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明  赵峰 《新闻前哨》2013,(9):47-48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哈萨克斯坦运动员祖尔菲亚获得女子举重53公斤级冠军,但赛后全世界的媒体意外发现这个奥运冠军竟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姑娘。于是,一场围绕着"祖尔菲亚前世今生"的舆论监督风暴席卷国内媒体——作为湖南姑娘,她是如何成为哈萨克斯坦人?作为女子举重项目的霸主,中国队缘何没有在这一级别派出实力最强的运动员与之抗衡?奥运会后,她为何又悄悄返回  相似文献   

2.
宗合 《新闻天地》2008,(9):19-19
成熟、稳重,谈吐落落大方。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女子举重首位奥运冠军杨霞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担任奥运会举重比赛解说嘉宾,再次出现在奥运会的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3.
翻开她的简历,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映入眼帘:她是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比赛的残疾人女子举重运动员,是我国残疾人女子举重世界冠军,是中国残奥史上第一枚女子举重金牌获得者。1994年,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轮椅举重锦标赛上,夺得40公斤级3枚金牌,破3项世界纪录,从此开始了她的夺冠生涯,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1994年北京第6届“远南”运动会上,她夺得40公斤级两枚金牌,破两项世界纪录,是本届运动会首枚金牌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否进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如果从中国2003年以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社会现实来看,似乎如此.据中国公安部颁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发生群体性事件7万起,到2007年群体性事件已达8万起,2009年则超过十万起.以2003年"非典事件"为肇始,中国连续几年来突发事件频起(包括群体性事件),大多涉及公众利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些事件甚至酿成较大社会冲突,影响波及海外.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一本被誉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狼图腾》横空出世,不仅引发了一场"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的大讨论,还被中国书业协会评为2004年度最佳图书.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初至10月底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一度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舆论热点.现以该事件为典型案例,梳理发展过程,归纳事件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搞好舆论热点引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当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0%是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尤其是手机和网络互动,使得网络舆论更有杀伤力。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两年,是重大新闻事件频繁发生的两个年头,也让公众从中看到了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2009年,可谓中国的媒体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2009年中央媒体进行了不约而同的大变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都进行了重大改版,  相似文献   

9.
王方 《传媒》2009,(11)
2009年10月,<财经>杂志人事风波发生后,各界议论纷纷,猜测传闻不断,一度演变成极具眼球效应的"新闻事件".当然,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之一,备受公众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评价"<财经>杂志离职事件"并非易事,要谈此事件对中国传媒业尤其是财经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教训及借鉴意义就更难了.就事论事,笔者认为"<财经>杂志离职事件"的发生,除了金融危机、美国媒体寒冬、中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及时下传媒人创业潮等外部原因外,关键在于杂志自身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7年前一部奥斯卡影片《百万美元宝贝》,讲述了女子职业拳击手的故事,今天,中国的"百万宝贝"故事即将在伦敦上演。至截稿日,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金牌尚未决出。不管如何,三名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百万宝贝"的女子拳击手开始了她们真实的追求梦想和成功的历程。她们将从无人相识迅速通过电视转播和报道被全国认知。她们从哪里来,怎样从籍籍无名到奥运奖牌获得者?《中国新闻周刊》首解密北京时间8月6日晚9点,伦敦奥运女子拳击赛开打。这也是女子拳击首次进入奥运会。首先开始的51公斤级,中国选手任灿灿以12:7战胜俄罗斯选手埃琳娜·萨维里耶娃;75公斤级,李金子也战胜了对手,双双挺进四强。由于奥运会拳击比  相似文献   

11.
刻板成见、公众舆论等理论,开拓了我们看待社会问题的视野。本文以《公众舆论》为切入点,以《南方都市报》有关徐武"被精神病"事件的社论为例,对媒体纷纷报道的"徐武事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对媒体呈现与建构的"被精神病"这一公共舆论做出适度的回顾与反思,以期引起媒体及公众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敏直 《今传媒》2010,18(9):18-19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最牛团长夫人"到"欺实马",从"钓鱼执法"到"跨省抓捕",无不反映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根据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  相似文献   

13.
巴全东 《今传媒》2009,(7):17-1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4年的禽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璐 《东南传播》2012,(12):81-82
近年来,公共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塔西佗陷阱"越来越引发关注。但陷入"塔西佗"陷阱中的,向来不是政府部门一方。由"总参一姐"微博谣言所表带来的"塔西佗陷阱",更侧重反映的是"公众总不信",而不是"政府总不被相信"。"谣言"是信息与态度的共同载体。但在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侧重证伪谣言,却忽略了"谣言"背后的民意。因此,解决"公众总不信"的"塔西佗陷阱",除做好正面宣传外,还需关注事件背后的网民问责心态。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围绕其主题--"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不少媒体作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报道."贵州‘艾滋女'结婚事件"(以下简称"结婚事件")无疑是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新闻:贵州一名28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她相恋了5年的男友到北京参加第四届性病艾滋病研讨会,随后还将由中国预防医学会为他们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事件的主人公小琴和小明(均为化名)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成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平台。"魏则西事件"作为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本研究选取了"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两大热门新闻客户端上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新闻客户端对"魏则西事件"的呈现特点与叙事方式,反思新闻客户端对社会事件的呈现问题,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传播平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张英 《青年记者》2007,13(16):116-116
今年4月,南京某小区"烧狗事件"惊现网络,引起了众多网民对"凶手"的一致讨伐。从2005年的"卖身救母"事件,到2006年的"女子虐猫"事件,再到"铜须"事件,都使我们不得不  相似文献   

18.
相信很多读者会对"茶水发炎"事件记忆犹新:两名记者暗访了10家公私医院,声称自己尿频尿急尿痛。而在被医院要求尿检时,记者用一只崭新的玻璃杯泡了绿茶,并将茶水当做尿液的样本送检。结果"令人震惊",有6家医院的尿检结果显示,茶水"发炎"了。"茶水发炎"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公开承认,这是她们精心打造的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迎来了网络的个人传播时代,其传播的影响日益突出.2009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O%是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从而引发公众关注和参与.今年以来,江西宜黄事件、河北大学醉驾事件都最先被个人通过网络披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包含性别议题的事件总是容易得到人们的关注,性别议题也越来越容易成为某一事件中人们讨论的核心。由于me too运动的影响、现代女性的自我觉醒以及并不外显的男性焦虑,一些女性非常容易从社会事件中看到结构性不平等的蛛丝马迹,而部分男性则指责她们是"田园女权"。本文试图探讨,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性别关系,而面对网络上日益凸显的性别矛盾问题,又当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