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看了两部电视连续剧,着实令人反胃,一部是贵州电视台播放的《新梁山伯与祝英台》,剧中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了武艺高强的侠男侠女,让人如何也接受不了,难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新”字吗,另一部是山东电视台播放的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孟姜女》,竟将历史上长期流传的孟姜女的悲忧形象改成了争风吃醋、打打杀杀的红尘女子,编篡者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另据报载,电视连续剧《王洛宾与三毛》尚未开演,一桩王洛宾子女状告该片严重失实的官司已沸沸扬扬。如今,电视荧屏也可说沾上了“假冒伪劣”之恶习。…  相似文献   

2.
文章百年     
对于作者,最高境界是写出流传百年的文章. 对于编辑,最高境界是推出流传百年的文章. 什么是流传百年? 歌王王洛宾说:“歌能传唱500年,经久不衰,才叫经典.” “我的生命达不到500年,但我要写出最好的歌,让大家传唱500年.”为此,他有一个心愿,就是搞一个“500年工程”,创作出能够传唱500年的歌曲.然而,他没有活到百年就去世了.但是,他不应当有什么遗憾,因为《在那遥远的地方》足以流传500年,他的“500年工程”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3.
用时下的话说,我是王洛宾先生(按我母校北京大学的“方言”,“先生”在这里的意思是“老师”)的“粉丝”,这要从1956年在山东胶南上高中第一次听到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算起。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生于北京;坐过国民党的牢,也被共产党以“反革命”罪判刑;音乐成就卓著,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临终的暮年,生命的蓝天才迸发出耀眼而辉煌的弧光。 他就是有着“西部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  相似文献   

5.
因易变而长寿,这是民歌流传的规律。这三首歌,或许是王洛宾作品中最长寿的。王者之风属《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成于1939年,原型来自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这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它第一次被外  相似文献   

6.
Peter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护照上"国籍"一栏标得清清楚楚:澳大利亚.但他执拗地认为,"拿了个外国证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纯粹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更习惯让人叫他Peter,而不是他的中文名. 离开中国20年,他习惯拿起电话先说"hello"而不是"你好",但一旦聊起天来,一口道地的京片子还是立刻"出卖"了他.如今在悉尼靠开出租车谋生的Peter,笑称自己是现代版"祥子",所关心的话题和他的北京同行们也几乎没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曾采访过不少名人。在走近名人的过程中,对采访名人的技巧有了诸多感悟。是以记之,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摆正位置是采访名人的基本前提。那是1993年12月8日,在经过数年犹豫、几番曲折之后,笔者终于走进了王洛宾先生的家门。此前,笔者曾不只一次地萌生过采访王洛宾先生的念头,但一直未能成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吗?不是。当时笔者和王洛宾先生一同供职于新区军区,两家相距不超过800米。那么,原因到底何在?理由自然可以找出许多,但最主要的,是名人形象在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树起了一道心理屏障:人家是举世闻…  相似文献   

8.
(一) 许多年前,有一位叫王洛宾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沉潜于这歌的海洋,捧出了璀璨的音乐明珠……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很辛酸的故事:低保户得知可报销部分医疗费,过度激动猝死在医院. 其实这不是"故事"而是"事故":重庆北碚区的朱某,年逾五旬,是低保人员,因病住院,他有高血压、冠心病、胃出血等病史.他所在社区的领导来到医院探望,赠送了一笔慰问金给他,还承诺由社区为他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他听后情绪非常激动,并流下了眼泪.社区领导离开病房不到10分钟,老朱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的头昏、乏力、心慌、胸闷等症状,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胡光墉,字雪岩,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于商人辈出的安徽省绩溪县,客籍浙江杭州.他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成为近代中国的头号鸿商巨贾,创造了晚清徽商的又一个辉煌.他经商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他凭借经商使自己从一个不名一文的钱庄伙计变成大富大贵的"红顶商人".  相似文献   

11.
撷西部民乐之瑰宝,传天上人间之绝唱。被誉为“西部歌王”的音乐家王洛宾,倾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改编、创作了千余首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祖国西部民族音乐作品。许多作品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的经典之作。美国著名歌唱家罗伯逊把《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被享誉全球的巴黎音乐学院作为东方经典编入史册。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马克斯·鲁宾逊以作风顽强、播报流畅自然著称.1978—1980年间,他曾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晚间新闻节目“今晚国际新闻”联合主持人,成为至今为止唯一进入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行列的黑人主持人。鲁宾逊1939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中学体育教师家庭.1958年他投身电视时,正值美国种族歧视猖狂之际,他担任电视新闻播音员报告新闻时,被迫戴着面具,不让观众看到他是一个黑人。在他提出强烈抗议后,电视台老板却无情地解雇了他。1965年他又进入华盛顿市的电视台担任电视节  相似文献   

