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作亮相] 感恩清贫 家中清贫,父母勉强支持我读书. 突然有一天,同窗提出去我家做客.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家徒四壁,对于同窗这种富家子弟,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可又难以拒绝.  相似文献   

2.
潘涌 《教育艺术》2000,(3):30-31
谁能守清贫而自豪?谁能持清贫而自豪?——方志敏,一个濯亮旧世界的清澈名字,一个洗礼新时代的英雄名字!你因身无分文而享有无边的富足,你虽壮志未酬却赢得灿烂的永恒!  相似文献   

3.
《清贫》一文的词句扎实、真切、朴素,正如作者方志敏烈士在《“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因为是叙述事实,我只要忠实地写出来就得了,绝用不着一点铺场和夸耀,我写的态度是十分诚实的。”《清贫》词句明白如话,粗看似乎单调、平淡,细看犹如静水深潭,有说不尽的美妙。词句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用词造句的方法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清贫》的词句教学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我粗浅的体会是:紧扣主题,有的放矢。主题是文章的纲。语句的运用离不开主题的制约,是为揭示主题服务的。只有使词句教学和主题的开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改变那种词句教学不分主次、支离破碎、无的放矢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我翻开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的《清贫》。细细品读,百感交集。方志敏在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趣事:在他被俘的当天,抓到他  相似文献   

5.
<正>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有没有想过,眼睛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用?生:可以让我们看见东西,没有眼睛很麻烦的。生:可以让我们去观察不同的东西。师:还有吗?(生比较疑惑)师:(启发说)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这句话,你们想想,眼睛还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6.
旧历除夕那天下午,我去老同学张老师——张兰芝家。还未进门,就听见一群女孩子嘻嘻哈哈的笑声,原来是张老师正在送“客”——她的那些活泼的学生。兰芝告诉我:因为给学生补课,春节前一直没休息,孩子们帮她打扫卫生来了。可她已经抽空打扫过了,为了不使孩子们扫兴,她让同学们把带来的年画贴在了雪白的墙上。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对事情的记叙有详略之分。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懂得详写与略写的同异点,从而培养学生描写与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奢侈、筹集、矜持不苟、舍已为公、齿冷、目不转睛、浸渍、望风而逃、困扰、弥漫等词语,并能辨别悲忿与悲痛、庄严与威严、蔑视与歧视、珍藏与收藏等词语的不同意义。二、课时分配:两课时。三、教学方法:读读、议议、对照、比较。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8.
《清贫》是典型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文本,全文叙议结合,并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凸显人物品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精准定位教学目标,通过情境演读、思维导图、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难理解的句子和主要内容,深切感受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促进学生言语和精神生命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
清贫     
编辑大朋友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吟诵方志敏这不朽的诗篇,谁能不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呢?“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的以艰苦奋斗为荣的高尚情操,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相似文献   

10.
清贫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大概很早就退伍了,所以没有领到太多的长俸和福利,后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辛苦。虽然贫困,但他家的桌子总是擦得一尘不染,厕所地板亮得反光。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以及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子,我这位同学,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1.
清贫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就在我  相似文献   

12.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它说明的中心是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主要是突出它的形成过程。一切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个中心,本文抓住了时间、地点、琥珀的特征等几个重点进行说明,而其中又突出了琥珀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3.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他是唐代杰出的古文家和著名诗人。他和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扫荡了魏晋以来柔弱骈丽的文风,把我国古典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不仅提出一系列的古文理论,还以他的优秀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他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影响深远,直接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散文。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撰写古文方面的卓越才能。他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无论论说文、记叙文、抒情文,都写得很好,不乏脍炙人口的佳篇。《杂说》就是他论说文中的杰作。《杂说》共四篇,中学课本选的是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题目。  相似文献   

14.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早年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遭到了上官大夫、新尚,令尹子兰等腐朽贵族集团的忌妬和谗毁,被楚怀王免职和疏远。后来昏庸的顷襄王更把屈原流放到湘江流域。《涉江》,题意是渡长江。屈原晚年离开郢都,渡过长江,流放到溆浦后,写了这篇抒情诗。诗中描述了渡江南下的历程,揭露了楚国小人当权、贤者被逐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自己满腔的悲愤情绪和决不与腐朽的贵族势力妥协的斗争精神。全诗可分为五段来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发表在1927年7月出版的《小说月报》18卷7期上,署名佩弦,后收在《背景》散文集中。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它以秀丽、隽永的风格和细腻、委婉的文笔,为人们所喜爱。朱自清先生当时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荷塘月色》所描写的荷塘,原是清华园中一个极其平凡的荷塘,但在作者的笔下,月光中的荷塘却十分清幽、恬静,满贮着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诗并记》为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代表作之一.《记》虽然只是《诗》的小序,但因为写得极精彩,历代文学家都把它视为散文名篇.不过我们学习《记》时,还应该参照《诗》,因为它们是一个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的整体.《桃花源记》立意深远,设想神奇,构思巧妙,语言朴素、省净、优美;即使在今天,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穷人》一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生活十分穷困的情况下,同情、关心并收养了邻居西蒙遗留的子女。课文朴实、生动,读后给人以心灵美的教益。课文的主人公——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一个朴实勤劳善良可敬的妇女。桑娜出现时,正“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在她的操持下,这间渔家小屋“地板  相似文献   

18.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1799年——1850)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卓越的代表.最主要的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其中最重要的小说有《高老头》、《幻灭》、《农民》、《贝姨》和《欧也妮·葛朗台》等。一《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小说人物不多,结构简单,但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却深刻有力,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巴尔扎克对它感到“很满意”,认为是他“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  相似文献   

19.
《威尼斯》选自朱自清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出版的《欧游杂记》.这部集子记叙了作者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陆的见闻.在《威尼斯》这篇游记里,作者以他特有的洗炼的文字描述了这颗亚得利亚海边的璀灿的明珠、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国殇》是《九歌》的第十篇。它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也是楚人祭祀为国牺牲战士的乐歌。戴震说:“殇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屈原赋注》)古代把年龄未满二十岁而死的人叫做殇。凡是在外死在战场的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