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的概念尽管历史久远,在现行法律文本中反复出现,在学界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在众说纷纭的公共利益面前,提炼出公共利益的基本要素,揭示其与政府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准确把握公共利益的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公共利益是制约公权、维护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理论前提。我国理论界着重从公共利益界定、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价值以及公共利益实践路径等方面对公共利益展开了研究,但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未来要从以下方面增强公共利益问题研究的质效:国家和社会要更加重视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研究公共利益问题,增强政治哲学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私人利益逐渐被认同并被合法化,而公共利益主要是以公共权力为保障来实现的,这无疑加剧了当代中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矛盾.研究当代中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和谐关系的建构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合理地处理公私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异化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通过协调公共利益、行政主体自身利益、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利益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社会下的行政公益诉讼主体是公共利益主体,其对象和范围是业已受损或将要受损的宪法、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其具体规则不同于一般行政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5.
利益关系法治化是民办学校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办学校既承载了社会公共利益,也追求着私人利益。它所涉及的具体利益关系多种多样,可以进一步类型化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与私人利益的关系三类。利益与法律存在天然联系,与财税法的关系尤为紧密。财税法通过确认利益归属、协调利益冲突、促进利益实现等方式实现民办学校利益的法治化。我国现行有关民办学校的财税立法,较好地体现了财税法治的认识逻辑,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当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公益性支持平等、非营利性学校举办者税收优惠、义务教育营利性学校放开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坚持科学无神论,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研究与宗教研究的关系,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与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做好宗教工作的关系,这里就其中的十个问题做一些讨论。一、维护信教群众利益和维护不信教群众利益的关系这里指的是思想、精神、文化方面的利益。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方面,群众利益并不因信教或不信教而有所区分。这是全面认识宗教的群众性不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不但区别于个人的利益,也区别于集团利益,它是社会不同个体利益和团体利益的调和与平衡。当一个地方各种利益都受到合理兼顾和尊重时,那里的公共利益才能得到体现。平衡各种利益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反对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合法的对立力量存在,就没有公共利益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教育攸关国计与民生,与国家、民族及千家万户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息息相连。教育与利益之间关系的实体形态构成教育利益,反映教育领域中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教育权利、机会、资源等分配所形成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教育利益具有一般利益共性和自身特质,需要在利益体系中合理定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多面的、综合的,教育利益应从多个方面划定与其它利益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徐锋 《红领巾》2004,(1):36-39
执政党正确制定政策的前提是正确的利益认定,后者关系执政党政策成败和政治前景,有着重大的政策、政治意义.为保证利益认定的正确性,必须让群众自己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又必须明确界定市民社会利益与执政党利益的异同.惟其如此,才能达成执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执政党也才能够更好地代表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中阶层利益协调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阶层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避免贫富分化,保障弱势群体利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完善社会阶层结构,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并使其成为全社会的中坚力量;完善利益表达的相关制度,建立顺畅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切实保障工农群众利益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和党建理论 ,对党的性质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政党与阶级利益的关系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 ,提出了我们党要践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必须注意和切实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中的利益关系轨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变化中所反映出来的利益关系,经历了从"利益一元化"到"利益双重性",再到"利益多元化"的演变轨迹;公共政策目标取向的变化、利益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利益冲突的推动是其演变的主要原因.这种政策调整及相关的利益关系变化提醒我们,应以利益机制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大学生就业、以利益平衡机制确保大学生就业中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这是从群众立场出发得出的必然结论,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最终落脚点,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群众利益的不同要求是不可避免的,改革越深入,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努力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4.
由冲突到分享:素质教育政策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直以来,素质教育政策以公共利益至上而疏于对学习者及其家庭的教育利益诉求的关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博弈与冲突的外在表现.素质教育政策应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教育利益分享,实现公利私益和私利公益.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学理论当中的博弈论为基础,提出了政府与媒体的两种博弈类型: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认为合作博弈作为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常态,在博弈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为公共利益而博弈,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利益总量成为处理政府与媒体关系的主要指导理论,实现政府与媒体之间利益的纳什均衡是处理两者关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行政法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两者的平衡是双方共处的最佳状态。所谓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就是指双方在各自不违反最低价值目标的前提下,相互促进,达到总体利益最大化的状态或过程。要实现二者的平衡,需要利益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理念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意识的增强与现有单一、不畅通的渠道之间的矛盾突出,那么解决这种冲突的要求便十分迫切.提高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民主意识,构建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拓宽和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有助于利益表达需求得以满足,有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民主化,有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执法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通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领域和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拟就利益分析法这种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的环境执法中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儒家把公共利益置于首位,强调其至上性与优先性,要求私人利益作出彻底的妥协与牺牲,以公共利益为中心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利益与权利意识得以不断解放,传统儒家的公私利益观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界定公共利益要注意将其与国家利益和政府利益进行区分。土地征收中,确认公共利益,要坚持使用土地目的的非赢利性,受益者的广泛性,受益者享有直接实质的利益,实现过程中程序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