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士施乐在2009“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出版可以从一本书开始”.这一题目表明按需出版印刷的个性化的优势和强大的实用性,在精彩的演讲中也诠释了富土施乐对按需出版前景充满期望。在论坛期间.我们采访到富土施乐公司,听听他们对按需出版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3.
邙山区委在进行了大量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推行农村家庭法人代表制的重大举措。所谓家庭法人代表制,就是在农村的每一个家庭中,推举一名当家人,作为这个家庭的法定代表人,组织和带领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活动,代表家庭行使关系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利益的村务管理权利,配合村级组织搞好农村的各项工作。在农村开展的家庭法人代表制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大突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造性,被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创举”,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也在《内部参考》发了题为“家庭法人代表制值得推广”的专题。  相似文献   

4.
《深圳特区报》的“家庭”版创办于1994年元月。1998年9月,《深圳特区报》编委会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在原有的每周一块“家庭”版(周日出版)的基础上.加多了一块,即每周两块“家庭”版。我接任新“家庭”版的责任编辑。 如何突破原有的“家庭”版的局限,使广大读者获得更新鲜、更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接任新“家庭”版责任编辑后一直努力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地翻阅了《中国妇女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和一些生活杂志及女性刊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确立了“专版专题──加强副刊的冲击力”的办版思想。 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说长道短     
请莫高估大众生活水平 近读江苏某报一篇报道中说:“目前,泰州市场的摄像机价格从5000多元到7000多元不等,一般家庭购置一台,经济上能够承受得起。”起初我很为自己作为泰州人而荣幸,为泰州一般家庭的富裕而自豪。心想本人囊中羞涩,大概我家不属这“一般”之中。待询问周围人和亲戚朋友,皆反映“承受不起”,这就不能不使我对这报道打问号:“一般家庭”是什么概念,覆盖面是多少?难道我们这些夫妇双方工作多年、一个小孩子读书的家庭都是特殊家庭么? “一般”,当然不会指大款、富豪,该指大多数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中等的家庭。应该承认,这十多年来,一般家庭的生活水准确有很大提高,但提高不等于富有。报纸对大众生活水平应做恰如其分的估价。 据新华日报报道,南京浴室业举步艰难,洗一次澡要花三四元,光顾者下降30%以上。过去,每逢隆冬,一些退休职工贪恋浴室温暖,几乎天天光顾浴室,现在这些老主顾成了稀客,十天半月难得来一次。读罢,我心头沉甸甸的。或许这些退休职工不能代表“一般”,那么,比他们收入多一些的工薪族能舍得常进这样的浴室吗?在  相似文献   

6.
“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河水潮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一首委婉动听的《泸沽湖情歌》,仿佛又把我带回到泸沽湖畔的“女儿国”。尽管我在那里逗留的时间很短暂,但泸沽湖的美丽风光和摩梭人那神奇的风俗,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 今年4月中下旬,我有幸和几位同行去了一趟泸沽湖。位于云南与四川交界的泸沽湖,方圆50平方公里,是摩梭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关于摩梭人以母亲血缘为主的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我早就从有关报道中和小说里知道一些,但这毕竟是耳闻。这次能去实地踏访,机会实在难得。  相似文献   

7.
说起来,当初为了避免使一些票证单据之类的东西遗失,所以我特地备了一本家庭“档案册”,从而将这方面的东西放置其中,日积月累,后来不仅数量有了增多,内容也相应扩展开来,连相片等等也一概存放进去。自从我家有了“家庭档案册”,果然再也没有发生票证单据之类遗失的事(此前这现象常常发生),要找什么也很方便。 当然,今天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说说在我家的“家庭档案册”中的一份独一无二,也是为我(应该说也包括我的家人)特别看重的东西,那就是一张区“人民代表证”。这张“代表证”的面积并不大,通体是鲜红的,就在这张鲜红的证件上,印着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我即是这份“人民代表证”的持有者。面对着这份“人民代表证”,我总能感受到它的沉甸甸的份量。  相似文献   

8.
业余时间在“方格田”里辛勤劳作了十余载,收获颇丰,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报道员”。一摞摞红色缎面荣誉证书是对我的鼓舞和奖赏,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的妻子密不可分。十多年来,她大力支持我写稿,为我“爬格子”大开绿灯,我衷心地感谢这位家庭“编辑”。妻子承担了一切家务,甘愿当好“后勤兵”,从不说一句牢骚话。妻子还是我稿件的第一位读者,每当她看完一篇稿子总要直言不讳地提出修改意见,就连一个错别字她也不肯放过。从1995年起我被《上海铁道报》等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这些成绩中有我家庭“编辑”的一份功劳啊。感谢我的家庭“编辑”@彭道…  相似文献   

9.
在我一年的百多篇稿子中,大部分都是写家庭生活小事的.有些文友问我,如何才能写好这方面的稿子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要多写“枣核”社会中“两头尖”人和事。我以为,家庭生活小事,也属于社会新闻范畴。要写好这类稿件,就必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个“包打听”。特别是那些所谓“新闻人物”,更应加意留神。我身在基层,对于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下层人们的“内幕”,确是知道不少,据此我写了不少关于平民百姓中喜怒哀乐方面的稿子。如去年冬天,我听到一位母亲虐待她亲生女儿的事后,即怀着伤感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妈妈,女儿在呼唤你的爱》的稿  相似文献   

