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岚 《湖北教育》2007,(10):28-31
教学片断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背影》其实是一首父慈子孝的赞歌,作者巧取视角、饱含真情、朴实无华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特定背景下的父子情深的故事——父亲关心爱护儿子,儿子感激爱戴父亲(板书)。你从哪些文字看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呢? (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父亲与儿子、传统与自我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在海明威的文学生涯中,他把传统,道德、及其生命本体的存在悉数放在父与子的冲突中加以表现.本文以<父与子>为例,运用家庭情感交流方式的原型-同理心,揭示父子冲突的真实状态,分析产生父子疏离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父与子     
<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小时候曾因贪玩被父亲痛打,他因此十几年不和父亲说话。不过,在和儿子有过几次冲突后,麦家忽然醒悟:其实父亲像他爱儿子一样深爱着他。一天,麦家见儿子的头  相似文献   

4.
小说《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笔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父亲阿伯纳与儿子沙多里斯在血统与道德观念上的冲突与矛盾。福克纳塑造了父子两代人的典型人物形象,父亲代表的是福克纳塑造的斯诺普斯的形象,而对应的儿子则是扮演沙里多斯的角色。其中也不乏少穷富白人的冲突情节。  相似文献   

5.
【案例】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震撼人心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人间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课文的始终。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这对于学生理解文中伟大的父爱的确形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6.
[案例]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震撼人心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人间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课文的始终.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这对于学生理解文中伟大的父爱的确形成了障碍.   ……  相似文献   

7.
由于父亲专横、粗暴,卡夫卡一生都处在与父亲的矛盾对立中,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一种"父亲情结"。研究卡夫卡的作品,从儿子与父亲的冲突中,我们很容易窥见到卡夫卡对父亲既依恋、敬佩又恐惧、屈从甚至控诉、反叛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中,成人如果不了解儿童新的动机、新的需要,没有积极指导儿童改变旧的倾向、形成新的特征,儿童必然会在情绪上、思想上或行为上出现各种矛盾。有一位父亲处理因儿子买枪而引起的冲突的过程,很有启发。起因:两个儿子花280元买了支新式汽枪。父亲态度:坚决要儿子退掉枪。儿子态度:不退!围绕退与不退,双方展开一番舌战。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中发生的最常见的父子冲突。在不经意中,因为父亲的一句插话,引发了父亲和儿子的争吵。在双方情绪极度对立的情况下,父亲动手打了正在上高  相似文献   

11.
颜成高 《考试周刊》2010,(52):135-135
一、批判性思维的品质特点分析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河边摸鱼。在摸鱼之前,父亲向儿子传授具体的摸鱼要诀:摸鱼时不要有太大的水声,否则鱼就会游进深水里。儿子按照父亲的指导去摸鱼,可是半天下来只摸到了几条。有一天,儿子独自一人去摸鱼,却摸回了很多。父亲见此大惑不解,就问儿子其中的原因。儿子的一番话让父亲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13.
案例以下曾是发生在我朋友家里的一个真实故事。儿子自小聪明、上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三名。但自从去年上初二以来,儿子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上网聊天和玩游戏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校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束,于是父亲下决心关停了宽带,让孩子在家无法上网。谁知儿子反应异常强烈,他突然拒绝上学,闭门不出,以示抗议。连续一周,父亲软硬兼施逼迫他回校读书,但得到的结果是:儿子离家出走了!在儿子离家出走后的第三天,母亲在一个网吧里把儿子找了回来。为了避免冲突,父亲选择了忍让,没有批评儿子的过激行为。父亲说“:从…  相似文献   

14.
从今天起,我们向您介绍这一家子。作教师的父亲和当学生的儿子,瞧瞧他们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发生的趣事。爸爸:儿子,你这次考试又不及格,看你妈怎么教训你。儿子:爸爸,你抽烟把窗帘烧了个洞,看你老婆怎么收拾你。爸爸、儿子:好说,好说。教师父亲与学生儿子@何恩志 @阿梨  相似文献   

15.
慕英爽 《辽宁教育》2010,(7):110-111
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教学本文时,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我的青年同事曾向学生推介美国作家杰洛姆·魏德曼的散文《父亲坐在黑暗中》:儿子一直感到困惑,父亲为什么夜晚总是独自坐在黑暗中,终于有一天,父亲告诉他:"我不习惯电灯,童年我住在欧洲的时候,我们没有电灯";"开着灯,我不能思考。"那篇隽永的散文,很多学生过目不忘。有一天,有学生打电话来问候,顺便说一件困惑的事。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即选择固定时段熄灯一小时,以提醒人们注意环保。学校通知:"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今晚八点半到九点半教室熄灯一小时,请老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则小故事:一位父亲在屋后开辟了一块休闲之地。他每日精心修剪,灌溉,草地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父亲甚是喜爱。可年幼的儿子总是在草坪最美时踢球,和伙伴们捉迷藏。父亲常常抱怨,母亲每次总是说":草还会长出来。"12岁那年,儿子带来几位伙伴在草坪上打桩子、竖帐篷,搞起野炊晚会。眼看着草坪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体无完肤,父亲痛心地摇头叹息":这下全完了……"母亲却微笑着劝慰道":草枯了,明年还会再绿的,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母亲的这句话平凡却又蕴涵着深深的哲理和无限的爱。2005年我又接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我知道又要当班主任后心里常常想我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上面的故事如同黑夜  相似文献   

18.
游学     
两年前,儿子因为身体和学习方面的双重压力选择了上网逃避并进而成瘾。身为父亲的他多次与儿子交流劝其戒掉网瘾,可是没有用。儿子发展到逃学上网的程度,甚至忧伤地对他说:“爸爸,我有心魔,我看不到前途了。”一直在想办法的父亲终于想出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从学校领回两颗蓖麻子,要爸爸陪他上山取土。料峭春寒,父子俩来到山上。取完土后,儿子像出笼的小鸟满山飞。在一个山洞前他停止了脚步,执意要钻进去。父亲告诉他,山洞很深并纵横交错。他偏要看个究竟,便钻进山洞。借助父亲的打火机在前面探路,不知不觉俩人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找不到出口。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某高中在开学初组织迎新生活动。身为班长的儿子理所当然要带头参加,然而回到家中却遭到了父亲的竭力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父子大战。观其表象是父亲对儿子的学习状况不满意,借此横加指责和干涉,儿子不服,据理力争,父子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究其深朕原因,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