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作为心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深刻理解网络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概念,认真研究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加强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网络法规与文化建设,切实改善青少年网络心理—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与互补,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土壤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建构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中国学校教育的现实为心理—道德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为心理—道德教育的形成积淀了深厚的理论根基。心理—道德教育的提出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心理道德教育可以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解决职校生目前出现的心理道德的困境。试从音乐教育的功能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在心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道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形态,兼有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共同属性,其特质集中体现为融合性。在心理—道德教育大课程体系中,学科性心理—道德教育、活动性心理—道德教育、矫正性心理—道德教育、隐性心理—道德教育是基本的课程类型。心理—道德教育课程的建构需要从创生理论、探索模式和引领操作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因此,应该有效分析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教育的利弊,采取有力的措施,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不断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重点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略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青少年出现的一些道德危机,如自我中心主义、社会责任淡化、是非善恶分辨能力模糊及网络犯罪,笔者认识应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处理好网上虚拟交往和正常人际交流的关系,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网络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阐述对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论思考,探讨心理—道德教育的学科属性及其判别标准,论证心理—道德教育是具有现代性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认为心理—道德教育的宗旨或目标是人的精神建设,包括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心理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相似文献   

9.
杨秀芳 《文教资料》2008,(24):90-92
青少年网民数量巨大,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在认真剖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根源,努力寻求应对措施,着力构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心理-道德教育的三重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交叉和融合的产物,它兼具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属性,更体现为两者融合的属性。分别从心理教育视域、道德教育视域、德心融合视域,解读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操作内涵以及学科特色,旨在对心理—道德教育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1.
网络道德教育包括网络涉及的道德教育和利用网络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对传统道德教育形成了挑战。我们可以从网络学习观念的树立、网络交往的正确引导、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的建立以及网络心理健康的调试和维护四个方面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心理—道德教育立足于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及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心理—道德教育意蕴。在此意义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视为开展心理—道德教育的有力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掘有益的心理—道德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主体素质的整体性与现代性发展,从课程视野出发可称之为心理—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对心理—道德教育活动课程进行研究和探讨,探寻心理—道德教育的实践智慧,要求我们厘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积极探索有效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树荣 《考试周刊》2013,(16):174-175
<正>随着全球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网络社会"。网络利用便捷、快速的优势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它把人们带入了一个虚拟世界,从而形成了对社会良好道德的冲击,但某种意义上却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威胁。特别是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前期或青春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辨别力较  相似文献   

14.
试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指出了计算机网络带来的道德问题以及青少年学生上网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探讨了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16.
心理—道德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层面的探讨与分析,同样需要哲学层面的破解与引领。心理—道德教育价值论纲,就是对心理—道德教育在价值哲学论域上的思考,是对心理—道德教育的价值意蕴、价值形态及价值立场等的理论阐释与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悦 《上海电教》2001,(3):2-3,19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渗入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各个领域。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它不仅有害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分析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基础上,我们指出青少年在构建“亚道德”生存体系过程中的阵痛与不适,提出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中学道德教育在理论宏观与现实操作层面存在着一些反差和错位现象。本文在心理文化维度的层面上对这种反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本真的角度探索中学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的研究,应突破表层、直观、静态的分析方法,从内在、纵向、动态的分析观出发,以价值问题的处理为主线,将两者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教育主张价值中立与道德教育倡导价值干预是两大学科分歧的焦点。澄清两大学科在价值问题上的分歧,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对象的人相统一,将事实与价值相融合,促进两种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建构融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心理—道德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