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灞桥是古代长安通向东方的必经之地,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灞桥的历次修建、使用情况,复原了不同时期灞桥的位置所在;认为都城位置、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造成了灞桥的频繁迁移。  相似文献   

2.
灞桥在唐长安占据重要交通孔道地位,灞柳飞雪盛景吸引往来相送的诗人生发别离情思,灞桥意象的核心——离别意蕴在唐诗中得到确立,且对唐人的昂扬心态与蓬勃气象有所映射。伴随晚唐大量落第士子选择以灞桥寄托消沉心绪,灞桥意象发展至成熟期,在唐诗中以文人失意心态、绝望苦寒情境为主要呈现形式。郑綮顺应晚唐诗歌审美风貌提出“灞桥风雪”诗思命题,灞桥由韵味深浓的具体可感意象向抽象诗思意象转型,并在宋代词画中凝定为诗思范式,焕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灞桥纸的问题灞桥纸是1957年5月在陕西西安灞桥砖瓦厂内一座西汉墓中发现的。同时出土的还有铜镜、短剑、货币等物。根据分析,此墓不会晚于西汉武帝时,因此,灞桥纸的时间大约比蔡伦早二百多年。通过采用显微镜等手段的多次观察、研究,灞桥纸确实是由麻类纤维组成的。这样一来,灞桥纸就成了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植物纤维纸,许多著作都纷纷加以引用。然而,在1980年度的全国造纸年会上,却从根本上否定了灞桥纸,认为灞桥纸不能以  相似文献   

4.
星星姐姐,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可自己个头长得不高,也不够好看,我该怎么办呢? 灞桥 栗翠 星星姐姐:一个人要选择自己的理想,首先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当然,自身的条件也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5.
我爱西安     
我的老家在灞桥,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去了。今年暑假,我回到了老家,没想到那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去的路上有一道坡,过去我们都是在坡下下车,然后自己走  相似文献   

6.
多么冷寂的季节:寒山、枯树、风雪,隔着几百年的时空,似乎仍有罡风呼啸而来的感觉. 这是有名的灞桥,是诞生了"灞桥折柳"典故的灞桥.在遥远的唐朝,横跨灞水的这座小桥是长安通往洛阳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常来这里送别亲友.岸边杨柳依依,折一根柳枝,在风中挥别,自然多了一份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7.
风雪遍上海     
青藏高原的风雪很有个性,大气淋漓倾天而下,发出嘶吼之声,和四周嶙峋的群山碰撞争吵。这样的大场景,在江南谓之曰千古难遇亦不为过。因而,今年上海的这一场风雪,令我精神特别抖擞。不是吗?已经有好多年没遇到风雪结伴而来,和上海谈天说地,畅叙乾坤不老心,芳草年年绿,王孙今始归的阔别之情了。我一直认为,风雪是富有灵性,颇有人情味,颇能因时、因地、因人而走进历史语境、时代画面,散发她多种多样的个性色彩的。要不,她怎会于千载之前,先让东晋才女谢道韫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独唱。继而在西安的灞桥、灞桥的驴子背上,留给我们隽永的浪漫…  相似文献   

8.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的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利用树皮、碎布、麻头、旧渔网等原料,并通过先进技术,制出优质的纸张。这种造纸术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后又传遍了五大洲。造纸术的发明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1957年5月,在西安市郊灞桥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米黄色的古纸,被称为灞桥纸。据考证,它是用大麻纤维和少量的苎麻制造的。灞桥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玉川  相似文献   

9.
一、植柳我们在靠近篱笆的一张白色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亲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开了我国以柳寄情的先河。“柳”谐音“留”,“留”即留恋。汉代长安送客东行于灞桥折柳送  相似文献   

10.
蔡伦造纸,在清以前,几乎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提法;纸的发明也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但由于近数十年来考古发现了四例西汉纸(1933年黄文弼先生发现的新疆“罗布卓尔”纸、1957年西安市灞桥西汉墓葬中的“灞桥纸”、1973年汉居延遗址中的“金关纸”和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墓中的“中颜纸”),技术鉴定这四种纸均为  相似文献   

11.
八(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①寒蜇: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十分出色”。…  相似文献   

12.
烟雨灞桥     
作为伤情别离的意象,这些年来,灞桥一直在古诗词里折磨着我。由于怀了一份永也难释又无法与外人道的感恋,一任放过了许多机缘而不敢轻易走近,只让它在至深的幻想中好好保存。丙子年,正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之季,我终因相思难耐,爱不能禁,特地遥迢...  相似文献   

13.
峻里终于要出小说集了。他嘱我作序,我没有推辞。峻里是灞桥人,我的乡党。我们隔河而居,我在白鹿原北坡下的灞河川道里,他在灞水之北骊山南麓的山岭上。晴明透亮的时日,从我家门前的场塄上隐隐可以眺见被树木笼罩着的山岭上的小村庄。  相似文献   

14.
长安忆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安,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渭水河畔,终南山下,灞桥送别,华山论剑,雁塔题名,晨钟暮鼓,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故事。骊山的秀美、华清宫的妩媚、碑林的瑰丽、兵马俑的雄壮,这城市每铲一抔黄土,都埋藏着沉睡千年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5.
唐代送别诗的原型意象有折柳、灞桥,南浦、河梁,歧路、离亭等.这些原型意象与珍重惜别的情感约定俗成,生发出异乎寻常的诗意美感,使阅读者产生出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从而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6.
重视化学课堂的总结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视化学课堂的总结教学陕西省西安灞桥热电厂子弟中学(710038)魏忠仁我认为及时的课堂小结和新课授完的全节总结至关重要,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为通过课堂总结教学,其一,可以使一般知识上升为理论;其二,点出了该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建造的桥梁,包括了现代桥梁工程中的梁桥、拱桥、索桥三种基本体系。对于拱桥,我们初中三册课本选的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已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我国的石梁桥,现在能够看到的,是以陕西西安的灞桥和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最有名。灞桥是历史上最为古老、久负盛名而又相当宏伟的一座桥。位于西安城东二十里。因跨灞水而得名。初为木桥,建于汉代,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被烧毁,修复后改名长存桥。现在的灞桥是清代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重建。桥长386米,64孔,各孔跨度只有4至7米左右。桥的构造是:先在每个桥柱的河床上打几个木桩为基,桩上放石碾盘,上叠砌轴石  相似文献   

18.
风雨中 两点白鹭,一行冷雁 目送南飞 枯叶婆娑 荡起绵延情绪 枫道灞桥,折枝话别 空袖相送.执手相看泪眼散尽.无限凄婉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莲湖、新城、碑林、未央、灞桥、雁塔6个区方言对"竹祝筑初锄楚淑数"等70个字的读音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此前相关成果尚未揭示过的。  相似文献   

20.
送行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起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我言语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惟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