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城镇贫困人口、农民工等群体构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弱势特征。弱势群体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合乎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建立和完善针对弱势群体社会公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结合福建省省情,今后福建统筹城乡发展要突出4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中国后,我们国家在原有的社会保障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一套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以劳动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套保障制度为主,形成了一套涵盖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方面的保障体系。而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却落后于城市,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的结构。本文将对该体系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成功实施,使得我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贫困现象却日益突出。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动城镇贫困人口的积极参与,实施教育扶贫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与经济交流等对策应是我们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已经十分紧迫。文章通过选取城镇贫困人口预警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划定预警区间阀值、运用经济预警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镇贫困人口预警机制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此模型对城镇贫困人口预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城乡完全融合,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和非同质性,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实现的路径: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实现城市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化、推进城乡边缘区郊区化、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笔者还指出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工农及城乡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面貌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过,迄今为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明显滞后于城市,重城轻乡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财政投入结构仍没有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制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仍快速地向城市聚集,城乡之间的一些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当前必须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加大农村投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强农民权益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平等的公民权.  相似文献   

8.
张学华 《林区教学》2011,(10):65-66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是吉林省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要打破城乡之间的樊篱,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必须从户籍制度改革、法律制度、社保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建设上着手。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有: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城乡居民参与意识较低,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等,这就要求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实现多元融资渠道的拓展,增强居民的社会保障参与意识,构建利益均衡机制,促进公平公正,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中新出现的贫困群体却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人口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受到了很大冲击但又凸显新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为农民工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充分关注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效应.要以城镇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加快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以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努力开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提出"行政距离"概念。它描述的是一定行政区划内行政中心同非行政中心进行交通沟通、资源沟通和信息沟通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地方贫困程度和扶贫难度的中间变量,受到交通、资源、信息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在行政距离概念下,交通、资源和信息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发生作用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行政距离概念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交通不便、未形成区域性优势资源、信息流通不畅是导致农村贫困发生及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来自贫困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取列联分析和方差检验分析的方法从健康和教育两个方面对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能力贫困的性别差异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在健康和教育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人口处于能力更贫困状态。但在15岁以下的未成年时期和55岁以上的老年时期,男女健康投资的差别与性别无关。家庭主妇的教育程度对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在分析性别差异形成原因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对国内外贫困县乡村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政策的研究,国外主要注重贫困区域学前教育补偿、支持性政策研究,国内则集中于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与财政经费投入、政策文本内容等方面。通过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研究的需求,未来此项研究的趋势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是拓宽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视角、突出时代特色;二是加强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内容的理论化、系统化;三是注重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四是亟需加强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的扶贫实践暴露出减贫成果不可持续等风险,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能力提升问题成为新阶段减贫工作的核心。文章在界定生计可持续性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既有研究思路,从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和金融扶贫三重视角设计了提升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可行路径,并借助X省F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剖析了各类型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与成效。研究发现:为构筑长效减贫机制,必须重视对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建设;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提升路径可解构为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和金融扶贫三重视角;生计可持续性能力提升路径的实施具有差异化特性,实施成效显著且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人口素质被看作是贫困、落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研究青海省农村贫困人口素质的现状,发现青海省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差、科学文化素质低以及思想观念落后,认为青海省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是导致青海省农村贫困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19.
受历史和制度的影响,贵州的人口流动与迁移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从而影响了贵州区域间人力资源的良性互动。同时,贵州城乡差别的二元鸿沟至今未消,且“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相当缓慢。为了能有效地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贵州贫困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我们对此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和显著改善的今天,部分城镇居民反而陷入贫困境地。这是因为:1.历史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贫乏,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和文化教育落后,建国后所处的恶劣国际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的经济政策;2.客观原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政策调整,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悬殊等;3.就业者个人和家庭自身方面的原因:家庭人口规模及就业面,就业者受教育程度及素质差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