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施行十年来,它完全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但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感悟到部分教师对这一理念有误解。下面我谈谈对“自主学习”这一理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即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必须实现重心的转移,即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如何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和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创新,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但是,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一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却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让“自主”变成了“自流”,“放松”变成了“放纵”。比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尽量少讲,所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即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必须实现重心的转移,即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如何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和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创新,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但是,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探究者和各种能力形成的实践者。但在现实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从“让学生听为主”向“让学生说为主”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们十分注重探索如何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实现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通过近三年的尝试,我们发现采用“小老师”制度是贯彻和实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小老师”也是不少教师和班主任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教师通常选择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辅助教学和管理。但按照“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我们对过去的实践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担任“小老师”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全…  相似文献   

7.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隐”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数学学科的应用题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备课方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一、更新教学理念,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准备相应的对策。在备课时,要摆脱以往那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做法,而应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教师备课不只是埋头写教案,更应该走进学生中,了解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情况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往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承担起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让学生成为“演员”,一课应有一“主演”;让教师成为“导演”及“观众”。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数学理念认为,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使教师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在新课程实验一年来,不少教师形成了一种思潮,数学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有的学校教学管理中明文规定数学(实验教材)课堂只讲十分钟,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1.
文永生 《教育导刊》2004,(15):64-64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和学生一起“玩”,这个“玩”,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和共同参与,它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在“玩”中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教育就是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处理好思想教育中的几个“≠”。  相似文献   

13.
“懒”带有明显的贬义,怎么提倡做“懒”教师呢?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做“懒”教师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理念,求得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多元、和谐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发展的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懒”一点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虽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学定教”“以学施教”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做到眼里真正有学生。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应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中,教师相对于学生处十一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标准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教师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什么? 能否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让教学回归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人本教育”。 因而,新课程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理念的转变,席位的转换。因为,新课程实施的是“人的建设”。 所以,新课程呼唤教师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激励”、“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学校,步入课堂。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广大教师也正在身体力行地贯彻和运用新理念,逐步探索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但也有个别教师不解其“意”,认为: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个子矮,所以需要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站得一样高  相似文献   

19.
刘根生 《科学教育》2006,12(5):22-23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的理念呼唤新的教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主要标志之一,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灵魂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反思和自主性反思学习;创造性反思和发展性反思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思考者与构建者,面对新课程下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我们广大教师理所应当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自我超越,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  相似文献   

20.
陆阿定 《考试周刊》2010,(55):214-215
新世纪之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新课程改革在诸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素质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究其实质就是“以生为本”。也就是说,“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