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劲  邱艳 《新闻前哨》2009,(8):76-77
在中国电视期盼大规模改良和创新的今天,关于电视“克隆”,目前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坚决反对“克隆”.认为它阻碍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另外一种则认为“克隆”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孙华  蔡尚伟 《新闻界》2005,(3):94-94,96
本文作者此前提出的“西部电视特区论”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其中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西部电视特区论”即等靠要思想。本文从剖析将两者等同的认识误区入手,通过对“西部电视特区论”这一观点产生的环境、“西部电视特区论”的核心与特区精神、“西部电视特区论”与两个大局论的关系逐一进行阐释,以澄清西部电视发展理论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2,(1):79-79
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以“全媒体”发展为主线,打造广播、电视、平面、户外、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体系和产业体系,借助“三网合一”、“数字化整转”等契机,联合网络电视台、中国时刻、IPTV、高清数字内容集成平台、全国3G手机电视内容服务平台——打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全国首个DV频道等一批新媒体新产业,丰富了集团在新媒体市场的布局与竞争力。从2012年开始,  相似文献   

4.
电视“面对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直接对象化,是“一对一”的过程,“一对一”并非指向参与电视面对面的人的数量,而主要指向电视“面对面”参与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一对一”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之间的相对,是我和你之间生命交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读图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世界的日益发展带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静静坐下欣赏文字,加之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视觉元素已经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的信息获取、娱乐消费和审美欣赏,比如电视的高收视率,漫画的流行,图画书和绘本的风靡,人们更多地通过“看”来知觉并且了解世界,这便是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电视理论的教科书里,电视谈话节目都被列入“新闻评论”类节目范畴之中。在中国国内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TALK SHOW)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这里,便出现一个问题:在国外,为什么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同时在许多国外电视理论的专著里,人们通常把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7.
谭天  项盈 《视听界》2006,(2):64-66
始于1999年10月的长假制度,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假日经济”现象。对于电视来说,长假同时是争抢观众眼球的“黄金周”,它不仅催生了中国电视经济新的增长空间,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国电视的经营管理水平。我国假日电视经历了从打造品牌栏目到整合频道资源,再到实施项目管理的一次次飞跃。一、打造品牌栏目,让假日电视可持续发展假日里,大量的观众同时拥有大量的闲暇,他们是多媒介、多频道时代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据调查显示:长假期间,电视的总收视率有较明显的增长,并且从2000年开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长假的到来和观众…  相似文献   

8.
承伟毅 《视听界》2001,(4):58-58
当今中国的电视屏幕,样式重复、名称雷同甚至表现手法都千篇一律的电视节目“克隆”现象有日趋严重的势头。如果说节目的模仿在中国电视尚在初创阶段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在电视已成为第一媒体的今天再纷纷走“克隆”之路,似乎再也说不过去。当然,就电视节目的分类而言,要求上千家电视台的节目形式和题材完全杜绝雷同,也有点勉为其难。问题是如今有些电视台的创作人员,根本就是连脑子都懒得动一下。你有“欢乐”,我也“欢乐”;你去“相约”,我也“相约”。从节目的整体设计、内容的构思,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9.
密歇根大学的副教授阿曼达·洛茨( Amanda D. Lotz)对美国电视的历史做一种立足观众对内容使用方式的断代,将之划分为“电视网时代”、“多频道切换期”与“后电视网时代”;而其描述的美国电视“后电视网时代”恰恰是由今天的多屏世界通过VOD点播、流媒体播、 iTunes等一切新的内容获取方式所构筑的。尽管这些点滴并不能建构整个“后电视网时代”的全部形象,但却可以用来对“后电视网时代”的内容类型进行三种类型的划分,从而使我们对中国电视的未来进行可借鉴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超级女声”创造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新标高,也开创了国内电视商业运营的新模式,它在商业运营上的最大贡献是改变了国内电视媒体长期以来单纯依靠广告的赢利模式,打造出了崭新而完整的电视产业链,前所未有地增强了电视产业的增值能力。特别是形象代言,已经问鼎国内明星的最高价。神舟电脑抢“娶”李宇春得先机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选的名次刚  相似文献   

