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须"与"需"大不一样"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为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常用义指"需要"现一般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这两个字音同义近,又都能与"必"组合成词;"必须"和"必需"就容易用混,因此很有辨析的必要。"必须"是副词,侧重于"一定得要",不这样做不行,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  相似文献   

2.
正"暴发"还是"爆发""暴"和"爆"音同形近而义不同。"暴"是个会意字,表示日出双手捧米晒,本义指晒,这个意义后加"日"写作"曝(p)",引申指显现(如"暴露")、急骤或突然(如"暴雨、暴病、暴怒、暴乱")、凶残(如"暴行、暴虐、凶暴、残暴")等。"爆"是个形声字,形旁是火,本义指火迸散而破裂,引申指猛然迸裂(如"车胎爆了、  相似文献   

3.
"已""己"二字形体相似:"已"半张口,"己"全张口;读音有别:"已"读y@,"己"读j@;意义不同:"已"本义指停止(如"大哭不已、有增无已,死而后已"),引申指已经(如"早已知道、名额已满");"己"本义指自身。"自己"是个常用人称代词,代替人或物本身;"自已"却是个罕用动词,即自止,指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如"思母之情难以自已、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4.
释“兑”     
《说文》对"说"的本义提供了两种解释,以此导致后人在理解"兑"的本义时产生了一些歧异。本文从"兑"的音、形、义三方面进行辨析,认为"兑"的本义应为愉悦义。  相似文献   

5.
“暴”和“爆”音同形近而义不同。“暴”是个会意宇,表示日出双手捧米晒,本义指晒,这个意义后加“日”写作“曝(pù)”,引申指显现(如“暴露”)、急骤或突然(如“暴雨、暴病、暴怒、暴乱”)、凶残(如“暴行、暴虐、凶暴、残暴”)等。“爆”是个形声字,形旁是火,本义指火进散而破裂,引申指猛然进裂(如“车胎爆了、火山爆发、爆破”)等。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的本义(传统用法)表示"时间没过多久";新义之一表示"不知在(是)什么时候"或"不知从何时起";新义之二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或"曾经在某个时间段",其成因是"曾几何时"中的"曾"是曾经之义,而且"曾经"常常引出时间;"曾几何时"的音步是"2+2"而不是"1+2+1",常用于句首充当全句的时间修饰语;词典对"曾几何时"的注解存在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师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词的本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词不论有几个意义,总有一个意义是基本的叫本义”(第251页)我以为此说欠妥。其一,定义者与被定义者属两个不同的论说范畴。所谓“本义”是就词的来源而言的,是指词源学上所说的词的原始的、最初的意义。而“基本义”则是指词的基本的、最常用的意义,是就词的应用而言的。《语文基础知识》中给“本义”下的定义,其实应是“基本义”的定义,两者相混,颇有张冠李带之嫌。当然,“本义”与“基本义”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有的词,它的“本义”与“基本义”所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如“老”,《段注说文解字》解释道:“七十曰  相似文献   

8.
"望文生义"是一种阅读心理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学会望文生义,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根据文言字词的形旁探求改字的本义,叫做"望形生义",根据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声旁探求字词的意义,叫做"望音比义",而根据句子来推导反求文言字词的意义则可称为"观句求义"。望文生义不是瞎猜瞎想,而是运用训诂常识,建立语感,疏通文意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9.
雷州方言中的"囝"的用法非常复杂,其本义是"儿子",后来引申为"小称"标记,又由"小称"标记引申出其他多种用法。雷州方言"母"的词义逐渐虚化。雷州方言中的"母"本义为"母亲",引申为"母的、雌性",后来发展为表"大的、重要的",有发展为"大称"标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风骚"一词,由特指"十五国风"和<离骚>,到概指<诗经>和<楚辞>,到泛指诗文作品,再引申为文人之通称,其义皆与文学有关.宋、元以来,或用以褒指女性的俊俏体态,或喻指文人的才情风流,而最为普遍的用法,则是专指男女特别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上的放荡风流和不检点行为.考察"风"、"骚"二词之本义,或指异性相慕,或指行为上的放荡风流,合而言之,皆与男女情爱之事相关.宋元以来的此种用法,正是"风骚"一词的本义回归.通过"风骚"词义引申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文人、女人、文学三者皆有"风骚"的特点,而这正是才子佳人爱情理想模式得以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说“孚”     
关于"孚"字的本义,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卵孚",另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俘虏"。综合各家学说,参照具有"孵卵"义的"伏""抱"二字的引申途径,"孚"的本义应为"俘虏","卵孚"是它的引申义,而"信"义则是它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12.
正字篇     
正愣楞【常见错误】发愣(正)——发楞(误)愣头愣脑(正)——楞头楞脑(误)【正确用法】"愣",指发呆、失神,与心理活动有关,如愣头愣脑。"楞",本义同"棱",指有四角的木头,现主要用作译音用字,如焦耳一楞次定律。【语句示例】他这小子愣头愣脑的,做事从来不经大脑思考。  相似文献   

13.
"日"字或读为"密",这一读音不见于韵书,却在宋以后广为流传。学者对此音的来源颇有争论,本文论证该读法与唐代晚期以来具注历中将日曜日注为"密"(或"蜜")的传统有关,来源于粟特语中表"太阳"义的"mīr"。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释"奄"     
"奄"字早在西周就已存在,但其形义至今众说纷纭.本文从"奄"的字形入手,对其音、义做了简要的说明和考证.通过综合一些重点字书和工具书对"奄"及其作为偏旁构成的合体字的考释,考证出"奄"的本义为"覆盖",并探求了它的其他一些用法.  相似文献   

16.
《论语》对"义"的运用在诸子中是最早的,"义"在史书中有价值评判尺度和指代政治道德理想这两种用法。"义"的本义是形容体貌或兵器的威仪风度,早期文献多取其"礼容各得其宜"的义项。由此而引申出的"合理"、"合宜"义项,则是"义"字众多内涵的直接基础和根源,也是《论语》运用和改造"义"的依据。《论语》对"义"的运用,第一种取其"合理"、"合宜"的义项,引申为正义,与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相对立,包含有纠正对象的意义;第二种用法虽然仍保有其"合理性"内涵,但其儒家政治道德色彩十分明显,这时的"义",显得更接近于一个独立的政治道德概念。  相似文献   

17.
先请看下面两幅图片:其实,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使用"精典"一词的情况还真是不少的。那么,到底是该用"精典",还是该用"经典"呢?"经",《说文》:"经,织也。从糸,巠声。""巠"义为"绷直"、"笔直"、"僵直"。"糸"与"巠"联合起来表示"绷直的丝线"。本义是指纺织机上为织布而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以供纬线  相似文献   

18.
湘方言中有一些字 ,它们的常见音、义、用法已为众人所熟知 ,但这些字还具有特殊的异于常者之音、义、用法。本文对这些字的特殊的音、义、用法进行解释 ,即说明其“异”之所以为异的具体情况和道理。  相似文献   

19.
纠错作业本     
《小学生》2013,(Z1):32-35
大错小错都会有,学会纠错就不愁!"需"和"须"纠错:"必需"应改为"必须"。分析:"须"有"应当""等待""胡子""片刻"等义项。常用的词组有:"无须""必须""胡须""须臾"等。  相似文献   

20.
试析“困”     
"困"的本义是"门槛",在使用中,"门槛"义逐渐消失,引申出"病困、穷困、阻碍、围困、困难、穷尽、窘迫、物资贫乏、疲惫、疲惫想睡、睡"等义。其中"睡"义多在方言区使用,由"疲惫"义引申而来,其产生不晚于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