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3册第22-23页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的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3页例1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计算乘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例1示意图的放大图,学生准备36根小棒。  相似文献   

3.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芜湖市育红小学胡云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六中的第1、2、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熟记7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加深对乘法和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三1、2题。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5.
学生以前学表内乘除法,运用乘法口诀就能求出积和商,而学有余数的除法就不那么容易。为搞好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 安排准备练习,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课前,除安排“定数背口诀”(如三一得三,三二得六,三三…,三四…)外,还安排如  相似文献   

6.
乘法口诀同 2 0以内加减法一样 ,是学习数学乃至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工具。乘法口诀学得好与否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因此 ,在小学数学第三册的教学中 ,教师应严格把关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牢牢地掌握乘法口诀 ,并且能熟练地运用。那么 ,怎样上好乘法口诀课呢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他们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学生对要做的事有兴趣 ,积极性就高 ,效果就好。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特别注意形象直观的学具、挂图、电教媒体的使用。鼓励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乘…  相似文献   

7.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芜湖市大庆路小学周美玲教学内容:义教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6页中的例1和第52页中的例2,完成教科书第57页和第58页“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及练习三十二中的第1至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熟记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认识9的...  相似文献   

8.
表内乘法指用乘法口诀求积的乘法;表内除法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它们都是以口算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务必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一、使学生懂得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表内乘、除法要从直观入手,从相同数连加引入,引导学生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乘法的意义,可以多让学生做些看图写乘法算式和把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教学乘法口诀,要使学生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来法口诀…  相似文献   

9.
正课前思考"7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已掌握乘法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因为之前有1—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历,所以很多教师在"7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往往"复制"了前面口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图意,顺次求出"1个7、2个7"至"7个7",接着试编口诀、记忆口诀,最后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样教学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因机械重复导致学习兴趣衰减。如果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编、会背、会用口诀,那么这种缺乏挑战性的学习会让学生觉得所有的乘法口诀都是一个套路,没什么可学的。  相似文献   

10.
刘岩 《黑河教育》2014,(4):82-8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七相应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做乘法计算题。本节内容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对类似于看图写乘法算式和用口诀来计算的问题,学生是非常熟练的.但是到解决问题时,特别是乘法和加法的对比练习中,许多学生又会模糊不清了. 那么怎样的练习能帮助老师正确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出现大问题之后,再“亡羊补牢”呢?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有幸参与18次乘法口诀的教学,并对乘法口诀教学进行了多次研究。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是学生进行乘、除法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同步教学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发挥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  相似文献   

13.
2的乘法口诀     
说明:本教材乘法口诀编排的顺序采用“小九九”先学2的乘法口诀(九句),再学3的乘法口诀(八句),依次学到5的乘法口诀。把1—5的乘法口诀作为第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6—9的乘法口诀为第二学期学习内容。采用倒三角形状的“小九九”,它的优点是乘积的数较小,学生容易记忆:一次教完几的乘法口诀,口诀的规律性非常明显,后面几句口诀学生会自己类推自编口诀。前面几句口诀已经学过,正好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已学过的口诀可以得到反复练习,学习新的口诀逐渐减少,学生不会感到记忆与应用口诀的困难;2—5乘法口诀有35句,占乘法“小九九”口诀总数的7/9,这对学习相应的除法就有利,能沟通一乘两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乘法口诀在编排上的特点。教材把乘法口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简单的、相对好记的2-5的乘法口诀;第二部分是6-9的乘法口诀,中间穿插了除法。以往教材是按从2至9的顺序编排乘法口诀的。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标准》的要求,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把5的乘法口诀编在前面,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平时学生最喜欢用手指计算,一只手5个手指,两只手10个手指。这样便于学生感悟到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2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应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  相似文献   

16.
数学练习课就像吃饭一样.学生天天接触.遗憾的是它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一直藏在新课改的角落.躲在公开课、优质课的门槛之外.少有人花费精力去关注、去设计.看看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听听学生的心声.也许我们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三位数来多位数的例1后,我出示了下面两组题让学生练习:结果学生完成第二组题的速度显著地低于第一组题。同样是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差异呢?学生反映:第一组数都是用小数字去乘大数字,用乘法口诀又很顺口,这样就算得快;第二组题大都是用大数字乘小数字,用乘法口诀不顺口,要反过来想,所以算得慢。显然,多位数乘法法则中“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规定了计算的“操作方向”,部分学生思维过分受此影响,形成了一种准备状态,加之学生记忆深刻的乘法口诀是以较小数字作为乘数,  相似文献   

18.
<正>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你想做,乐意去做,那么你就能做好,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想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在课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上,都要肯下一些苦功夫。无论是课的导入环节,还是知识点的讲解,或是练习的设计上,都要有意识的围绕"趣"字去进行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特别是问题的提出到分析,最后到解决,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一节课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记得,在教5的乘法口诀的时候,我用小棒摆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每一个图案中都有5根小棒,学生  相似文献   

19.
蒋国萍 《教学随笔》2009,(11):20-21
那是一次上表内口诀的练习课时,我让学生把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连起来。结果我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回答的“7&#215;6”和“六七四十二”要连起来时却连了“三四十二”。当我即将连好很快就感到自己连错了,而那时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此时,我立即想到:学生平时经常会把24说出42,20写成12,多次提醒好像效果不大,所以现在我不能自己悄悄擦去重新连,  相似文献   

20.
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是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练习时除要求学生按照乘法口诀表横着背、竖着背,熟记乘法口诀外,还可要求学生按积的大小顺序“想得数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