向旺通一行四人正在同中国驻军领导和哨所官兵挥手告别;8只膘肥体壮的白色山羊和四只可爱的小羊羔在老挝官员的驱赶下,正一步步朝老挝国土上走去,它们不…  相似文献   

7.
所谓“闪光点”,就是所写的先进人物显现出的最光彩的一点。抓住“闪光点”是写好新闻人物的重要方面。 “闪光点”越是重要,我们就应当更加审慎地进行选择。应该说,先进人物总是比普通人物的思想觉悟高一些。但是,他们又是生活在普通人物之中的。有着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只看到前者,而看不到后者,把先进人物写得超群出众,不食人间烟火,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在先进人物和普通人物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这样,既能体现出先进人物的先进性,又能使先进人物立于普通人物之间,使读者乐于接受,往往达到较好的宣传效  相似文献   

8.
第7届新闻函授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学员评改习作。1995年3月15日和6月15日,我们在《函授通讯》先后登出了4篇学员的习作《谭长俊写的消息《搬出沙发请回木凳,某高炮团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边立波写的通讯《腊八粥》、秦泳写的言论《也不妨“倒过来想一想”》、曹少龙写的调查报告《战士探家心态录》。我们把这4种新闻体裁称为最常用的“四种武器”》,要求学员们评政。教务处在按语中提出:学员们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就稿改稿,也可以重新结构另起炉灶;如果感到素材不够,可以虚拟情节。但必须划清界限:新闻…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01,(8):44-45
学员来信──敬爱的教员: 在学习过程中,我总觉得人物报道写起来很难。我写的这个尹科长,在后勤岗位工作了 13年,先后 5次荣立3等功,事迹很多。但我认为写他与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比较符合当前的宣传主题(潮流),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角度。我用两种体裁(指消息和通讯)写了两篇文章,可总觉得写的不好,请老师给予指点。 学员方峰 学员原文── 军营社区的“老大娘” (因作者写的消息,其内容与通讯的内容大同小异,且字数差不多,故只选其中的通讯重点评点) 尹佐才是某试验区军需科长,在任3年,为部队的军营社区改造出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我们点评学员日作,过去多是采用综合的方法,根据习作中的情况,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讲评一番。这种办法,好处是“受益”面积可能大些,缺点是不够深透。这次想变一变,采用“单个教练”的方法,重点解剖一个学员的一部分习作,不仅研究怎样写,还要探讨如何采,把写与采联系起来点评,也许会比较深入一些。先请大家看看一个学员的3篇新闻习作。给养员周庆辉买菜讲究物美价廉——上任一个月省下八十元函授学员贺东海报道:“蒜量1无贵了,7角咋样?”“不卖。”“8角,买你5公斤!”菜贩考虑片刻说:“好吧!”6月15日,某团’\连…  相似文献   

11.
新闻有多种功能。功能之一,是宣扬先进,树立旗帜,倡导良风,净化思想。这也就是大家平时经常说的那种所谓表扬好人好事。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在体现这个功能的时候,必须认真而严肃地自问:我准备采写的这个好人好事,应该不应该提倡?能够不能够学习?我们希望学员们不要轻率地匆忙地作出决断,最好是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一番,然后再决定:写还是不写?要写该怎么写?我们从大量习作中选出3篇有一定代表性的习作,不妨当作几道试卷,请学员们先考考自己。试卷之一:学员贾彦峰报道:6月3日,某师进行尖子连队对抗比武,400米障碍单项比…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报纸上刊登了大量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鞭策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在一些先进人物典型的报道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的质量和宣传效果。依笔者之见,在先进人物典型报道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需要加以改进。一忌没有时代感报纸是新闻纸。报纸报道先进人物的目的,是要通过及时报道先进人物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做出的新成绩、新贡献等,起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大量的习作中发现,有的学员写稿心切急于求成,捕捉到一个新闻线索(有的甚至连新闻线索都够不上),既没有深入采访,又没有认真思考,就匆匆忙忙地拿起笔来,结果,写出的新闻,常常停留在表面现象想象的概略描述上,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全貌,缺乏思想深度,因此无法吸引读者。特别是那一类触及了敏感问题、揭露了矛盾,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的新闻,更是如此。请看两则新闻习作:官兵奋力救火,附近居民袖手旁观(以下简称一稿)学员马千军报道九月三十日下午二时许福建龙岭地区发生山林火灾,驻闽某仓库闻讯后立即派出一百余…  相似文献   

