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直以来,高中诗歌教学往往更重视“神”,而忽略“形”。从现代诗歌单元的“言语形式”入手,设计单元活动,将“分行艺术”和“标点运用”两个“言语形式”方面的典型内容重点处理,以探索其在现代诗歌艺术与意义中所起的作用,探究通过鉴赏诗歌外在的独特形式而深入领略诗歌内在意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它是理解现代诗歌文字意义的一种出声的阅读形式。本文从"字音的注意"及"停顿和节奏的注意"两个方面出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现代诗歌朗读。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诗歌追求散文化,在已经有了丰硕的创作成果的前提下,其能否成立却至今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应理论话语的缺失。王雪松努力建立的“节奏研究框架”为“节奏”话语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望将中国现代诗歌批评与研究从“格律”话语体系中解救出来,进而化解追求散文化的中国现代诗歌对于自身是否成立的怀疑与焦虑。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研究仍有着诸多困惑,需要众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助力,其中更不能少了哲学思辨的助力,而在哲学已经实现语言学转向的今天,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研究在哲学思辨上遭遇的困惑从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归结为语言学困惑,因此对王雪松的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研究进行语言学考察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37):1-2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诗歌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情感传达、文化传承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越性。如许多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都与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脉相承或者由古诗词意象发展演变而来。其中,现代诗意象对于古诗词意象的传承与借鉴尤为明显。本论文基于对《相信未来》意象的分析,从探究《相信未来》中的意象在古代和现代的变化入手分析,着重探寻古诗词与现代诗歌意象的意境统一、思想统一以及现代诗歌对于古诗词意象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等,以确保读者能够通过形式、内在等方面的差别对古诗词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就是现代诗歌单元,同学们要在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己对于现代诗歌的赏析能力。笔者通过以下几首现代诗歌,给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读懂现代诗歌背后的故事,练就赏析诗歌的赏析技巧。一、熟记五大考点,现代诗歌赏析其实并不难初中现代诗歌的赏析,主要集中在五个知识点的考查。一是对于现代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品析;二是对现代诗歌朗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节奏、语调和重音等领域的考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诗歌与网络接合后,由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而成的网络超文本诗歌和多媒体诗歌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介的优势,网络诗歌成了现代诗歌发展的新的趋势之一。网络不仅为诗人创作提供了自由空间,而且为诗歌发表提供了"绿色通道"。网络诗歌的出现成了当代诗歌无法回避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新的苏教版必修一教材第一专题在选文上做了不小的变动,由原来的选编三首诗改为全部是现代诗歌。这种以专题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加强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教学的短板现状。现代诗有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明快的节奏,符合青年学生的阅读需求。但学生对现代诗歌了解甚少,主要是由于教材选编的现代诗作品少,学生接触不多。所以,使  相似文献   

9.
李建明 《考试周刊》2011,(47):41-42
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要教好诗歌,教师应根据诗歌的文体特征和具体的教材进行精心设计,用"放飞"的理念去教学。本文从诗歌的朗读、解读及创作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草创期,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标举“自然”与“自由”,逐渐丰富了“自然音节”论的新诗诗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节奏理论.围绕何谓“自然音节”,如何“音节自然”的命题,白话派诗人从概念内涵、节奏划分、组织原则、节奏艺术等方面作了有同有异的阐释,既有对抗旧诗格律的共同立场,亦有“自然音节”内部的分化趋势.在自然音节的实践路径上,大致形成两种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内部突破,或利用或改造或摆脱旧体诗词中的某些因素,将“旧”诗转变为“新”诗,倚重从传统到现代的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外部开掘,借用散文文体加以诗化,借助欧化的力量,倚重从欧化到现代的路向.检视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梳理传统格律向现代节奏转变,以及现代诗歌节奏理论自身发展的路向,同时也为现代诗歌节奏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田园诗,在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渐加剧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似乎难以再获生机。南星虽然长期遭到新诗史的忽视,但他在中国古代田园诗歌传统和英美现代诗人崇尚自然观念影响下,以其亲近自然的独特心性、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杰出的语言表现能力,创作了大量"温情"的田园诗,为田园诗的现代性再生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可以视作中国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3.
在对汉语新诗的研究中,不能否认与忽视的一点是,百年来的汉语新涛诗路的发展态势是多元立体而非线性的。在此中,一种由离散主体所创作的诗歌——姑且以“天涯”离散诗歌为名,因跨越地理、历史、文化而获得了异质化的意义呈现。洛夫诗歌作为这种“天涯”离散诗歌的典型经典,充分体现了“天涯”美学从自我否定、另寻天涯、多方返照的哲学意义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15.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16.
处于一个如此重视诗歌编选的"诗合集时代"当代诗歌图景,其问题就在于,在"诗合集时代"现代诗歌该如何完成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构型。李润霞在她的潜在诗歌编选以及当代诗歌研究中,就试图建构一个诗歌标准,在喧嚣的时代为中国现代诗歌寻找一个当代路标。她的三卷本《潜在诗选》首先以扎实的史料重构与疏浚地下历史,深入地下诗歌的诗学价值,展示了诗学研究开阔的文化视野,呈现出独有的编选个性。而且通过该诗选,编选者以"青春文化"与"个人手艺"向度中国现代诗学当代构型的重要路标,并参与了当代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诗歌的“标准”问题首先在于对“何为诗”的本体认识上的分歧,无“标准”,自然亦无评价“何为好诗”之“尺度”。新诗其实是一种现代汉语诗歌,我们至少可以从“现代汉诗”这一概念的角度来谈论,现代汉诗的本体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互动、纠缠和克服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个体经验的深度、现代汉语的自觉和诗歌形式意识等必要的谈论尺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将彝族诗人阿库乌雾的诗歌,纳入到转型期彝族诗歌、后现代文化、中国新诗传统等多重语境中加以分析,既揭示了诗人本身独特的诗歌意义和文化意义,也探寻了少数族裔汉语写作之于中国的“历史—当下”的文化诗学意义。从而提醒汉族主流文化,自觉地去倾听异质边缘的声音,从而促进富于真正生命力的异质同构的中国文化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