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在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但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只有教师正确地"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有目的,才会有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推行适应高中学生实际的"导、读、议、讲、练、评"六环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姜桂林老师"先学后教"是"老"教材,"新"教法的大胆尝试.新在哪儿?新在"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新在"读、议、问、导、练"五个环节聚焦学生的"学",符合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指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目等,同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读的方法也有多种.低年级以教师领读、范读为主;中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个别读:而高年级就可以自由读、默读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应体现在课外的每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读"为契机,做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5.
问:备教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时,我们拿不准词牌名"清平乐"中"乐"字的读音.一种理解是"因为清(静)平(和),所以(快)乐"或"清平的乐趣".应读lè音;另有人说曾经听广播节目里读为yuè音,具体有什么依据也说不清楚."清平乐"中的"乐"应怎样读?有什么理据?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内容是千姿百态的,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课文、不同课型因文制宜,因课取式.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工夫"读"到,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语文课丧失了"读书"的本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如此.所以,语文课应回到它应有的起点--读.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谈起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较为赞赏"三多"(即多读、多背、多记)教学法,笔者也深有同感.但一味的"读"和"记"却难免会使人厌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的感觉.笔者认为,"三多"学习法固然可行,但其中还应"多而精"、"多而准"、"多而高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文言文阅读中的"读"和"猜".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字典>把"凵"读作qiǎn和kǎn,把"()"读为qiǎn,<汉语大词典>把"凵"读作kǎn,同时二书认"凵"为"坎"的古字,均误;"凵"、"()"的正确读音是quǎn,"凵"非"坎"的古字而无kǎn音.这两部辞书把"()"、"()"、"()"、"()"、"濈"、"()"、"霵"等七字读为ji亦误,这七个字均应读zi.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吃透"两头":一头是"文本",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一条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一头是"人本",能始终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吃透两头,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自觉地将"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求发展.  相似文献   

11.
要想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应加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实现自主有效的学习.怎样让对话更有效呢?个人认为要做到"三读"数学文本,即课前读、课中读、课后读.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与学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体现"学为核心,导为关键"的原则,把教师的导始终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时下,大家都注重了阅读教学中的读。确实,在语文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而且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优秀教法之一。说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当之不为过。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多样化:朗读、默读、自由读、范读、比赛读、表演读……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写写说说、演演笑笑,如花团锦簇,好不热闹。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训练学生的读呢?下面仅以个人认识来谈谈朗读的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探索"思维学导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扩大"思维学导式"教学产生的影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中有不可忽视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发掘潜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巩固记忆,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笔者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经验,以例谈的方式,着重探讨如何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相似文献   

16.
一、读、议、说、练、导教学程序1. 读。即自读,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阅读。在自读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自读时要求学生做到:①通过自读,找出所遇到的基本问题;②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整理出来;③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发现的新问题。自读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导读提纲并出示给学生,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交待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议。即讨论,指学生互相讨论在阅读中发现的疑问以及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讨论时,要求学…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在非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应引入文体学知识和常规关系模式.精读课中的"读"不仅仅是读懂课文,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还应重视阅读欣赏能力和常规关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饶凡 《中小学电教》2009,(9):118-118
<正>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读"来实施,学生的"读"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因此,导得合理,读得起兴,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为目的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为:教师是文学作品的导"读"者、学习方法的导"演"者、课堂讨论的导"论"者以及道德建设的导"向"者。  相似文献   

20.
宿爱云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马氏文通》中"顿"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易混乱的两个术语,特别是马氏对"顿""读"的界说,研究学者们对此众说不一.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中的"顿""读"界说及例句分析,得出一种结论:"顿"和"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术语,"顿"是修辞层面,"读"是语法层面,不同层面的东西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有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也就造成了在句读分析中,有的既可以是顿,也可以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