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作为近代中国长江上游重要的通商口岸、西南地区经贸中心,较早地吸引了传教士来此布道,逐渐成为基督教会在华西地区的传教中心。传教士在重庆创办了数量不菲的教会学校——幼稚园、教会小学、教会中学乃至各类专门学校,形成了重庆近代教育史上特殊的教育类型。近代重庆教会学校在传播宗教神学、扩张文化宗教势力的同时,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学校教学课程、组织管理及教学方法的现代转型都客观上发挥了作用,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重庆近代新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认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会学校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帝国主义在我国开办教会学校是其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对教会学校的研究,既是学习与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需要,也是提高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实质的认识,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教会学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教会学校的由来和背景  相似文献   

3.
近代宁波教会学校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蜕变四个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会教育体系。教会学校不自觉地引进的近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对近代宁波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宁波早期城市近代化进程的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教会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教会女校对中国近代女性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近代以来教会女校的教导,让福州女性开始打破传统束缚,积极走向社会,改变了旧时的婚姻观,努力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会学校作为帝国主义对华教育扩张和控制中国教育的工具,其文化侵略的色彩甚浓。早期的教会学校为迎合中国人的心理,部分也称书院,但实际也传授新学。据不完全统计,像这样的教会书院,山东省共有6所,主要集中于青州、潍坊和青岛。山东教会书院对山东近代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会学校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它们经过产生、发展进而走出成熟。教会兴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或称之为“以学辅教”,但教会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国人陈旧僵腐的教育观念,对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发出了猛烈的挑战,展示了新式教育的美好前景,并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会教育在近代湖南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会教育在湖南起步晚,发展快,在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中,教会中学教育的成绩最为突出。近代湖南教会教育具有门类齐全、自成体系;重视英语和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学生独立意识较强等特点。教会教育为湖南教育增色添彩,培养了众多人才。教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所裨益。教会学校师生的爱国运动也成为整个民族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教会职业教育西南师大教育系黄立志在近代中国,教会办学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一应俱全自成体系。除普通教育以外,还有职业教育。它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教会学校教育制度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会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本世纪初民族资...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外语教育产生于教会学校,特别是中学,到清末民初已成为其主要特征之一,本考察了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科教学不断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其师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状况,试图探讨出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会中学自身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无疑他是一位极富代表性和颇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教会学校在我国设立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大量的资料对教会学校的初期——第一阶段的性质、特点及其对我国封建教育的冲击谈了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对教会在我国兴办的教育事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的教会利用其本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办学的权利,开办了包括教会幼稚园在内的一系列教会学校,教会幼稚师范学校随之而生。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师范学校作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具有浓厚的殖民性与宗教性。但其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幼儿师范教育模式,是传播西方教育思想的载体,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幼儿师范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代山西的天主教、新教均将教育作为一种传教手段,积极创办教会学校。但由于意识形态的追求、历史经验及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天主教与新教在山西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新教教育凭借其在办学时间、数量、质量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成为近代山西教会教育的主要成分,奠定了山西近代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教育史研究》2009,(3):97-98
论教育史学评论的尺度;对教育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辽朝“进士”称谓考辨;教育史编纂学初探;美国汉学研究风格及其对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以柯文《在冲国发现历史》为例;  相似文献   

15.
宗教教育是教会学校的基本特征,随着教会中学世俗化的不断发展,其宗教教育目标也经历了培养宣教师、培养基督徒人才、培养有基督化人格的人才三个阶段。立案以前,宗教课教学曾是教会中学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立案以后,则为以青年会为主体的宗教团体及宗教课外活动所替代。教会中学的宗教教育对基督教传教事业、教会中学生的成长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基督教为了扩大信徒,在河南大力发展教育,教会小学、中学迅速增多,女子教育和医护教育也开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教育发展。教会学校为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必需人才,也对河南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民众观念的演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基督教教会通过办教育实现基督化中国的设想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是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潮中 ,物理学逐渐传入中国 ,并成为中学教育的基本学科之一 .在这一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过程中 ,传教士和教会学校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而教会中学作为教会教育的中坚 ,对物理学基础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更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历史久远 ,现存有关教会中学物理教学的史料散见各处 ,搜罗不易 .笔者根据亲自调查与搜集的资料 ,详细地加以考订 ,连缀成篇 ,以再现近代教会中学物理教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为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一、教会中学物理课…  相似文献   

18.
浅论民国时期教会中学的英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外语教育产生于教会学校特别是教会中学.民国前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师资来源和教材的选用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学方法也有重大改革,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当时的公立中学.抗战以后,教会中学英语教学的正常发展趋势被打断,处于停滞和混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教会女学是中国近代女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中国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教会女学的设置目的既与普通教会学校有相同之处又有殊异之处;教会女学建构了显性宗教课程和隐性英美文化场域用以进行教育控制,但女传教士群体对课程进行了"知识加工";其客观上对中国女性的主体建构进行了一定的启蒙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序如何,无疑他是一位极富代表性和颇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