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性干预: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化解蹊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处于心理危机高危阶段,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并积极探索和建立解决这一问题的隐性干预体系,可以切实帮助中学生化解心理危机,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文版儿童期创伤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资料对376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以期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平均评分(37.51±11.406)分,心理弹性平均评分(61.60±15.062)分,中学生情感忽视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儿童期创伤经历中躯体忽视因子和情感忽视因子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情感忽视与躯体虐待对心理弹性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儿童期创伤经历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经历情感忽视或躯体虐待将对心理弹性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健康的心理对中学生终生有益,对学生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过程亦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调适和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冲突,使其人格逐渐趋于成熟,使其心理进入一个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状态的过程。反之,如果心理冲突调适不当,极易导致适应不良或行为越轨。由此可见,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调整学生心理冲突,使中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中学生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心理冲突的调节和适应密切有关。心理冲突是指个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一…  相似文献   

6.
QQ空间带给中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广大中学生使用QQ空间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中学生通过QQ空间来表达心理情感有利有弊,需要在QQ空间在中学生表达心理情感的基础上拓展中学生表达心理情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等测量工具,对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预测指标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心理弹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父母婚姻情况的中学生在心理弹性的自我悦纳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2)不同体育锻炼量组在心理弹性五个层面方面有显著差异(Wilk’sΛ=.959**).(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心理机制理论假设模型(CMIN()2)/df=5.596,RMSEA=0.080.)(4)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等中介变量对中学生心理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永筱 《成才之路》2013,(12):17-17
从心理适应的角度来看,中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能否处理好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新变化,与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进而培养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提升中学生学习效果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较差问题的关键是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系统分析心理暗示概念、分类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即构建多元化的暗示源网络、选择合适的心理暗示类型和注重心理暗示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编《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调查问卷》对浙江省东部某市横跨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600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首先从学习心理特征、班级学习氛围、课堂学习行为等角度考察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然后从发展的观点出发,重点讨论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最后针对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所谓心理教育,是指学校采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为什么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呢?首先,进行心理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学生早恋,即是中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又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有严重影响,对中学生的身心位康亦十分不利.对此家长操心,学校着急,但苦于没有良策,教育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在中学生中认认真真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张衡 《华章》2010,(33)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社会其他人群.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中学生的一种较常见的状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对那些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多些关注和了解,从而对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方面加以控制,达到从"心理亚健康"回复到"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 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 ,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心理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时会产生过度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抑郁心理、松散心理。不良学习心理的调控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育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特点,以成都市民族中学和西藏中学初一至高二汉、藏族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量,以从中探寻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差异,从而对症下药,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应激源的性别差异和民族差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中学生都出现了猎奇心理、摆阔心理、攀比心理、享乐心理,面对孩子的直接冲撞,家长和老师都很无奈,难以与孩子沟通。就这些问题,本人查阅了相关针对中学生心理研究的资料和报告,希望这份来自第一线的针对中学生心理均衡研究的报告能给处在教育困境的人们一些启发。报告一: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跟着时尚走的特点不少教师都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  相似文献   

18.
万俊 《文教资料》2007,(11):144-145
心理危机已经对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高社会环境压力、负性生活事件等因素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危机干预体系是防范和化解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肖梦华 《广西教育》2015,(2):58-59,61
虽然心理教育已经引起很多中学的重视,但在当前的中学生管理实践中,心理教育仍是存在缺失的。教育管理和指导者应在中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基本点",抓好四个"着力点",找准五个"切入点",切实提高中学生管理中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学生情绪信念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和年级在其中的作用,使用内隐情绪信念量表、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河北省衡水市某公立中学155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情绪信念得分可负向预测心理韧性;(2)情绪调节在情绪信念和心理韧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年级在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以及表达抑制与心理韧性之间起调节作用。说明中学生情绪信念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情绪信念通过认知重评或表达抑制影响心理韧性,年级调节了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表达抑制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