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玫贞  蒲怡 《文教资料》2008,(12):105-107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刑罚中对罪犯的惩罚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注重对肉体的报复逐渐转变为对灵魂的改造.从当今教育领域对惩罚方式所进行的改革中,我们也可见到这种变化的影子.当今无论是公开惩罚地位的下降还是体罚的废除都是以学生人权为中心的,但它们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类教育理念进步的同时,却又废除了教育者的惩罚权,教育领域并不存在是否需惩罚的问题,但存在应使用什么样的惩罚手段问题,惩罚的存在对维护规范、建立秩序还是很有必要的.面对当今教育领域中对惩罚改革的矫枉过正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人权的同时又能恰当地实施惩罚是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刑罚中对罪犯的惩罚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注重对内体的报复逐渐转变为对灵魂的改造。从当今教育领域对惩罚方式所进行的改革中,我们也可见到这种变化的影子。当今无论是公开惩罚地位的下降还是体罚的废除都是以学生人权为中心的。但它们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类教育理念进步的同时,却又废除了教育者的惩罚权。教育领域并不存在是否需要惩罚的问题,但存在应使用什么样的惩罚手段问题,惩罚的存在对维护规范、建立秩序还是很有必要的。面对当今教育领域申对惩罚改革的矫枉过正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人权的同时又能恰当地实施惩罚是一个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如何惩罚学生却是一个社会高度敏感的问题。在新时期,传统的教育方式、惩罚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鞭笞、杖责、拳打、脚踢也已于情于法不合。但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我们又不能放任自流。我们在感叹当今学生难教难管的同时,需要多一份理智和思考。其实,只要我们变通思想,改变传统做法,换一种惩罚方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使用过"惩罚"这种教育方式,但惩罚完之后,是否每个人都反思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真正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还是宣泄自己当时的不良情绪?是否关注过受惩罚的学生的内心情况,是"口服"还是"心服"?教师自己在教育学生上有没有责任? 我们都知道,惩罚学生的目的是让受惩罚的学生引以为戒,留下深刻的记忆,以控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对有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惩罚又有强制作用;惩罚的手段对于未受惩罚的其他学生又有警戒和防止发生错误行为的作用,使学生多少能从受惩罚者身上,认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惩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一种敏感而又有意义的教育手段,目前对其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涂尔干对惩罚观的独到见解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惩罚的本质和功能以及惩罚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出发,总结了涂尔干的惩罚观,并指出对现代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赏识的教育方式,惩罚似乎被人们视为对人权的侵犯,这些都源于惩罚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其实,得当的惩罚可以使人在一罚之间警醒,将惩罚视为动力,继而成功。作为教师,必须对教育中的惩罚有正确的认识,如何恰当地应用惩罚,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英语素养上也有极大的推动效果。我国教育领域开展新课改后,高中的英语教学方式还有阅读教学的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改革,不过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将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摆放到较高的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8.
教育领域中的"惩罚"问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惩罚,作为一种人类现象,在人类产生之始就作为一种理念而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都有其的印记。惩罚在教育领域中,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应用而言,都是一个问题多于答案的论争点。正如一位哲人所言,“那些不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由于对教育领域中与惩罚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认识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惩罚的理解有一定的困惑和偏差,澄清教育中的惩罚理念对教育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教育视阈中研究惩罚亟待解决和澄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并接受了人权,并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地改革了中国的死刑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死刑制度改革置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框架内,为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增添了人权的维度,同时明确要求"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为深化死刑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应该确立废除死刑的政策目标,并以此指导死刑制度的全方位改革:首先在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同时在立法上进一步严格死刑适用条件,缩小死刑适用范围,继续努力不懈地减少死刑罪名;认真研究《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相关问题,争取早日批准该公约。  相似文献   

10.
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领域中教师惩罚学生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领域中教师惩罚学生的现象始终存在。从哲学观、制度建设和惩罚的艺术性等三个方面提出教师惩罚的策略.构建一种较为理性化的教育惩罚观,以期为我国教育领域中惩罚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一种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单秀利 《考试周刊》2012,(85):37-37
问题设计已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还是在导学案中,都会出现许多问题;有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有的进行讨论解决、有的带到课上听老师一步步导人将问题迎刃而解等,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理念。逐渐推广。在现代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当今的语文课改中,存在以研究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小读者》2012,(5):45-47
每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绕不开"惩罚"这个词儿。成长滋味酸甜苦辣,若说赏识教育带给我们的是心头蜜糖,惩罚教育带给我们的,便是苦口黄连了。我们今天的话题也围绕惩罚而展开:罚还是不罚?是老师凶猛还是学生凶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开放了,学生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知识面广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但喜悦之余.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存在于当今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下面就对几种现象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由于网络的出现所带来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得人权观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人权领域的斗争已从传统的地缘空间转到了虚拟空间;人权观的教育重心由于网络的影响,逐渐由开放的传播方式转变为更为复杂的隐性传播方式。针对人权观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特点、新形势,传统的人权观教育途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讨论法是教育领域中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为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青睐。但近几年,笔者通过对实践的关注发现,一线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还是不知如何行动,以致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更多的论者以及一线教师开始反思讨论法在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开始呼吁有效的课堂讨论。通过“讨论法”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境遇分析,探讨应从何种角度切入,进而尝试提出有效课堂讨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蒋和芳 《考试周刊》2012,(60):56-56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互形成的关系。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迎合发现学习中的“探究学习”,我们淡化甚至忘却了数学中“接受学习”的存在。使人有种谈“接受学习”色变的感觉。如果我们只要探究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就会忽视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学生对全面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价值。前者对于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后者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重视和运用新的学习方法,无疑对于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由于理解上的误区.一种观点甚至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应该完全废除。这显然有失偏颇,违背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为了避免这种极左极右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与学的双重改革,其中STEM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数字化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方式应更加个性化;教育信息应更加泛在化;教育环境应更加智慧化;教育评价应更加智能化。笔者将STEM理念和探究性学习策略融合到小学科学课程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还不能正确认识,也造成了当今教育惩罚的窘境。教育惩罚是否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应如何把握惩罚的尺度?如何保证惩罚的效果?本期话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教育惩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自2002年9月江苏省南京市整体进入课改实验区,全部实施新教材以来,已经四年的时间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课程改革是在现有的基础教育之上进行的,设备是原来的设备,教师还是原来的教师。有的教师虽然清楚新课程的要求,但在操作中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还是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处理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到老路上去,仍然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