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国庆期间,一家媒体做了期特刊,广邀读者,一起想想"我和我的国家",一起回答四个问题一我为陶家做了什么?国家为我做了什么?我还能为国家做什么?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很多读者说,这是一生中第一次被问到这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波利亚对“怎样解题”有过这样的描述:“我应该从哪里开始?我能做什么?我能想到什么?这样做我能得到什么?怎样才是一个有用的念头?如何处理一个不完整的念头?再次这样做我又能得到什么?”数学大师的这段话,其实向我们指明了解题的一个基本事实:解题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转化与  相似文献   

3.
退学     
<正>我退过两次学。第一次是在14岁的时候,读初三。那时候年少轻狂,觉得自己这么牛的一个人,怎么能天天待在教室里做卷子、背单词呢?但是不做卷子、不背单词,我又能干些什么呢?说文艺点儿就是很迷茫,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想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看到路边的家具城开业,请了个乐队,几个披头散发的人抱着吉他、贝斯在台上一顿狂吼,一瞬间,我的激情就被点燃了,我心想,这不就  相似文献   

4.
"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我已经被大人们问过很多次了,虽然我还只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 长大以后,我要做什么呢?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可也没有什么"看书家""阅读家"的职业呀.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世界最具魅力的名胜》,完全被书中介绍的风景名胜吸引住了.比萨斜塔、埃及金字塔……这些建筑真是太神奇了l于是,小小的我有了一个大大的梦想:长大以后,我要做个环游世界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5.
笔者不喜欢"点到为止"式地提出问题,这样做在消耗自己激情的同时,也在浪费学生的时间,教学效果也会不好.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笔者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关于磁铁,你想了解什么?(你最想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孩子们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半天,说出了很多他那个年龄才可能想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情思语丝     
一、为什么叶为什么枯了?我把它夹在最激情的书页中。花为什么谢了?我草率地摘下送人。果为什么苦了?大约是幻想过早的成熟吧!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美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它令人如沐春风.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什么?是微笑!它无声胜有声.在老师的眼中,孩子们的微笑写满了纯真、快乐和幸福;在孩子们的眼中,老师的微笑写满了信任、真诚和关怀.从教十多年来,我以微笑传授知识,收获的是快乐的笑容;我以微笑管理班级,收获的是融洽的气氛;我以微笑与孩子们沟通,收获的是爱与被爱.微笑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承载着我和学生在爱与被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04,(12M):4-7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每时每刻都精彩纷呈,让人激情满怀:这是一个怎样的青春?每时每刻都磨刀霍霍,总想做点什么,证明自己的能耐。可是,我们身边仍有很多人空有一个青春的躯壳,让人叹息。一个月前,一个署名“天下我最烦”的女生给编辑部写来了这样一封信儿: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长大想做什么?”“做一个医生。”当时,她笑着这样说道。“医生,为什么?”她看着我,笑了:“这有什么不好的?如果我能创  相似文献   

10.
夏之恋     
夏,就是这样走了。载着我淡淡的忧伤。如果说冬季是我的最爱,那么夏日也只能成为我永世的情人了。可它——就这样走了,在我不经意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走了。我恨吗?也许吧……我的夏,他不是有意负我,而是被时间所累,被自然规律所累!毕竟四季交替是万古不变的永恒呀!在这茫茫瀛寰之中,似沧海一粟的我又能改变了什么!那微不足道的,来自于人类内心深处最自私的情感又值得我为之做什么?不曾刻骨铭心,又何必黯然神伤。最开始喜欢夏,是在刚刚懂事的时候,那也是记忆中最模糊的一页,只还隐约记得那是一个可以把雪糕吃得浑身都是而不会挨…  相似文献   

11.
李威 《辽宁教育》2005,(2):15-17
做教育工作20余年,为什么对学校德育总有激情与冲动?它可以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2.
留给明天     
往事如烟,飘散在记忆的天空里。往事如歌,回荡的在心灵的殿堂里。往事如潮,时时涌上心海的浅滩,把我带入激情澎湃的记忆的海洋里。留给明天的是什么呢? 我想那一定是微笑。我曾经读过这么一本课外书,名叫《十二次微笑》。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空姐由于工作繁忙,忘记了早已嘱咐她的给  相似文献   

13.
德育应该是把德育目标从“要你这样做”变成学生的“我要这样做”的自觉行动。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要强化自我教育。那么怎样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强化自我教育呢? 一、造成自我教育的风气学生置身在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中,本身容易受到感染,爆发激情。促成反思,进而在观念上得到升华。九○级学生入校时,我设置了“问题激情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课堂上,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结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们都会运用了吗?请看这样一题,你会做吗?生: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计算一下就行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被异化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经听过《黔之驴》这样一节语 文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了课文的字面意思之后,随后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驴为什么会被虎吃掉?2.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这时课堂上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学生们好似经历了一场思维风暴。在回答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时,一个学生竟这样说:“驴可以告诉虎,它得了‘非典’,虎如果靠近它就会被传染,这样虎就不会吃它了。”他的回答令听课的教师捧腹大笑。这两个问题学生尽情发散之后,教师做简单小结就下课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在信箱里收到这样一封来信,是一位叫邹妍的女孩写来的,信上说:“……老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约是初一吧,我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以前活泼开朗的我了。变得不爱玩,不爱闹,心事重重,总是不自觉地坐着发呆。有几次我妈都被我的表情吓坏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得这么善感,对许多事总要问个明白。比如我总想: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什么才能?别人怎样看我?我将来能做什么等等。今天上午放学回家,骑着车望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我就莫名其妙地琢磨起这么一些问题:我在人群中有特殊的位置吗?我漂亮吗?有气质吗?我有魅力吗?然后我就和街…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从小时候开始直到现在最喜欢的一句话,我在生活中也是遵循这个原则去做的。常常在晚上睡觉之前,我都要问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进步?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事情没做好或者没做完?还有什么遗憾和问题?犯了哪些错误?原因在哪里?明天要怎么办?等等。不是说我每天晚上都要想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那还怎么去睡觉啊?而是重点回忆和总结自己一天里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做,相当于"吾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18.
<正>龙应台女士有一部作品叫作《孩子,你慢慢来》,书中有一幅插图让我回味无穷。配图的文字是这样说的:"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第一次读到这样的句子,心中的一根弦就被触动了,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抱在手上,在大马路上看汽车,爸爸会告诉我那是什么车,妈妈会告诉我那是什么颜色,而我会问,它们为什么会跑那么快?里面为什么会坐人?而这些问题都是爸  相似文献   

19.
留钱做什么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严禁鸦片、抗击殖民列强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勤政为民、守法奉公的好官。他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留钱做什么@佚名  相似文献   

20.
我凝神地看着它,想着这样一个孤独的物种究竟依赖什么生存下去,食物抑或某种信仰。它选择了一次又一次消逝,是故作姿态,还是追求自由?我想不明白。它是要去追求它的幸福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