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这是个阿根廷的故事。一家人吃饭,父母、孩子和爷爷。因为爷爷手指颤抖,经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烦了,就弄来一个小木碗,让老爷爷在旁边小木桌上吃饭。一天,父母回来看到孩子正拿一块木头刻着什么。他们好奇地问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刻木碗,将来给你们老了用。"孩子的话让父母很震动,晚上又重新把老爷爷请到大桌上吃饭了。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一情景:有的孩子哭闹不止,不愿父母走开;有的提出诸如“星期天回家给我买电动小飞机”,“星期六回家给我做最好吃的东西”等要求;有的干脆抱住家长的腿不放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有些家长就说:“好好好,只要你不闹,里期天一定给你去买”如此这般,孩子听了家长的“许愿”,即使很不情愿,也只好带着某种期盼,乖乖地进了幼儿园这些家长把“许愿”当成了专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到城中务工,把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父母照管。现在的农村和过去也不同了,孩子小,爷爷奶奶都很溺爱。每天将孩子圈在屋子里,决不放孩子外出一步,孩子只能在屋子里玩一玩玩具,看看电视。千万别忘了这段人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最易受到影响的一个阶段。老人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之间就教会了孩子一些东西。负责监管孩子这些农村老人的知识面窄,他们那个年代教育自己儿女的方法就是放任孩子到野外自由,或  相似文献   

5.
父母深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不少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包揽孩子的一切。马卡连柯把父母这种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做法说成是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在生活中确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在将这份“最可怕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包办”,习惯了享受来自大人的照顾和关爱,一旦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  相似文献   

6.
一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给他拾起来,他又扔在地上。对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的行为,许多父母不理解。其实,周岁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他们的一种探索行为。孩子将扔东西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研究东西扔出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7.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说说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作为养育孩子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们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将使孩子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孩子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位老人和他的儿子牵着一头驴去赶集。他们准备把这头驴卖掉。他们刚出门不久,就看到几个妇女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你看你看,他们有驴子不骑,却用脚在地上走路。”老人听了以后,想一想,就让儿子骑上驴子,自己牵着驴子慢慢走。走了一会儿,遇上了一群去赶集的人,那群人望着他们,不断地头,指着孩子说:“这个孩子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自己骑着驴子,却让老父亲走路。”老人听了,赶紧让孩子下来,他自己骑上了驴子。可没走几步,又听见有人说:“喂,老家伙,只顾自己骑驴,孩子在后面跟不上啦!”老人急忙把孩子也抱上驴子,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一块…  相似文献   

9.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幼儿教育》2000,(12):19-20
设计意图:每逢孩子生日,父母总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东西?是高档的服装、精美的蛋糕、昂贵的玩具?我想都不是。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教会他们生存、生活、创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个健全的人格和  相似文献   

11.
我很幸运,房东碰巧是有钱人。我们住着房东长子的房子,与房东老人同住一个院子。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替我看过孩子,老太太下地干活的时候,我也常常带孩子们去帮忙。每天频频和老人家打交道,在朝夕相处间建立了很亲密的关系。在愉快相处中,我很幸运地从老人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人生道理。房东老先生前两年身体垮了,现在住在老人院,家里只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到老人一个人不方便,我做了好吃的东西,都要送一碗给老太太。  相似文献   

12.
妈妈误区:以自己的喜好教育孩子有些妈妈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欢。这种预先给孩子灌输“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的思想,轻易地就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建议: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营养食品,扩大孩子的选择范围。让孩子亲口尝一尝,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欢,也应该鼓励他多吃一些。妈妈误区: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的做法可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不但不会因为你的“高压政策”而喜欢上某种食物,反而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发生呕吐的情况。但也不能过分投其所好,只给孩子做他…  相似文献   

13.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但事实上,很多父母无论是给孩子描述一种奇妙的事物,还是吓唬孩子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他们经常编造非常有创意的“谎言”来欺骗孩子。即使是那些最重视诚实品质的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谎。  相似文献   

15.
在比利时,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决不会迁就他们的。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慢慢积攒。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用钱的标准不一,但家长们培养孩子节俭意识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不会给孩子额外的“补贴”,他们必须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  相似文献   

16.
你孝他也孝     
社会进步愈速,人类孝心愈淡。现代所谓“孝子”,又多嘲解为父母“孝顺”子女,而子女懂得回馈的已日渐式微,这是一项危机,也是一种可怕的讯号。给的滋味不好受小家庭制度中的子女人数较少,他们在娇宠的教养下,都俨若父母掌上明珠,他们多过惯“取”的享受,极少洞悉“给”的滋味,因此,他们长大后,往往发展成很自私的性格。东西文化结构的不同,西方人一直很赞佩中国人的孝道,尽管他们自己做不到,但他们却能肯定孝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人因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反而把祖宗留下的这份高贵的文  相似文献   

17.
杨海凤 《现代语文》2006,(11):57-58
“孝”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孝经·开宗明义》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①孝最原始的内容就是亲亲,即孝敬父母。到后来,孝在政治方面进行了演延,古人将君臣关系比作父子关系,“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②“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③孝渐渐有了另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君主、国家的孝,也可以理解为忠。从古至今,孝文化对人们产生了至深的影响,对武侠小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母、师父被人所害,自己不能替他们报仇,在古代被视为不孝,往往就因为报仇而展开了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本文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你们知道,我最不喜欢吃的就是面条了。那天下午,有同学说:“今天中午我爸给我下了一碗面条,可好吃了。我爸还说,汤面很有营养。”我一听就火冒三丈:“喂,你们都是神经病怎么着?面条明明那么难吃,你们偏偏说好吃,不是明摆着气我嘛!”“自己爸爸妈妈做的面条不好吃却怪我们,你才是神经病!”同学们忿忿地说。我仔细一想:唉,也许还真是他们说得对,回家跟老妈商量一下……好不容易盼到放学,我冲啊冲啊冲回家,径直冲到厨房,没好气地对妈妈说:“妈咪,您以后把面条做得好吃点,行吗?”正在厨房里忙得晕头转向的妈妈一听,怔怔地用奇怪的眼神瞪着我。我…  相似文献   

19.
我在日常工作中,曾帮助过很多有各种违法行为的孩子,其中不少有偷窃习惯。他们的父母常常很担心和愤怒地说:“我这个坏孩子,经常偷窃同学的东西,怎样罚他也无法改变行为,真没有办法!”“我常对他说偷窃是犯法的行为,他也承认这样做是错的,但他总是不能自拔!”大部分犯了错误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而且心中感觉内疚。适当处理和化解孩子的内疚心理是改善他行为的关键。以下是化解的方法:一、帮助孩子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处。有些父母协助孩子否认错处,甚至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种做法并不能教育孩子,只会令他黑白不分,泥足深陷。父母应该…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对父母非常不孝顺.他们把年迈的父母关在一黑屋子里,每次吃饭时,总是把一些剩饭菜盛在一只木碗里往地上一扔,而且那只木碗从来就没洗过.这一切,都让这对夫妻的儿子看在眼里.有一天,这个孩子对他的父母说:"这个木碗可要留好了,将来你们老了,也用这个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