11.
融合时代的中国电视史研究应当兼具历史意识和当代意识,以此保持观察力与责任感。本文主张一种作为电视史研究思路的“融合想象”,并由此提出“作为一种知识系统的兴起”、“作为一种实体机构的成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普及”3个电视史研究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人们在接受电视的影响的同时,反过来又会关注它本身的生存、发展状态,或说,正是由于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反过来又给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起点,如从央视到地方台一些专类频道的兴起,甚至频道中某些专类版块的运作。于是,当“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市场大盘的一种“现象”时,我们来谈“假日电视”,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3.
厉军 《视听纵横》2009,(1):100-101
广播“说新闻”节目有别于电视“说新闻”,广播只依靠声音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视还可以依靠画面、图片、字幕等辅助手段,相对于电视来说,要把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真正“说”好难度更大,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新闻本身是否适合“说”,主持人是否具备“说”的能力,广播“说新闻”幕后支持团队明显弱于电视等。  相似文献   

14.
“望闻问切”话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新闻传播》2009,(7):71-72
在Google引擎中键入“民生新闻”.立即跳出一个惊人数字,大约有335000项符合这个条目的查询结果。是否要继续这样一个“旧题已有万人言,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论题?观专家、学者洋洒的文字.是非曲直的评判。有同感也有不甚苟同的个人意见.于是欲借用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的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情况,来“望”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之“虚火”,“闻”专家、百姓之诸多真言,“问”民生新闻运作中的“神、色、形、态”之症结,“切”民生新闻节目改良与发展之命脉。  相似文献   

15.
刘征 《视听界》2006,(1):96-97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界的一个新鲜名词。在“出镜记者”出现以前,媒体发布新闻主要是以“编者”的身份,通过演播室主持人的口播、编前、编后以及记者做成的节目来完成的。随着新闻报道渐渐回归新闻的本体,主持人平民化倾向的出现,一批记者手持话筒站到了镜头前,一批主持人走  相似文献   

16.
魏望来 《声屏世界》2008,(10):68-69
林林总总的电视频道为谋得收视份额殚精竭虑,招数无尽。人们还没有从这个“型”、那个“秀”,这个“舞”、那个“会”的“秀一把”热浪中缓过劲来,又被置身于满目的“情感大戏”之中。“真情”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早到的春意,人们对电视“真情”的认同其实折射的是世事的变迁。人们彻悟到,在“战天斗地”、“恭喜发财”、“我拿青春赌明天”的热闹背后,只有“真情”弥足珍贵。精明的电视创意者总是善于抓住这些契机推动收视率曲线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7.
当下,“自主创新”已经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尤其是电视媒体,不论是为了落实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是为了扭转收视率的颓势,工作内、外言必称“自主创新”。词典解释“自主”是“自己作主”;“创新”就是“创造革新”。有人说“自主创新”是“能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还有人说“自主创新”就是“原始创新”,有不依赖他人、从头开始的含义。看来“自主创新”就是要原创、要开先河、要从头开始。不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自主创新”都需要创新者独自跋涉、拓荒垦野、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8.
邹霞 《声屏世界》2006,(7):28-28
头条在电视新闻编排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  相似文献   

19.
彭飙 《新闻世界》2004,(7):44-45
从2000年年中起.欧美各大电视台掀起了一股电视“真人秀”节目(Reality TV)的热潮。随后也开始在大陆电视台点起星星之火,并且大有燎燃之势,在引进国外的《生存》、《夺宝奇秀》等节目的同时,我们本土的电视工作也创作了像《生存大挑战》、《走进香格里拉》、《完美假期》、《飞越新三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  相似文献   

20.
李咏梅 《新闻传播》2023,(24):113-114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首先,新闻要反映事实;更关键的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新闻写作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实的捕捉、筛选是否成功——是否捕捉、筛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电视消息《灰鹤“落户”迎河湾》以灰鹤“落户”的“果”,揭示了生态改善的“因”。体现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精神,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灰鹤报道里的画中“话”》通过解析作品创作的特点,意在表达:新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才能践行”四力”,写出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报道,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