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朦胧诗是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现代主义诗潮,它在国内外诗坛均产生颇大反响。对朦胧诗和后朦胧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缘由及其美学特征,还有一些代表诗人、代表诗,以及对当时某些诗评家不确当的批评,诸如“朦胧诗表现‘小我’即‘自我’”、“朦胧诗看不懂”等,应恰当评价。朦胧诗和后朦胧诗既注意吸收古典诗和民歌的优点,又借鉴了现代诗的长处,为探索建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新诗积累了经验,使新诗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表现主义美学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其非理性的生命直觉、内在激情以及抽象的哲理思考,构成了创作表达的朦胧、虚幻和神秘。“文革”十年浩劫后出现的朦胧诗潮,从创作观念到表现形态上,都呈现出了与表现主义美学相似的特征。在八十年代现代主义大举回归中国诗坛的背景下,梳理朦胧诗潮的发展轨迹,就可以看出表现主义美学观对朦胧诗潮的形成产生过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十七年和“文革”十年,当代诗歌被有效地整合进了政治一体化的文学体制,使之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颂歌和战歌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两种主要形态。进入新时期后,一方面是承担了启蒙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主义诗潮再度复兴,另一方面是“文革”时期处于地下状态的朦胧诗开始浮出历史地表。朦胧诗在思想方面与现实主义诗潮同调,在艺术技巧层面借鉴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成为现代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寿凤玲 《时代教育》2007,(8Z):150-150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一般认为“朦胧诗”是从1978年北岛等人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有舒婷、顾城、扬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朦胧诗潮的流变过程证明了诗歌与生命的亲缘关系;特定的人文环境让朦胧诗的创作印证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经验;朦胧诗不只是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生命、思想、精神的解放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分流与革命;文学与生命是同构的,源于生命、尊重生命才是一切写作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6.
顾城诗中个人化的象征,独特的主观表达,抽象的抒写三个现代主义倾向,体现出朦胧诗的一些现代主义思维和表达方式,为当代诗歌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同时,他们的现代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在感受上有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对我们思考当前诗歌甚而文学的发展都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中国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潮,以其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向传统诗学观和艺术模式进行强烈地反拨和颠覆。傅天琳的《麦地中的一种情形》在当时众多的个人化诗歌创作中,由于作品同时蕴涵了多种现代主义的符码和多意蕴的指向,堪称中国朦胧诗作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8.
朦胧诗     
杜家和"文革"结束不久,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的诗歌,被称为"朦胧诗",代表性的诗人主要有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梁小斌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多数朦胧诗的诗人在"文革"期间已经开始"地下"写作,"文革"结束后写作逐渐转入"地上"。  相似文献   

9.
"文革"地下青年诗歌同"朦胧诗"有着源流关系。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以其丰赡的思想意蕴和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20世纪80年代那场具有爆破性的诗歌大变革从情感内涵、表达方式上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  相似文献   

10.
人与文学的一般对应是反映和记录,人与文学的特殊对应是引领和指向,透视朦胧诗潮,这种特殊的对应是更深层的诗歌与生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裂变。非理性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共有的内在精神轨迹。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非理性主义特征不能只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朦胧诗的浪潮在1980年代初是争议最大的.其与后新诗潮也有不解的渊源.论文从"打倒北岛"的角度入手,简略论述朦脆诗与后新诗潮的关系,从中主要阐述北岛诗歌所代表的那一代人的心声和多彩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从新文化运动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进程也摇摆不定,但众多的诗人为诗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至天安门“四五”运动后,“血脉相承的使命意识激发了新的呐喊,中国民众以诗的方式启示了自身的醒悟”,一些诗歌建设者开始对诗歌文本进行了一些改造和重建工作,一种全新面容的诗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70年代来到今所谓的朦胧诗(可能它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已存在,同时,这也是一种大称谓,在后来,也曾出现“反朦胧诗”和“pass北岛”的呼声。”) 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朦胧诗也经历了曲折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我国新时期朦胧诗与西方象征派诗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做了比照分析:一、两者的生成背景;二、两者的主题意蕴;三、两者的审美观点。本文认为,朦胧诗虽然积极借鉴了西方现代文艺的表现形式,但在主题意蕴方面却渗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英雄主义情份,基调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因此难以将它归入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它可以说是我国“五四”新诗传统的自觉接续,并为后来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生代诗作了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文学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从读者身份、朦胧诗集、阅读程式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朦胧诗发生的外部动因,在朦胧诗审美品质的内部研究之外丰富朦胧诗发生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描述之一,全面阐述了作为同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第一个浪头——“源脆诗”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朦胧诗”的精神意象、艺术特征和流派特点进行了描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朦胧诗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情结,探寻朦胧诗中民族情结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对朦胧诗作了历史的剖析考察,并把朦胧诗与当今艺术形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认为朦胧诗开一代诗风,对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对当代文学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朦胧诗”及三个“崛起论”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朦胧诗”是转型期的产物,它的特征是对传统的反叛精神;在美学上,它有许多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分支,在制度的定义、行为体偏好、制度的创设和演进等方面颇具特色,对欧盟政体及其一体化进程有独特假设和理解.特别是其路径依赖概念,对理解欧洲一体化有重要启发意义.本文从概述历史制度主义的一般特征出发,重点围绕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含义及路径依赖等核心概念,阐述历史制度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经典解释,并就其对欧洲一体化的解释优势及局限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崛起于西方社会的五六十年代,作为一种影响深远、涉及面较广的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一切主要方面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现代性的基础是理性主义,为此,他们高举非理性主义旗帜向理性发出了诘难和挑战。章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入手,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及其立场和主张。同时,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视野中非理性主义所持观点的简要评价,探讨非理性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现时代所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