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不仅以信息获取的身份参与网络建设,还以信息宣发者的身份,推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社会中信息的种类和数量逐步增多,社会信息呈现一片繁荣之景。同时,传统媒体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何把控媒体的正确方向、留住受众,是传统媒体关注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以深度报道入手,重点探究以深度报道提升传统媒体影响力的策略,以期为传统媒体内的从业者提供参考,集传统媒体从业者之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谷峰 《中国广播》2005,(9):70-71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与一般报道方式相比,深度报道更侧重于揭示事物、现象的全面真实、实质及意义,提供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之相关的事物现象的互动关系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前景趋势的预测等,因此更需要新闻人在报道前进行精心组织与指挥,这种策划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以便取得更佳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无论学界与业界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有多少种,但对于深度报道在新闻媒介竞争中的作用人们却是一致肯定的。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传播内容本身都被贴上了"泛化"的标签,传播主体具有隐匿性、虚拟性以及双重性,而传播内容由于传播主客体的双重性会产生海量的浅表化和虚假性信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解释、调查、预测新闻事实的重要阵地,在新媒体时代理应成为克服新媒体时代碎片化表达缺陷的武器,打造融合性新闻深度报道,优化媒介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新媒体环境的诞生,媒体数量的增加等都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随着当前80后以及90后成为媒体的的主要受众,更是对传统媒体提出更为多样化的要求。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我国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将结合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影响以及路径,着力推进我国传媒行业发展质量,发挥其在社会中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媒体逐渐兴起,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而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的质量有增长之势,当深度报道的领域被网络媒体侵占,传统媒体不能坐以待毙,改变现有的报道模式、积极转型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是传播信息、给大众带来最新讯息的主要媒介,分享着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媒体冲击,使信息传播的量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传统媒体失去"优势",深陷困境,艰难跋涉。那么,传统媒体如何冲出困局、突出重围,迎来春天?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加强深度报道力度,加大策划力度、创新报道形式,做有价值、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新闻,以优质的内容取胜,是当今传统媒体人应该关注的重点,也是冲出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楠 《新闻传播》2023,(12):88-90
深度报道多采用分析、预测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体惯用的报道模式,更是在将新闻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剖析的同时,体现了“谁”与“怎么样”等相关要素。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优劣势等展开综述,并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身处这个信息传播高速提升的时代,受众每天都会面对海量信息。然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的是"快餐文化",很多信息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但这也注定了其报道的浅显化,普通读者缺乏宏观的透视角度,所以挖掘更深层的新闻内涵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作为一名媒体人,不应单纯去报道那些已街巷皆知的新闻事件,更应具备揭示那些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本质的能力,深入调查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解读普遍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兴起,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这个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淡化,因此,纸媒要想在这种媒体形式多样的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其深度报道必须进行改良和优化。然而很多纸媒在深度报道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把握好尺度,使其在深度报道方面做到精细成功,成为纸媒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部分,也成为纸媒吸引更多阅读者的手段。本文就是针对全媒体时代纸媒深度报道如何改良而进行论述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徐倩 《新闻传播》2022,(5):64-65
在经济优质发展背景下,全媒体时代悄然到来,现已成为主流趋势,传统媒体备受冲击,新媒体占据大量市场,传统媒体生存空间被压缩.通过研究发现,新旧媒体虽然有区别,但本质并不对立,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全媒体时代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两种媒体的区别入手,研究融合发展必要性,同时积极探索融合途径,为全媒体时代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是发展大势,新旧媒体之间全面互动互补互融,突出表现为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对促进整个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大有裨益.本文以全媒体时代为切入点,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现状,分析了优势融合不突出、体制机制不健全、团队使命感不强的融合发展问题,重点从发挥融合优势,多措并举渗透融合;建立健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0,(6):8-14
20年来,企业报道一直是传统媒体的重要报道题材。在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报道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改革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且随着媒体自身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报道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企业报道路子。但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新兴媒体不断发展壮大,传统媒体的企业报道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着的企业改革现实和激烈的媒体竞争形势。为此,《工人日报》最近约请首都主要新闻单位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同志,就传统媒体的企业报道进行专题研讨。本刊现将研讨会的部分发言摘要刊登于此,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余彬 《新闻前哨》2003,(2):14-15
“相关报道”指与正在进行的主体报道有关的其他报道,源于第四媒体,通常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相关报道与主体报道组合运用,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国内传统媒体借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平面传播方式,涌现出一批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深度报道。常规报道如何有效地引入“相关报道”的理念和操作手法,是值得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屈凤丽 《新闻世界》2004,(10):58-58,55
有人说,我们现在处在“速食”时代。麦当劳、肯德基、数码相机、“伊妹儿”……一切都在围绕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节奏而转。包括新闻。一种时髦的观点说.新闻也在进入速食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今天,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力量.依托这种文化和力量,近年来,网络媒体快速崛起.而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要与网络媒体抢时间,争速度,是很难取胜的.怎样与网络媒体竞争?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就要在加强解析、提供观点上下工夫,这就是要搞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王亚红  武瑾 《今传媒》2015,(4):18-19
深度报道的概念在新闻学界由来已久,在新闻实践中也已是老生常谈,但目前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并未有清晰一致的界定,对于深度报道的方式亦是百家争鸣.我们认为深度报道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界定,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传播方式而应有所变化,故而其含义是开放性的.经历了纸媒时期、电视时期的深度报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占据人们生活的时候,如何重新定义“深度报道”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多重解释,探究深度报道出现的原因,进而从媒介发展的纵向维度重新思考“深度报道”在当今时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李道荣 《传媒观察》2004,(11):37-38
深度报道一般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思考与判断,它不仅追求报道的真实,更追求报道的深刻与全面。“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天之意义”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大量碎片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依靠报纸、电视,网络、手机APP等新兴方式成为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快节奏生活时代,如何让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比拼速度,拔得头筹,确实比较难。然而我们不妨另辟蹊径,抢速度不如来深度,发挥传统媒体的强项——深度报道,以深度报道为头牌,深入细致分析当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纸媒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也为媒体转型发展探索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秦洁 《新闻爱好者》2012,(17):77-78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化的发展,由传统媒体时代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在冲击着传统媒体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思考、机遇和发展。传统媒体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被新媒体完全取代,在新媒体时代,只有发挥优势、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全媒体整合,才能重新焕发更为长远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