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汉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观念,以文献传说和历史遗存为参照,运用语图对比、格套的方法对汉画大禹形象进行考证,提出大禹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的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其大禹形象可分为身穿襦袍的“治水像”和身穿黼冕的“帝王像”两种制式,其产生与汉代“圣贤崇拜”的社会信仰有关,旨在让维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汉文化和大禹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为汉画像中大禹形象的辨识提出基础判断依据,为有关大禹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文创开发等应用研究提供文化与文献方面的参考原型。  相似文献   

2.
有关大禹的叙事自古被作为史实接受,而到上世纪初,"古史辨派"学者对其中许多问题产生怀疑。从近年出土的《遂公盨铭》、《唐虞之道》、《子羔》等文献来看,大禹在春秋以前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事迹模糊、介于人神之间的文化始祖,在后世儒家的话语体系中被逐步改造成一个血统纯正的贤圣帝王。按照福柯所说的知识谱系学的方法去解析大禹传说在先秦的演变,可以得到儒家话语体系中大禹传说被"历史—知识"话语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因《百家讲坛》而走红的“明星学者”纪连海目前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和主持人共同讲述《历史上的非凡女人》。第五集节目叫《三过家门而不入》,纪连海讲述了大禹和妻子女娇的浪漫爱情故事。但是对家喻户晓的大禹婚后“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典故,纪连海却抛出了惊人观点,他称这其实另有隐情,大禹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一瑶姬,相传瑶姬曾献有治水妙法的“红宝书”(丹玉之书)给大禹,帮助大禹治水成功。而纪连海解释,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明确交代“金箍棒”是道家宝贝,与道教的重要人物大禹有密切关系。金箍棒原型是中国古代治水等水利工程使用的“定子”。大禹与“治水”密不可分,而“治水”极有可能是道家针刺疗法的起源。道家的针刺疗法和“铁棒磨成针”的修炼境界对金箍棒的千变万化肯定有着启发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游会稽山     
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市东南约四公里处。据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曾召集各路诸侯在此开庆功会,论功行赏。后人故名此山为“会稽山”。大禹看到此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便说死后要长眠于此处。后人为了纪念大禹,在这里修建了大禹陵、大禹庙。  相似文献   

6.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说起河北省的简称“冀”,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治水英雄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7.
《新读写》2013,(3):17-17
“名贯九州”的含义是誉满天下。“九州”为什么与“天下”同义呢?传说大禹冶水成功之后,将金国划分为九州。这个“州”与后代州府的概念不同。以扬州为例,大禹时代的扬州.“北据淮,南距海”,即从淮河到东海的广大区域。西汉时的扬州是全国13个刺史部之一,辖区也遍及江淮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就大禹故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形成了十余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大禹作为黄帝后裔,应为华夏族人而非西羌人,夏部族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地区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同时,近代大多学术大家认为大禹所划九州应为先秦时的“中国”,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而大禹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环嵩山周围发现有大量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文化遗址,为大禹故里在中原、在嵩山脚下的登封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09,(8):48-48
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规模宏大的大禹陵和禹庙,陵中对联众多,其中一副上联赞扬大禹“三过家门不入”,下联则尊崇他治理各大江河的功绩,此联被各地禹庙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初为人师,有人向我传授治班之道:首先要震住学生,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如今我已做了10多年班主任,回首这句话,实在不敢苟同。记得从前我看过“鲧”和“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鲧”采取“堵”的办法,洪水不仅没能堵住,却更加泛滥。而“大禹”开河,修渠,疏通水系,最终降服了洪魔。教育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夏蜀文化,主要研究大禹。大禹出生之地,自然便是夏文化的源头。大禹生于西蜀,大禹文化源于西蜀,夏禹文化与西蜀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石崇拜是初民社会中自然崇拜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有关大禹及其子启的神话传说中显示出与石崇拜的密切关系,传说大禹降生与石有关,大禹与石崇拜的外在及内在联系说明禹为石的后代,禹乃石所衍生。现今羌族仍盛行白石崇拜,联系到有关禹与启相关石崇拜的记载与遗迹,便不难看出禹与羌确实有着族源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儒家化的仁、义、礼、智、信五大范畴中,康有为把“智”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出“智学复兴”的现代化变革思想;他着眼于人,进一步将“智”推衍为人的生存境界:“识见”,人只有改变自己的化识见,才能成为现代“新民”。由此康有为开启了以国民思想改造为根基的现代化变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5.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16.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文化批判与建构努力的中国乡土小说在日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日益式微、迷失的困境,穿行在茫茫乡野大地上的乡土作家们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推动新乡土小说这支劲旅以“本土化”的独特性奋起抗击全球化(即西方化)的文化冲击,这不仅在文化哲学方面表现出富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族文化的艰辛探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表现出创造新颖独特的文本样式的不懈尝试。本文试图以《马桥词典》、《上塘书》和《水乳大地》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形式探索为依据,力图寻求近年来新乡土小说的外在形式方面的个性化趋势,即在打破传统叙事所进行的“词典”、“地方志”、“时间空间化”的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告商城县全体同志书》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商城县地方党组织发布的一份集表扬、批评和指示于一体的党内文件。这份党内文件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商城起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宣传中共六大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有效解决商城地方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争论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的影响,中共中央在对商城县全体同志书中的有关指示带有明显的"左"倾迹象和一定的片面性,对商城的革命工作和商城地方党组织建设都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和《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以及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f*q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日趋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项目以民俗村寨或主题园的方式开发。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作为桂林民俗文化主题园的代表,对其民俗文化主题的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世外桃源”景区已开发项目及其经营状况来看:开发民俗文化必须具备大胆创新的思路,协调与平衡的能力,在对民俗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发掘的基础上,遵循开发原则,既展现出民俗文化的内在精髓,又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民俗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导演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重要的电影文化现象,其构成比较复杂但理路清晰,有迹可寻。他们的创作是对转型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的某种文化反应,也是对第五代导演“影响的焦虑”之反抗与突围。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则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和现代性危机的个体承担。相应的,他们的影片表现出“回到个体经验的历史和当下”、“从个体自我转向个体‘他者’”、“从青年身份焦虑到社会身份认同”、“对多元影响源的兼收并蓄”等文本策略和文化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