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走出模式化的答题误区,因为对于诗歌的解答重在"神"而非"形"。只有让学生把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让众多教师头疼的部分,因为诗歌遵从"情"的逻辑,而不遵从"理"的逻辑,而且还有一些难以把握的概念困扰着学生。本文选择了托物言志、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几个概念来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中学诗歌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花文芳 《考试周刊》2007,(17):14-15
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使其因为排拒诗性和诗意而变得干枯、丑陋。但目前我们遭遇的最大尴尬可能就是应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美、增加人文素养的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如下的一些教学心得体会:一是授之以鱼,重在积累;二是以渔捕鱼,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诗歌的核心,所以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诗歌的情感。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意思是说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这里的核心词汇"性情"即情感,可见诗歌之美在于以情动人。所以,诗歌教学就是要实现情感审美教育的目的。结合教学经验,探讨将接受美学中的情感体验理论运用于诗歌教学,把握诗歌情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里,可能是最弱的一块。因为有的地方中考不考,只考一点背诵、默写,因此,有的老师基本上就不讲了,比如我所在的北京市;也有的地区虽然中考会考赏析,但因为诗歌赏析太难,所以题目就会出得比较容易,基本上与赏析无关,也就是是否能读懂的问题,这同样也会使得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有意识地弱化。鉴于此,对诗歌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就变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了。我以为,当下有两个问题十分突出,一个是基本任务,一个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也是很锻炼文学素养的一门课,但因为高考指挥棒的缘故,许多学校都不选这门课,实在是非常可惜.实际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诗歌教学的特点,有效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促使学生"能说会道".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所选的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优秀作品,字面容易把握,篇幅相对较短,减少了阅读和捕捉信息的时间;诗歌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情感含蓄而思路跳跃,增加了探究和讨论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诗歌的意象生活而真实,意境感性而神秘,容易引起共鸣并激发学生的热情.现代诗的这些特质,可以尽可能拓展课堂的自由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所以说,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欣赏》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诗歌教学,我们很多师生不能把握诗歌教学的主线,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实质、把握诗歌的灵魂就明显弱化了。笔者认为,诗歌教学一定要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景交融的特色,从而以"景"开始,探寻诗歌的"美"。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教材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浸润而提取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由于跨越千年而时代久远,对于初读古籍的中学生来说,确实会有"代沟",如何缩短这种"代沟",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然而,诗歌的种类多,情意丰富,每首诗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本文就诗歌的"个性"探讨其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种最能体现艺术本质的艺术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诗歌就是全球话语。而中国历来被称做为诗的国度,我们的古诗不仅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感染了全世界的人们。在西方的诗歌中,有许多对中国诗歌的模仿之作,尤其是中国研讨中那种玄远、幽深的意境曾深深为西方人所折服;而中国的现代诗歌亦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从意象、暗示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现了诗歌的现代性和全球性。所以,中国诗歌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华的时代,也必将会走向世界,再创中国诗歌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懂得珍惜     
回首过去,也许你会感叹自己碌碌无为,整日消磨时光,意志消沉;也许家人曾因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对你大加批评;也许你和朋友曾因小有龃龉就分道扬镳。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那些个落寞的日子,我们才懂得了珍惜。懂得珍惜时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时间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能让春花变成秋实,时间能将沧海变成桑田。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所以应该懂得珍惜时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不虚度每一寸光阴。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运用图画进行诗歌教学的原因1.自古诗画不分家,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就有画中题诗或依据前人之诗来作画的风气。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就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歌的最大特点是含蓄,因为它"一字千金","简约而不简单",也因此诗歌鉴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图画的特  相似文献   

12.
方燕红 《现代语文》2005,(8):105-106
诗人是人类的儿童,他们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他们瞬间情感与感悟定格的诗歌中感受人类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就像繁星点缀了夜空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歌的点缀而变得更加锦绣灿烂.朱光潜说:"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  相似文献   

13.
黄晓君 《语文天地》2013,(10):47-48
爱默生说:"语言是诗歌的化石",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语言是诗歌存在的论证,如果将诗歌比作人,那么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它的灵魂内涵,而是它的皮囊表象,所以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是由外向内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阅读的时候,要将一些平常事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诗歌就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鉴赏诗歌最终的指向和落脚点就是思想感情。鉴赏思想感情应从以下六点入手:了解作家生平事迹,关注序言注解,紧扣诗歌题目,品味诗歌语言,解读诗歌形象,分析诗歌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97):37-38
诗歌诗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粹,是非常珍贵的中国古文化遗产。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同时它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古诗词虽然短,只有寥寥的几句话,但足以表情达意,加上古今语言表达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都导致了诗歌晦涩难懂。以至每每提及诗歌鉴赏,许多学生因看不懂,不知道诗歌在写什么,而讨厌学习诗歌。所以只有解决了"看不懂"的问题,打破诗歌阅读的障碍,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读懂诗歌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诗词测试的重要形式。怎样鉴赏诗歌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无疑是重中之重,但诗歌的题目更是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精华所在,从诗歌题目透露的信息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诗歌。所以,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把握诗歌题目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歌处在复杂的大变局中,既是危机亦是重新清理现代汉语诗歌观念、诗歌功用价值等,以求寻求突破的转机.然因为过度放大经济社会对诗歌的压抑、过度关注诗歌和诗人的"边缘化"现实处境,导致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界对生长出的诸多诗学本体命题思考不够.关切当下中国诗歌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面对90年代的诗歌遗产,重新审视"边缘化"、"个人性"等命题,处理好诗歌发展的"常"与"变"、"体"与"用"、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与死,爱与恨,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热爱生命,所以我们《用"长镜头"看生命》,我们看到的是《镜下的生命》和《生命的三视图》;我们热爱我们与之共生存的自然,所以我们会有《水与火的遐思》,我们会《聆听月亮》,我们想《就做一棵树》; 因为我们热爱生活,所以会《在挫折面前》《勇于体验》并长寻找快乐》,会在《观望》中《学会承受风雨与彩虹孰镶远的感悟》《征服与感谢》《因你而感动》·····一连串的标题,显示了我们对生命的种种感悟。我们歌唱生命,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富色彩;我们感悟生命,因为我们珍惜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生活如诗,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之美、诗歌之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而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诗歌鉴赏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鉴赏的部分给出几点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丽与魅力,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瑰宝更好地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中,诗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所以自9 3年诗歌鉴赏出现在高中考题中以来就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关于诗歌的鉴赏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融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