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懈怠的表现:对政治课缺少热情;对政治课不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懈怠的原因:环境——学生思想政治课懈怠的外在因素;教材——学生思想政治课懈怠的重要因素;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课懈怠的关键因素;教法——学生思想政治课懈怠的根本因素。解决学生思想政治课懈怠的对策: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中学政治教科书的完善;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惑与归因,提出了解困思想政治课的方法——构建快乐思想政治课堂,并结合实际给出了构建快乐思想政治课堂实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情感不仅具有直接感受事物的作用,而且它还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转换系统,是实现知——信——行转化的必经的中介环节,因此只要我们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舍得感情的投入,不断发掘情感教学艺术的魅力,并把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课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宣纪英 《甘肃教育》2009,(18):28-29
教学本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一些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却难见对话的痕迹。这其中既有课程本身的因素——思想政治课不像其他专业课那样实用,学生对其自然很少关注: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教师的因素——教师缺乏对话精神和科学对话的方法。面对思想政治课日益被边缘化的现状.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依然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军娥 《考试周刊》2010,(31):161-161
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值得一学,理由是思想政治课听之无味,学之无趣;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听过忘记,考过抛弃。因此,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作为思想政治老师,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制度改革压力面前,思想政治课堂的弊端充分暴露——教学过程缺乏活力、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方式缺乏魅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效率低下,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立德树人功能。为了使思想政治课回归正源,扶正固本,增强立德树人实效性,我们应从课程体制、教师素质、学生兴趣、课程改革、评价机制等方面探寻原因并找出解决之道,使思想政治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促使其在育人阵地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从而扭转思想政治课形象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方式正是为顺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尝试。一、“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方式的内涵这一教学方式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在素质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主线,构建教师导学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相似文献   

9.
陈小军 《考试周刊》2014,(99):135-135
<正>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困境1.教材的困惑——"无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求新、求变是其内在的要求。现行高中所有课程教材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变换次数是最多的。尽管如此,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到学生和教师手中时都已由"当前态"转变成"过去时"。教材总是走不出"味同嚼蜡"的尴尬。2.教师的困惑——"难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些教  相似文献   

10.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等五大要素。政治课教学过程的这“五个要素”中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当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就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较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当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时,常常会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淡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容易走入"教师说教——学生厌烦——教师加大力度说教"的怪圈。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与语文学科的学习相结合,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能量,较好地激发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贴近时代、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然而,历来人们对思想政治课都存在着很大的偏见,认为思想政治课只不过是政治的传声筒而已,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便走向了一个教育误区——领导不重视,学生没兴趣,教师没激情。加之教师的讲解或多或少有些枯燥、乏味,从而造成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不愿意讲的尴尬局面。其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催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新课程实验又让人们关注和反观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语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别对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传统思想政治课课程和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应具有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历史性机遇与我们的责任——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研究覃遵君1996年6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重大举措,是使思想政治课走出困境的正确...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全面实施素质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来培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把培养其创造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课必须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并探索出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基于个别性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形式、基于快乐性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形式、基于开放性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形式、基于合作性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形式。以期帮助教师更好的与学生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是中专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界——"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已是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困境关键所在。下面就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和出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弱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燕 《教育探索》2009,(3):101-102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大量削减思想政治课的课时数,甚至变相取消思想政治课,将其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被严重弱化,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其内化引导的功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