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是有差异的,这一点不能否认。但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除了先天的遗传外,还有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更是为学生未来着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3.
要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即打造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4.
浅析“学生评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评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评教工作时于促进师生间信息交流,促进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度教学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教与学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学生评教的局限性,学生评教只有和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专家点评等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析“学生评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生评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对教学工作做出评价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时,公平、公正、客观地评教也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学生评教工作对于促进师生间信息交流,促进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教与学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学生评教的局限性。学生评教只有和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专家点评等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就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习惯思维,教师高高在上,是绝对的主动者,学生永远是被动者。这种教育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摈弃。  相似文献   

7.
尹侠 《贵州教育》2010,(16):39-40
陶行知先生曾在1919年发表的《教学合一》一文中指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相似文献   

8.
“诗教”     
毛泽东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涯时曾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这位毛主席所敬佩的“徐老”,便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徐特立在担任湖南第一女师校长时,以“诗教”闻名。他经常用粉笔在黑板上题诗,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每晚九点,熄灯铃响过之后,他总要手提马灯,和女训育员一起放轻脚步,巡视学生宿舍。有一次他发现有学生熄灯后还大声聊天,第二天早晨,他在黑板上题诗一首: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嘻声即足声?那些昨…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的是对教法的探讨,考虑的是教师教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本应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的事变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单调地教。老师想尽各种办法设计课堂教学,而学生只是麻木地被动地听着,偶尔在教师的催问下学生齐声喊出“是”或“不是”,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及能力的培养。这种全由教师主宰而无视学生表现的课堂,是不可能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的。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因教而学”转变成“为学设教”,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行为…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教要服务于学。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已被人们所共识。在教学中。只有依“学”施“教”,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结合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1、走进生活,找准起点 上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做了调查,你的体重是多少?星期天,你妈妈带你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有多重吗?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有多重?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我的体重是62斤,我的体重是25千克,我是58斤。  相似文献   

12.
王光 《吉林教育》2005,(6):41-41
思想反映一个人心灵,而心灵之花需要心灵浇灌,这是我多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13.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教什么”指学生学习内容的确定,“怎么教”指用何种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得好.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两点展开.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分数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简便算法的练习时,我出示了教材后的“练一练”,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3247÷4,我随意让两位学生板演,却出现两种不同解法:学生甲:3247÷4=(32+47)÷4=(32+47)×14=32×14+47×14=817学生乙:3247÷4=(32+47)÷4=32÷4+47÷4=817勿庸置疑,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都运用了简便计算,可是第二种解法却令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教材上的演算过程并不是像这样的,这样做的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这样求解的依据?如果这种演算过程教师认可之后,…  相似文献   

15.
施武江 《现代语文》2006,(10):119-119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语上册选入了《香菱学诗》一。教罢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中的香菱,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终有所成。她学诗成功的奥秘何在?我们的学生,学习语近九年,可为什么写不出流畅优美的习作?一串串的问题在我的大脑中萦绕。经过一番探究,我发现香菱是学生写作之路上的一个“榜样”,她以自身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何学习写作。  相似文献   

16.
学校要有一个好的校风,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学风,教师也应有一个好的教风。  相似文献   

17.
从初中步入中专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因而面临着如何尽快适应中专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如何帮助新生顺利实现生活、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过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上的过渡初中阶段各科教学采用小容量授课,内容讲得很详细,每次课新知识容量少,但配以大量的例题、习题反复训练。进入中专后,各科教学都转入了大容量授课,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如果开始阶段的学习没有抓好,就会影响学习情绪,使他们对中专的学习产生畏惧感,部分学生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成绩急剧下降。任课教师应从四个方面解决好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于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怎么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和同事们经历了艰难的磨课过程。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关键。教学效果不佳,多为“教教材”;教学效果好,多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20.
王小宁 《成才之路》2010,(23):78-78
如果问同学们最怕上什么课,恐怕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说最怕作文课,程式化枯燥的训练,常使同学们抵触。而学生们正是吸收力强的时候,这种训练无疑压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作文本上无话可说,交上的作文也绝大多数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在大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作文课陈腐模式与可憎面孔无疑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的根子应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