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唤道德心灵的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引导,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应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感动的前提;真实是德育的追求;真实是教育的生命!当教育与真实分家的时候,那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道德精神的健康生长,但虚空宏大的德育目标,简单强迫的道德灌输,机械的道德考试,限制了积极道德思考,道德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人难以在理解和领悟中凸显生命的本质和要求,生活远离了人自身,人也远离了真正的道德,人的道德情操得不到熏陶,人的道德智慧难以形成,德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戕害人道德精神生长的危险因素。德育要回到它应该的状态,即回归生活本身,使德育主体的道德精神得到健康生长,拥有良好的道德生活。德育回归道德实践。回归人的道德生活本身,是克服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德育理念不能不涉及到对道德语言的反思和定位,涉及对道德语言的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反思我国小学德育现实,道德目标过高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而且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道德目标过高"以及教师对道德底线内涵的误解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针对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应当实现三个“回归”,不放过能让学生受到情感冲击的机会,使德育生活化,融入教育的整体之中,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信息的交互、共享、虚拟现实等特点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主动积极应对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更大的社会适应性、更强的社会工作能力,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德育的功能、成效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和达成度。因此,如何实现德育的创新,从而真正地确立起德育的核心地位,有效地发挥德育的应有作用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而让德育回归在当前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代日本小学实行以道德时间(道德课)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制。199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探讨日本小学道德时间的目标、内容、指导方针以及计划制定等方面能对我国的小学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呼唤     
学校竞争悄然展开。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成为时兴的口号。一些学校竞相采取各种办法力求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有的学校借助经济管理模式,制定了详尽的管理目标和相应的措施及办法。稍有违反动辄扣分、警告。甚至罚款。然而,各类事件依然层出个穷。  相似文献   

11.
利益是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也是道德作用发挥赖以依存的前提与基础.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要重新回归到道德的本源,还原道德的本来面目.通过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与内容、创新道德理论,才能够廓清人们道德认识中存在的不正确的观念与存在的误区,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与理解道德的价值与功能,发挥道德其本身所固有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反思道德教育,就是要对我们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心灵拷问”,这正是道德教育首先要改造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1、激起茅盾冲突,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辩论题,但这些辩论题必须具有针对性,要使题中两种道德判断既相互对立,又都有其合理性,激起冲突,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 如教了《强大的国防》后,出示“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走他们的发展道路”一题,让学生按正反两种观点,自行组合,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迅速,模仿能力极强。小学教材的道德与法治在知识的结构上比较具体和详尽地安排了在小学阶段该掌握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所学知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加以巩固和运用。树立适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把课本知识回归到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回归     
粗粮近年来取代了细粮。成为富足理想生活的象征。不经意间呼吁粗粮的宣传和行动以铺天盖地的声势呼啸而至,颠覆着从前细粮高高在上的地位,成了新一代健康理念的宠儿。回顾以往细粮与之何其相似的境地.不禁想到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当中说:娶了白玫瑰,红玫瑰便成了记忆中的朱砂痣,可白玫瑰却只是一粒白饭粒。  相似文献   

17.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返璞归真”“超凡脱俗”“出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一、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即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道德以及如何使人获得德性作为永恒的话题经年累月地得到人们的关注。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我国当前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