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很多小学都推崇公开课.但在我看来,授课教师的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公开课甚至可以称为“作课”,在其中有太多的作秀成分.有的教师甚至像一位演员,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幕后的编导预设好了的.这种课,大都不注意动态生成,缺少学生的主动质疑,因为“演员”怕出现“教学事故”,驾驭不了课堂,说到底,就是不会变通.  相似文献   

2.
课堂生成是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具有互动性、双重性、随机性。教师要具备课堂生成意识,抓住生成契机,把问题留给学生。文章立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课前、课中、课后的生成,旨在构建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领深度学习,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在课前教学设计阶段,教师根据教法和学情,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内容的呈现方式.但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往往不能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推演.事实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的碰撞都是一个生长点,是课堂的再生资源,这就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生成.而课堂生成的必要与否、出彩与否、有效性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明确课堂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是"生成"的生长点.笔者曾以"梯形的中位线"为例,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热闹,环节过度  相似文献   

4.
教学有它预设性的一面,但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应对生成,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课前把课备得多么的天衣无缝,而在于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教师该如何发挥教育智慧,随机应变,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案或进度,既要尽可能地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又要从原则上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恰当提问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在"恰当"的分寸上,常会出现很多误区: 误区一:促进全体学生参与.为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有不少教师往往设计大量的浅显易答的或容易让学生高兴、激动的问题,以其让更多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作出反应,美其名日: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情况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经常出现,殊不知这种提问很可能沦为"做秀",尽管表面热闹,但往往偏离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那么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做周密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预设就是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成,因而我们应该关注精心的预设.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即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生成才更具有方向性和有效性;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目标预设要从确定性到灵活性,环节的设计从单一到多向.也就是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进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预设要着力如何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7.
陈静 《考试周刊》2014,(74):148-148
<正>1.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合作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教师课前未曾预设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当课堂上出现这些的非预期性的"动态生成"时,不能因害怕自己的教学思路会被打乱而加以扼制,因为这些"新情况"如果很好地加以利用,则会成为课堂探究新的动力,所以要提高教育智慧,将这些"节外生枝"加以灵活处理和整合,使之成为新的、具有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以提高.科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科学原理及方法为依据进行课前预设,以便更好的应对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9.
所谓公开课,是相对于教师日常上课而言的,是主讲教师以较严谨的教学结构、科学的教学方法、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为追求,努力体现其教学水平和风格的课堂教学,因此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一、公开课让教师的课前准备更充分,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公开课一般要接受众多教师的积极评判,主讲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会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预设好明确的课堂教学目的、严谨的课堂结构以及要使用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堂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是展示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的舞台,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有些公开课存在"课前过多渗透""课上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后一走了之"等"怪现象".因此,公开课上教师亟需进行角色的蜕变,教师应成为课前学情的"关注者"、教学思路的"调控者"、学生合作的"参与者"与课后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将学生推到"台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开课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11.
正"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带来学生的生成是多种多样的,许多生成会与教师课前的预设不同,甚至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这种情况常常会让教师应接不暇。如何应对学生出现不同于预设的生成?这就成为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一、忘掉课前预设,专注学生表达教师在备课中对于设计的提问或者任务,通常  相似文献   

12.
丁利秀  米丽娟 《现代教育》2011,(Z3):125-126
一、注重课前准备1.备教材。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这一节课应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达到如何程度。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练习。知识目标不但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所谓和谐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的场所,师生关系融洽,民主气氛浓烈,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旋律主调清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节奏鲜明;教师点拨适时、到位,方法得当;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样的课堂,永远没有彩排,总是正在进行时。所谓课堂“杂音”,是指学生的那些不同于教师准备的“标准答案”的回答,或学生提的那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或想好的问题。课堂和谐与课堂“杂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课堂上产生的这种所谓“杂音”应是和谐课堂上的正常现象。要让课堂“杂音”成为和谐的音符与亮点,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只有课前充分设计,课中注重生成,课后认真反思,才能构建出异彩纷呈的和谐课堂。一、课前充分设计。备课时,教师应自觉考虑师生、生动、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学目标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教学安排,时间上亦应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识。”做足课堂预设。如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  相似文献   

14.
一、课前,在"课"上做文章当我们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时,作为授课教师,就必须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在"课"上做文章意味着课前对公开课的设计要适应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即: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遵循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小学科学教师虽然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时还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科学教师要以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创新教学手段,通过运用任务清单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质量。文章以任务清单教学案例对低年级科学课堂实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学和合理的教学建议,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于1997年率先在国内明确提出生成性教学思想。从此,课堂教学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预设""生成"这两个词也频频出现。可是从现状看,教师虽然在课前有充分预设,但课堂上的生成价值并不高,学生中甚至出现了"天方夜谭""南辕北辙"的现象,产生消极的影响,走进"越教越难"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目标含糊,无效生成。备课时只备教学过程不备目标,不少教师只是套用教参上的"现成"目标。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等原因,教师虽然能及时处理课堂上的生成,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是新课改的重要方面,因为目前我们的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就是课堂。但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二,要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就必须进行公开研讨课,但目前有很多的公开课都是一些失去诚信的课,一些作秀的课。下面是摘自某学生作文中的一堂公开课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是新课改的亮点。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课前准备得很充分。但由于学生的课堂活动无法完全预见,使得课堂生成和课前预设产生很大的裂缝。这就需要教师突破预设的窠臼,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建构,智慧得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主要包括课前精心预设的问题和课中主动生成的追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预设"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前预先设定好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教学预设想要更为精细化,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课堂学习。"生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者余文森认为预设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课前设计,安排和展开有序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预设效果和生成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