10.
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文章写的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因而被称为“土记者”。 我做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写稿已有7个年头。一直把自己当作“土记者”来看待,每年写稿近200篇,在市级以上用稿100多篇,稿件命中率达98%。别人总认为我和报社编辑有关系,发的是“关系稿”。其实,我写稿不离“土记者”身份,每篇稿件具有二种“土味”。一是文章  相似文献   

11.
写言论也和写新闻稿一样,需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找题目。但是写言论与写新闻稿相比还有个得天独厚的地方,仅凭“道听途说”也是可以写出好文章的。一次,有位探家回亲的战友对我说,他的一位同学因一点家庭琐事喝毒药自杀了,死时才20岁。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索,联系到有些年轻人在高考落榜、情场失意、家庭变故等挫折面前长吁短叹,甚至  相似文献   

12.
乞巧何如制巧如今的城市姑娘,可能没有玩过“乞巧”。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俗。农历七月初七夜,天上银河鹊桥,双星悄渡。人间多少家庭,把梨、苹果、菱角儿、芋头和一碗清水,放在星空下。女孩们乖乖地求祷天上织女星,赐给智慧,赐给灵巧。据说织女把灵气渗入供品,女孩们吃了就聪明了。古诗中也有唱咏这民俗的——“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我上小学后尤其热衷玩“乞巧”,多么希望借织女的智慧,在成绩单上混个好分数! “乞巧”与我们的课题有何相干?有。新闻的可读性,凝聚着记者的“匠心”,或者说“灵巧”。这  相似文献   

13.
我做编辑     
转眼间,我从一所理工院校毕业至今已近6年了,这期间所出的不少洋相和得到的点滴收获却是难以忘怀的。 我出身在一个中学教师家庭,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大哥虽学历不算高,却早已是在文学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5.
以文会友     
去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在六版头条位置用了我写的一篇“调查与思考”的文章,题目是《一本人间难念的经——家庭“债务”》。没想到文章发表后,我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他们对这篇文章颇有同感。其中有一封是广东省顺德县桂洲镇中学初一(三)班班长郑宝球小姑娘的来信。这封信给了我极大的激励和无比的喜悦。在信中,她感谢我这位未见面的“叔叔”说出了她想说的话,并愿“拜”我为师,学习写作。我自知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作为业余通讯员也受过这无“米”之苦。如何“找米下锅”或“囤米待煮”,五年的写作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广开稿源先广交朋友。一是与同行交朋友。我们县从事新闻写作的各级通讯员达200余人,我想尽一切办法结识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他们当中开掘稿源。上前年,我县的一位通讯员朋友,与我谈及当时好多养鸡专业户,只迷恋进口鸡种,忽视了我国一些很好的良种鸡的饲养时,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随后我便和邻县的一个通讯员取得了联系,乘车100公里,去采访闻名全国的略阳乌鸡,很快写成了《不要忽视“土种鸡”》一  相似文献   

17.
“我家人人勤劳,这没有话说。只是不善节俭,治家得从俭开始。爸爸说书赚大钱,但喝酒花钱过多。今后……;妈妈……;我和弟弟……;妹妹……”小姚说得有板有眼,老姚听得入迷,心想,这小鬼有文化,比我强,当即表态:“让贤!”——这是浙江《衢州报》7月16日头版报道的龙游县姚西塘村姚樟林19岁的大儿子姚秀祥在家庭生活会上宣读“治家纲领”的情景,把读者吸引住了。老子健在,儿子当家。浙江龙游这件“新鲜事”表明:改革已渗透到家庭内部了。这一家子按“治家  相似文献   

18.
《家庭办公室》是我在渭南驻站时写的一篇通讯的标题(见1984年10月17日陕报二版头条)。它也有故事吗?不仅有,而且故事情节曲折动人。1984年年终,这篇通讯被陕报评为好稿,我在掌声中走上台去领了奖金与证书。这时,我虽然调到科教文艺部,但记者部还约我写了“功在文外”的采访体会。适逢当时写业务报告,我便增加了一条“支持改革,为争议人物大唱赞歌”,举例仍是《家庭办公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多少年来没有把“家庭生活”的报道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总以为“家庭生活”的报道都是些“民间小事”、“小儿科”,而不予重视,这一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所谓“家庭生活”的报道,就是指人们的家庭日常生活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报道。重视“家庭生活”的报道,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相似文献   

20.
在记者队伍里,你会发现有两种人:一种是专门搞“大手笔”、经营大稿子的,对于千字以下的小稿不屑一顾,我想称他们为“制炮者”;另一种是专抓“浮头儿鱼”的,见什么写什么,整天忙忙碌碌,不大开动脑筋,只要能发稿见报就行,我想称他们为“做鞭者”。我觉得这两种类型的记者各有长短。“制炮者”的作品,一般来讲质量较高,影响较大,这是值得称道的;但其稿件数量较少,再加上一些“哑炮”,因此一年到头看不到他们几篇报道,往往只听见“轰隆”一声响就烟消云散,再也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了。“做鞭者”作品数量较多,他们象良种鸡那样,“咯嗒咯嗒”,一天一个蛋,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