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为首整体育人郑州市陇西小学校长李荣枝小学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教育。德育,则对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并运用多种方法,开辟多条渠道,开展各种活动,使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校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利用学校网站开展丰富的,学生感兴趣愿参与的网络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做美德少年。  相似文献   

3.
著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知心姐姐”卢勤说:“学校的德育是给学生一枚永远的‘人生指南’”。德育工作做得好,能增强学生上进心、激发求知热情,使之具有远大理想,促进学生智育更好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五四路小学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根据时代特点,更新德育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有效载体,不断探索实践,开展了“十爱伴我成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通讯》2009,(2):F0002-F0002,F0003,F0004
学校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将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利用。“重小事,抓细节”,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以“三名”(读名著、赏名画、昕名曲)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实施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樊健 《江苏教育》2023,(34):57-59
班华先生的实践德育、整体育人思想引领着一线班主任创新班级教育、做自觉道德教育者、享受道德人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多维体验中自主建构道德生活,实现自觉成长;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有助于提升班级教育合力;进行“融和德育”的实践探索,有利于优化班级教育生态,帮助师生共享道德人生。  相似文献   

6.
“品性教育”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而当前“品性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如何将“品性教育”落到实处,值得教育者更加深入研究。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围绕“品性教育”教育理念,以培养“人品高洁、学品聪慧、身品健美、行品优雅”的“四品”学子为育人目标,聚焦于“品性教育”的文化体系构建、德育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魅力课堂构建、评价体系构建、家校社共育体系构建,基本形成较为成熟且能推广的“品性教育”范式,引领学校“品性教育”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神圣使命。是学校从事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而德育是“育人”的灵魂和核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从前曾走过弯路。简单的认为“德育”就是政治思想工作,是听报告,搞演讲,做宣传.只是片面的搞形式,撄架子,做样子,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差”。这些认识和做法造成教书育人两层皮,形式一过,一切照旧,既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更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新《义务育法》中“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创建城乡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德育质量和实际效果。全力做到:  相似文献   

9.
实施成效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全面开展了“4610”系列活动,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融合,“生活体验式德育”理念根植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目前,全市评选出86项“4610”德育典型案例,集中编辑成《4610读本》加以推广。3所学校的德育案例被评为省德育精品案例,10余所学校在黄冈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0.
消除"意义障碍"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少年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产生的“意义障碍”严重影响着德育实效性的发挥。其中德育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德育评价缺乏科学性、德育环境的负面影响等是“意义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消除“意义障碍”,促进学生对德育积极态度的形成,除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等具体对策外,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1.
处于小学的孩子,虽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能力都十分薄弱,但是其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形成中,不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着较大可塑性,同时,对其加强德育,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价值。与此同时,当前“双减”成为教育主旋律,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开展育人活动,引导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全面“减负提质”。家校共育的实施,为“德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载体,为了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应当注重和家庭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并且要通过对合作过程、合作内容的不断创新,提升“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应用水平,不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天津教育》2014,(8):F0003-F0003
学校德育工作践行“为每个学生成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守“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这三个主题。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四大阵地”建设,即德育科研、优秀班集体创建、情感体验活动及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促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必须讲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解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之间的矛盾,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一、突出一个“实”字,讲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道德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个“实”字。“实”字可以概括为起点、切入点要扎实,时间、空间要充实,活动内容要有实效。“实”是德育地位的体现。确定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应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到德育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地位,又要研究德育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做得实,学生思想素质教育、道德…  相似文献   

14.
自l998年开始,湖北枣阳市在中小学中开展了“我能行”自信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家庭中开展“我能行”自信教育活动。(1)告别“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改掉寄生生活的习惯,提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2)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并与家长开展文明行为、文明习惯竞赛。(3)监督、帮助家长改掉不良习惯,开展“我帮家长改缺点”的活动。二是在学校中开展“我能行”自信教育活动。(1)遵守校纪校规。(2)“我为学校当高参”,开展给校长、教师提一点建议的活动。(3)“我为学校添光彩”,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理想之魂,立民族之根,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重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实践中。以“强化一个德育目标、优化两个实现途径、深化三项专题研究、细化四项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从德育研究的认知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出发,开展德育科研,以全面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杜威的德育思想构建生活化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德育思想全面而又系统地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合理本质与内核。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文章解释了生活化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把社会生活作为德育的本源与基础,在新课程的教材上体现了回归有意义的儿童生活的主题;“做中学”思想说明了“经验”和“活动”在生活化德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是形成儿童道德品性的重要教育方法;“儿童主体性原则”确立了德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儿童主动性,培养儿童的能力和情感。文章从杜威的思想联系德育实际探讨了生活德育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学生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泰国的德育以佛教为主,二战以后开始走上正规化道路.泰国学校的德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具有公民品性、个人品性和社会品性.在内容上注重人和为善、生存教育、健康教育等.在途径上通过学校教育、宗教教育和日常生活等多种渠道并举的形式,成就了泰国卓有成效的德育,对我国的学校德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以中职学校开展志服务活动为切入点,以期实现对中职道德教育体系的有效补充和生动实践,同时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中职学校践行“生活德育”“全员德育”等教育理念的有机载体.学生能够在多层次、多方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天津教育》2014,(11):2+4+65-66
在原有体育特色的基础上,天津市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将德育、智育、体育三者深入结合,“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贯彻。大课间、无体育课日活动课、体育家庭作业,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超过一小时;自10月起至第二年4月底每天开展集体长跑和绳毽活动,做到活动全员化;每月一项校级竞赛;有较为实用的班级、教师、学生考评体系;建立学期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效果。学校开展了“健康杯”广播操比赛、“技能杯”绳毽比赛、“阳光杯”足球基本功比赛、“冠军杯”体能测试赛、“智慧杯”棋类比赛。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几年来无一例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学校自2004年2月起,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点,根据少年儿童要养成一个习惯大约需要三周的结论,又因为学生每个月在校的时间大约为22天,学校分三步走开展了以“22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22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课题研究,以及“22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一系列的活动和研究都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