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全面地论述和评价了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丁玲思想上的战士的本色;以《杜晚香》,《在严寒的日子里》和《风雪人间》,《魍魉世界》,《访美散记》为代表的小说和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并对作者所认为的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未能得到应有的,充分的评价提出个人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3.
范昌灼 《高中生》2009,(14):55-56
沈先生的文学著作虽以小说为最,如《边城》,但散文亦佳,《湘行散记》《湘西》是其代表,前者是1934年回乡的记录,后者乃1938年经湘西赴昆明在沅陵所写。他的散文,风格质朴俊逸、清淡洒脱,叙写中深含情韵,为当今文坛和广大读者所推崇、喜爱。  相似文献   

4.
散文不好写。散文亦不好教。很多教师更偏爱教文言文,字词句章,条分缕析,有条有理。而很少有教师爱教散文,内容庞杂,主旨含蓄,难于驾驭。因此,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下称《散文选读》)往往遭冷遇,不如《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等古典文学受欢迎。笔者以为《散文选读》承载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从树人育人角度讲,  相似文献   

5.
范昌灼 《高中生》2009,(7):55-56
沈先生的文学著作虽以小说为最,如《边城》,但散文亦佳,《湘行散记》《湘西》是其代表,前者是1934年回乡的记录,后者乃1938年经湘西赴昆明在沅陵所写,他的散文,风格质朴俊逸、清淡洒脱,叙写中深含情韵,为当今文坛和广大渎者所推崇、喜爱。  相似文献   

6.
《湘行散记》与《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作品,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对这两部散文集的比较可以看出,沈从文散文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恒定的写作题材,另一方面是一以贯之的情感表达,它们共同构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不变”。而沈从文散文创作的“变”则主要体现在内容表达、情感倾向和思想内涵这三方面,造成他散文创作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与作者心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巴金(1904——),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大作家,一贯热情、真诚、严肃、勤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他潜心于各种样式的散文创作,出版了《巴金近作》、《巴金散文选》、《探索与回忆》、《心里话》、《愿化泥土》、《十年一梦》、《控诉集》、《巴金书简》等集子;特别是于1986年出版了《随想录》五集(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并获新时期全国散文(集)荣誉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好些长篇散文,例如《怀念从文》(《散文世界》1989年6期)等。由于这样,他的散文,成了我国新时期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牛棚”小品》(最初发表于《十月》1979年第3期。后收入《丁玲文集》第5卷)和杨绛的《干校六记》(三联书店1981年7月版),实在是当代文学中写“文革”的散文珍品。“文革”这头怪物闯入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十年,造成了难以数计的大大小小的悲剧,两位年已古稀女作者以她们丰富的阅历,优美文笔,痛定思痛,写出了“文革”中亲身遭遇。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丁玲文集》,收集了丁玲自1927年至1982年发表的绝大部分作品,包括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40篇,散文及论文278篇,剧本4个,诗歌4首,是当时丁玲作品最完善的版本.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全部经过陈明仔细校勘,改正了不少错讹,添加了一些注释,并得到丁玲认可,因而这部文集也是丁玲作品总汇的第一个权威版本.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23,(Z1):15-19
<正>沈从文先生一生著作颇丰,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门类和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都成绩斐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先生的创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朴讷、浪漫、传神的一面。我们纪念沈从文先生,是纪念一方美不胜收的文学世界,更是纪念他身上如赤子般不折不从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散文也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水是沈从文描写的重要客体,水在他笔下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理性的水,它是蕴涵着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艺术之水。通过水的品性这一角度来解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有助于获得对《湘行散记》多层次的审美认识与体验。  相似文献   

12.
凤凰的书香     
杨泽文 《高中生》2010,(18):59-59
自从读过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长河》以及系列散文《湘行散记》之后,就少不了时常向往湘西,渴望走进凤凰古城。我这不是为了印证什么或互证什么,更多的是为了感恩湘西的山川河流和古城旧镇,是它们孕育和成就  相似文献   

13.
《杜晚香》是丁玲创作“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只是在“新人”逐渐为“英雄”所取代的历史背景下,丁玲的创作思想也受到了影响,使得笔下的杜晚香显露出被“提纯复壮”的痕迹,且具有构成“女英雄”形象的一些特质,《杜晚香》的文本因此出现了明显的缺憾。而丁玲对作品“散文”属性的坚持,使杜晚香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神化”的“英雄”,基本保持着她的“新人”面貌。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 《新读写》2008,(12):62-63
2008年全国高考和中考有一道奇异的风景,这便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多篇散文入选语文试题。有趣的是,这几篇散文的笔触都指向自然。全国卷Ⅱ选的是《马缨花》,湖北卷选的是《雾》,武汉市中考卷选的是《神奇的丝瓜》。  相似文献   

15.
正弗朗西斯·雅姆在其《十四篇祈祷》中写过这么一句:"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海洋,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用这句话来综叙白才的散文,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我先后主编了《中国西部散文百家》、《内蒙古60年散文选》、《中国西部散文地图》、《中国西部散文诗》,白才都给了稿。这几本书选入了白才近3万字的作品。特别是《内蒙古60年散文选》一书,我请一位评论界的朋友作序,朋友由衷地写出了我还未来得及表达的词句:"白才虽年过半百,但其《鄂尔多斯三章》、《一个人的年  相似文献   

16.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以自己的作品和批评表现出了对《现代》的关注和重视。从1933年5月至1934年11月,因丁玲的被囚失语,二者的关系演变为单向的授受关系:《现代》通过及时报道丁玲被捕消息、精心编发(搜集)丁玲相关资料、多次刊登丁玲著作广告和组织刊发丁玲创作评论,一再表现出了对丁玲的关注、声援与追念。二者这一“互动一授受”关系,呈现出了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与“左翼文人”这两个文人群体关系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散文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高的价值。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散文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散文艺术特性、积累散文鉴赏经验,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实际上,《现代散文选读》教学还存在很多弊病,很难收到上述的功效。本文着重探讨了《现代散文选读》这本教材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叶紫是湖南人,瘦小个儿,经历坎坷。正当才华横溢之时,贫病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小说,《丰收》为其代表作。他的散文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国民党的军中生活,如《行军散记》、《行军掉队记》。大革命失败之后,  相似文献   

19.
正《淡墨诗散文选》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纳入"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出版。《淡墨诗散文选》是一本以"诗散文"为艺术形式的作品集,在艺术形式上当属首创。它标志着一种文体——"诗散文"的诞生。《淡墨诗散文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生命和情感的诗意雕塑,是人生和地域文化的精神坐标。这其中不乏生活的哲理,更有典雅的生活情愫和社会历史诗情画意的丰富内  相似文献   

20.
何为同志的《第二次考试》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曾选入一九五六年《散文小品选》,后由作者收入散文专辑《第二次考试》(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它和《两姐妹》、《千佛山上的小树》、《白鹭和日光岩》以及作者近年写的《临江楼记》、《风雨夜航图》等,都是优秀的散文,在散文百花坛上较有影响.作者以精巧的构思,美妙的意境,生动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现实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旖旎画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些散文,在读者中广为传诵,颇受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