14.
一稿两写或多写并不是新问题。这几年,我们在《函授通讯》上曾多次采用一稿多写的方法,组织学员评论并改写习作,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第3届新闻函授期间,一个学员写了一篇短新闻,标题是《野火无情人有情》,原文如下:本报讯1月14日上午,驻周村某部四连二班的同志在训练中,发现黑山山腰有一团山火正以猛烈的火势向山顶延伸,全班同志在排长王林同志带领下奋力抢救,迅速十「灭了山火,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上午10点多钟,忽然有人呼喊:“失火了!快救火哪!”急促的喊声,惊动了此时在山下训练的二班全体战士。“停!救火主…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报纸特别是一些地方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稿件的署名为“本报记者”,这种署名又不署真名的现象值得深思。 哪些稿子不署真名?为什么不署真名呢?从发表的稿子上看,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关系稿。明知新闻价值不大,碍于某种关系不得不写。或是某记者经  相似文献   

16.
人物通讯是十分重要的写作形式,把人物写好了,能够起到非常感人的效果,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因此,我们的报刊始终重视宣传先进人物,注意采写好、报道好先进人物的人物通讯,记者、通讯员要把宣传好先进人物、写好先进人物,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工作。(一)以往对写好人物通讯,新闻院校的教授曾经强调要写出人物的三个矛盾,即人物与自然的矛盾、特定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思想上的矛盾。那么,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今天,笔者认为人物通讯写作有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选好典型。新时期的人物要…  相似文献   

17.
我是山东省兖矿集团一名普通职工,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撰写新闻稿件。八年来,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山东工人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上发稿800佘篇,并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通讯员,被大家戏称为先进人物、企业形象的“画家”。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06,(6):72-72
当本期新闻函授学习步入正轨,学员们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开始拿起笔进入采写实践的时候,许多学员的心头却又有了一个新的困扰:没东西可写。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学员们急切的问询:我本来就生活在基层,可为什么老是没东西可写?从理论上讲,“没得写”的原因,往往不是生活中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而从实践上来看,却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为什么一个老通讯员或有经验的记者,总是有写不完的新闻线索,而初学写作的函授学员就是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闻呢?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检查一下,找找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否有个“审美疲劳”问题?经…  相似文献   

19.
常有这种情况:某先进人物声誉本来不错,登了几次报,反而使群众看不起。有人说,这是“当地不摇货郎”;其实,往往是笔者把他写变了,因而引起群众的反感。新闻报道,为何会使先进人物变形?除少数人故意造假外,也有的是笔者形而上学地看人、写人,歪曲了人的原形。我以为,片面追求人物形象“完美”,是人物变形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完美”,笔者总是刻苦地从人的正面观察、描写,想不到,问题就出在这里。文学艺术上的例子说明,完美的形象,并不是单指对象正面的丰满,而是完整地反映它真实的内在联系。大画家齐白石画的荷花,有整齐的花朵、荷叶,  相似文献   

20.
报纸、电视和广播经常有这样一些新闻:你想知道的,一带而过;你不想知道的,没完没了。比如,报道会议,出席人员名单一大串,空话会话一大篇,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与广大群众有什么利害关系,不甚了了;报道事件,不讲来龙去脉,结果如何不得而知。看这类新闻,叫人干着急。自然这个“想知道和不想知道”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以个别人为依据,而应以广大读者为尺度。这种不看读者需要,不懂读者心理,不对读者胃D的毛病,在我们函授学员的新闻写作中也有表现。现举三例:起码要让外行人看懂学员黄跃忠写了一条无标题短新闻。全文如下: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