13.
做"土记者"的父亲带我入了新闻的门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想得最多的问题,或者说最让我感到"纠结"的问题是:新闻在哪里?我大学的专业是高分子材料,和新闻完全不搭边.当然,也不能完全说是"一张白纸".我的父亲是我新闻职业生涯的领路人.他退休前一直是乡村初中的语文老师,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新闻.他从20多岁给县广播站投稿开始,40多年来一直痴迷于"业余通讯员"这个他认为"最有意思的职业".直到现在,人们还经常看到他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广阔的田间地头.他总是在自行车把手持挂个包,随摊备掏出里面的钢笔和本子,记下他认为是"新闻"的事儿.然后熬个夜或者起个早,把稿子写好,传到电台和报社,之后就是准备在广播里听到或者在报纸上看到他的名字.那种幸福的期待,伴随了他40多年.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复旦的博士投毒案,让我想起了方方的一篇小说. 小说的名字叫"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罢,某种莫名的悲伤让我几乎无法忍受. 富贵可以遗传,很多时候,贫困也是遗传的.涂自强家里太穷了,他生长的那个穷困山村,太穷了,作为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他背负了很多期许,但要命的是,在"关系社会"中,他更一穷二白.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将他拦在成功的边缘,将他拽回祖祖辈辈相同的宿命.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30年代,刘文典是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学者.1929年他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并在北大兼课.解放以后,他被聘云南大学,三尺讲台上,躬耕到老.有一次,学生向他讨教:如何写好文章?他信口说:"只须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同学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一直认为我的工作很神秘,直言"心向往之已久".一切改变都源于他在2010年初注册了微博,从此以后,郑州下大雨飘雪花、社区居民举行所谓的"跨年演唱会"、一个交叉路口红绿灯坏了等等,都成了他发布的内容.作为他的粉丝,我也从他的微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同学聚会,他套用了一段歌词送给我——"那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报道成了乐趣.今天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也没什么了不起."在2011年记者节的时候,我也给他发了条短信:"哥们儿,记者节快乐!"其实,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一起分享记者节快乐的"非专业记者"又岂止他一人?  相似文献   

17.
基层是部队的“脊梁”,也是新闻报道的“源头”.现在有不少基层报道员埋怨中队天地小,工作平淡,发生不了新闻,没什么可写.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我以前学新闻写作也曾持此态度.后来,一篇报道使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春节刚过,在一次下部队采访中,我听到有关湖南籍战士李红卫在入伍前曾获得1992年度衡阳市青少年组乒乓球单打冠军和湖南省青少年乒乓球单打季军两项头衔的“小道消息”.我怀着敬仰之情,找到了正在厨房值班的李红卫,立即对他进行现场采访.了解到他为了当兵,亲朋好友和他闹得不愉快,他还婉言谢绝外地教练高薪聘他继续深造的好意,毅然报国从军,当了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他下到炊事班,干上了一名既脏又累的“火头军”.这就是李红卫的成长历程和人生价值的闪光点.当时,我心头一热,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遍及周身,多好的战士,多么高尚的情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对李红卫进行了“全身搜索”,一气呵成地采写一篇长达13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8.
某一天,90岁的潘基礩先生突然对我说,“我俩是忘年交”.我受宠若惊. 论年龄,潘老比我年长30岁,比我父亲还大3岁,应是我的长辈;论职务,他曾是长沙市副市长,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后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直是我的领导;论学识,无论文史哲,还是理工医农,他都有建树.他是我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撰写的参政议政调查报告,多次受到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赞誉.他国学功底深厚,长于诗词,而撰写的碑、记、志等都用文言文.如果我拜师向他学习“六艺”,恐担心他不愿收我为徒.现在,居然称我为他的忘年交.  相似文献   

19.
在《纽约时报》的史册上,记载着一个传奇式的报人,他的名字叫卡尔·V·范·安德.安德一八六四年十二月二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乔治城,早年曾受雇于《纽约太阳报》达十六年之久.一九○四年他步入《纽约时报》,被阿道夫·奥克斯聘为总编辑,直至一九二五年因病离职.安德博古通今,才智横溢.他本人是个数学家,对于文学和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深的造诣.他那广博的地理知识为当时世人所公认.一九二二年,他曾根据埃及古墓上的象形文字,正确地判断四千年前埃及发生的一起弑君事件,许多考古学家为之瞠目.在安德担任《纽约时报》总编辑期间,该报发表了许多引入注目的独家新闻,声望与日俱增.安德精力旺盛,勤奋兢业,每周工作七天,每天伏案编辑长达十二个小时.在他的主持下,《纽约时报》成为美国科学报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首推张恨水.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口人的一个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2000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原名张心远,而说到张恨水这个笔名的来历,还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