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神思》篇是论述艺术想像的专题论文。主要讲艺术想像的特征,以及进行艺术想像的重要条件、要求和建议。虚拟性、具象性和抒情性是艺术想像的三大特质。神思不能等同于构思,也不能等同于形象思维。刘勰论文具有描述性,运用各种形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运用的比喻,不是论述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散见于全书的各篇之中,特别详细地表现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里。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创作理论、创作构思,同时也强调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神思》的主旨被认为是“想象”由来已久,且持此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这是当代文论语境下的解读,具有明晰的时代特色。我们认为,以还原刘勰的写作目的来考察《神思》的主旨也十分有必要,将有助于进一步窥探这篇文章的内涵,还原其历史面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刘勰的《神思》主要是关于“言尽意”的讨论,作者在此文中把思维拉到极限距离的空间中,然后探索如何将之与写作磨合,从而达到“言尽意”。他认为这是创作文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冠以“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之名。由此也可以认识到《神思》在整个《文心雕龙》的艺术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主要阐述了文章的构思及成熟,语言文辞的表达,文思的快慢,文章写成后的修改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以上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主要论述艺术形象的构思问题,认为艺术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可以形成“珠玉之声”“风云之色”的具体艺术形象,而“神”要受制于“志气”,“物”要受制于“辞令”,而且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物我相融、“神与物游”的过程,于是“登山”“观海”时,才能“情满于山“意溢于海”,并且通过“虚静”使得“万涂竞萌”的情感巧妙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对“神思”的具体内涵,学界一直持有不同看法。其实,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首篇,它是一篇全面系统的创作总论,对艺术感知、艺术想象、艺术表达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入论析。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中“乐府”一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乐府”这一诗体的论文。作者从儒家的乐教观出发,从声、辞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朝宋以前的乐府音乐。对秦、汉、魏、晋的乐章包括庙堂仪式音乐及采自民间的乐曲和歌诗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虽然过于严苛,但其研究乐府的开山之功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原道”篇中的“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佛道,有人说是自然之道,有人说是儒道,本文认为这个“道”是刘勰自己所体认到的自然人性之道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混和体。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言人人殊,这正说明了“风骨”范畴在现代语境中已被激活成具有无穷再诠释的理论空间。笔者认为刘勰《风骨》篇中“风”就是指表现得鲜明爽朗,能够感染人的主观情志,“骨”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之文辞。“风骨”就是指通过凝练端直、精练刚健的语言使思想内容(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骨”的特征是内蕴为“气”,外显为“力”。刘勰的审美理想是“风骨”和“辞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刘勰论体系中,客体之道与主体之心是同等重要的理论范畴。简而言之,前是学的客体源泉,即道源,后则是学的主体源泉,即心源,两合一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与审美,逻辑与审美相统一的学创造过程也因此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这部著作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文心雕龙》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此意在解读刘勰对于用典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言人人殊,这正说明了"风骨"范畴在现代语境中已被激活成具有无穷再诠释的理论空间.笔者认为刘勰<风骨>篇中"风"就是指表现得鲜明爽朗,能够感染人的主观情志,"骨"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之文辞."风骨"就是指通过凝练端直、精练刚健的语言使思想内容(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骨"的特征是内蕴为"气",外显为"力".刘勰的审美理想是"风骨"和"辞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佛学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具有严密的思维方式、博大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思想内容,且能在文论史上独步千古。本文通过佛学思想对《文心雕龙》一书理论范畴、体系结构、思维方式诸方面影响的论述,力图就佛学对该书的影响作一中肯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勰"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由此带来的是他对晋宋之际一些新的学现象的关注之时的偏见,构成学史中值得研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疯女人伯莎 ,与福克纳笔下的爱米丽小姐 ,虽然出现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 ,却有相似的悲剧命运 ,同为封建礼教、旧传统的牺牲品 ,两个疯女人的悲剧 ,显现出两种文化背景下两位创作名家思想内涵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降清是钱谦益一生中的最大转折,他内心充满悔恨,决意不再著述。然而,顺治四年,钱谦益涉嫌卷入山东起兵案,他开始以诗来表明自己的复明心迹。顺治五年,钱谦益因卷入江阴黄毓祺案而被管制于南京。管制期间,他与遗民故老广泛交往,并最终融入了遗民的文化圈,完成了他入清后的心态转换:从誓断笔墨、佛门忏悔到怀明反清、以笔报国的心态转换。  相似文献   

17.
刘勰“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由此带来的是他对晋宋之际一些新的文学现象在关注时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郝敬认为,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他是身心这两方面的统一。而所谓的身应是合外与内、有形与无形、血肉与性命于一体的身,单言其一不可以说是身。有鉴于此,郝敬尤其强调修身、养身。养身即在于兼养、善养,亦即非“毁形灭情苦节”,而是使身之大小贵贱各得其分。应该说,在注重身心的统一性,在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这些方面,郝敬的这些思想不仅道出了朱子、阳明所忽视和否定的一面,而且亦是对孟子心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