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谱系中的新分支——价值论出发,教育价值是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的效应,明晰教育价值内涵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清其主客体。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价值主体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看法或观点,教育价值观是一种主体性的选择,但其正伪只能由教育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2.
对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确定,只有从图书馆教育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图书馆整体、图书馆教育过程和图书馆教育目的的这三个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图书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规范及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循序渐进,成为图书馆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化生存阶段,关注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既是技术哲学界的使命,也是教育界的使命。本文侧重于从价值论的角度来探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价值论强调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贬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把“教育中技术的价值“理解为技术对于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人的价值,本质在于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和基本范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实践学说有其深刻的价值论意蕴;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价值是在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创造和实现的;马克思实践学说的价值论意蕴对当代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和基本范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实践学说有其深刻的价值论意蕴;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价值是在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创造和实现的;马克思实践学说的价值论意蕴对当代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即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又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 ,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有的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学习客体 ,一味灌输知识 ,不能把理论知识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 ,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这样的教学 ,即使是死记硬背把书本中的理论记忆下来 ,也无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师生是师生互为认识的主客体 ,即 :从教授活动系统看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就是客体 ;而从学习活动系统看…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和基本规律问题,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是指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利性关系 ,价值源于客体 ,产生于主体 ,形成发展和实现于人类历史性的社会实践过程之中。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榜样教育的价值 ,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实践活动中所决定的,榜样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的本质通过其历史现象表现出来。评价、教育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是一般、特殊与个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理论教育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能动地判断理论教育价值的实践一认识过程。理论教育评价的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两对关系: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的关系。理论教育评价的本质是由其内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价值价值问题是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我们赞同李德顺同志在《价值论——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一书中所表达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意见和见解。主客体关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基本关系。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项基本的活动形式:实践和认识。主客体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都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实践、认识的途径和方式来进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包括统一的两个方面: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即主体对客体规律的接受和服从;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客体,使客体为自己服务。前者为客体性内容;后者为主体性内容,即价值。故价值是客体及其属性在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为主体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关系价值论     
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价值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价值哲学的发展。但是,它们却不能较好地解释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载体等问题,是一种较为片面的理论。我们认为,关系价值论的提出,却能弥补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的不足。一、客体价值论的困惑客体价值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客体主体化的功能和属性,也就是已经纳入人类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的客体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大多数人的一般需要的那些功能和属性。他们认为,价值的唯一属性是客观的,价值的唯一载体也只能是客体。我们认为,客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范畴,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中,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客体对象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基础理论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师生幸福的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包含了师生的一切主客体关系,当中既有学生的主体,也有教师的主体;既有学生的客体,也有教师的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上,教育是一种直接与人的全面性打交道的过程。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涵使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最丰富的情感内容,因而也最有理由表现为一种幸福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价值取向的确立,是学校教育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选择、确立和实践的过程,应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而确立,并形成共识。针对当前特教学校存在的过度关注学生生理障碍,忽视其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等现象,研究认为,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是特教学校的应有之义,更是其教育价值取向的起点和终极目标。文章阐述了特教学校教育价值取向重构的基础、核心及目标等问题,并就价值取向重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是主体价值创造、主客体价值互动、主客体价值共享、客体价值消费诸过程和方面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是思想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呈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遵循价值实现最大化,思想资源配置最优,价值实现过程均衡有序和共时历时规律.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指向只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6.
从自考教育的特点看其多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学考试是由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它的主体是个人自学,客体是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而国家考试是主导,社会助学是辅助。自学考试的价值是建立在教育价值基础上的自考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它的价值的产生,不仅需要创造它的主体,也需要依赖它存在的客体,更离不开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技术价值论是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话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比较系统地将其落实到教育技术哲学研究中来,取得以下几点重要认识:在看待教育中技术的价值问题上,要在汲取上游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超越技术中性论;在分析教育中的技术价值过程上,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在主客体实践关系中认识教育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在理解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上,要动态地看待教育、技术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这样几点,才能使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真正走向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新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教育过程并非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而是由学生以及作为特定社会文化形式的教育资料所构成;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资料以及学生自我的现存状态是教育过程的客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育资料的加工和改造之中,教师并不是教育过程的独立构成要素。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与教育资料之间的双向对象化关系,其实质是学生自我文化建构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功能关系。教育主客体关系不是预成的,而是依一定的条件发生或形成的,教育主客体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一定的条件发展、演变的。在这一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教育主客体之间呈现出从初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变化的动态关系,而当教育主客体关系依一定条件达到某一水平状态时,如果条件不发生变化,教育主客体关系就相对静止地处于这一水平状态。教育主客体之间既存在着动态关系又存在着静态关系,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谁为教育主体,谁为教育客体,只能在他们所形成的教育主客体关系水平中去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客体的情况而主动创造的。教育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培养是教育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教育活动中,创造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环境,以利于主体意识的成长和主体性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形成,引导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积极的教育价值取向,以规范教育价值主体的主体性成长的方向等是教育价值创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