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所谓的"十八罗汉"是指1913-1916年由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培养的18位毕业生。他们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职业地质科学家,毕业后进入地质调查所从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开启了中国早期的地质事业,结束了外国人包办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局面;他们是西方近代地质学在中国转型的伟大实践者,在创建地质学术团体、传播地质科学、培养新型地质人才、扩大地质力量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地质科学体制化的建立做出了不朽功勋。中国地质学事业能够在上世纪初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八罗汉"功不可没。本文拟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和梳理,阐述他们对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洋 《今日科苑》2008,(3):8-11
"由于他在数学地质领域作为研究者、教育者和带头人的长期经历和对数学地质的杰出贡献,荣获克伦宾奖当之无愧。"1992年8月31日,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主席McCommon博士在颁奖仪式上如此致词。这位被协会评价为中国数学地质之父的科学家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地质学家赵鹏大院士。  相似文献   

3.
<正>从1983年追随杨力生教授开始投身瓦斯地质和煤矿通风方面的研究,参加原煤炭部"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重大攻关项目,到近年来担任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赶来中国"找石油"。数年过去,他们在中国复杂的地质环境面前一无所获,并反手给中国扣上了一个"贫油国"的帽子。直到1956年,李四光等人以地质认识为指导,在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其规模之大震惊世界。其后,经历一代代地质人不懈努力,中国从松辽、渤海湾、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塔里木等盆地以及南海海域等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简介:赵鹏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作为中国数学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的学科带头人,他开辟了"矿床统计预测"新的学科方向,建立了中国的矿产资源定  相似文献   

6.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依托载体,其价值演化研究对于地质公园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同时构成了制定符合特定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充分释放的政策依据。基于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历年规划文本,通过高频特征词提取,以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度中心性为指标,对其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大致以2012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保护与开发兼顾时期和综合开发时期。第一阶段地质公园的特征较为明显,"地貌、公园、保护"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保护、自然、公园、景观、旅游、景区"处于主导地位,"公园、保护"拥有最高的影响力度。第二阶段以旅游为主题,"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出现的频率最高,"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处于主导地位,"旅游"的影响力度最大。导致这种演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是决定其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决定了地质旅游的发展路径,是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旅游产业的实践应用,而这种特征正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7.
陶奎元,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原北京地质学院),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火山地质与矿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986~1996年担任《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地质与矿产研究》等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完成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0多个,曾获得"部科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部地质科技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8.
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中国地质图书馆大楼东北侧,立有一块题写"勤劳感谢"四个字的纪念石。此石是以地质图书馆名义接收的日本"和平龙友好会"赠与的碑石。本文在收集史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块纪念石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地质图书馆的的关系进行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9.
1922年,翁文灏出席了第13届国际地质大会,这也是中国地质学家首次参与国际地质学界活动。翁文灏不仅全程参与了相关学术活动,还被推举为万国地质学会副会长、评议会评议员等,参与了大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大会做出了中国贡献。在接受当地记者专访时,翁文灏公开表达了中国对国际地质学界重大争议问题的态度和立场,让国际地质学界听到了中国声音。这次大会给中国地质科学带来了积极且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地质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也给刚刚起步的中国科学界带来极大的鼓舞和自信。  相似文献   

10.
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融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矿产地质工作与多目标地质工作,统筹传统资源与非常规资源,统筹陆地与海洋,统筹国内与国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据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披露信息,隶属该局的中国大型远洋科考船"海洋六号"日前在执行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警戒与保障任务期间,首次对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南端的"挑战者深渊"进行了高精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波     
正中国铀资源科学探测最深孔开钻2019年12月15日,我国铀资源探测领域设计施工的最深孔——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开钻仪式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相山铀矿田顺利举行。"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项目是核地质系统向深部找矿进军的一大战略举措。"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项目总负责人李子  相似文献   

13.
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北郊的"独山"而得名,具有"色俏质润"的特点,是与和田玉、岫岩玉、绿松石齐名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文章探析了独山玉的地质特征,并根据独山玉与其他名玉的区别,提出了独山玉的玉石学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档案是记录地质信息资源的载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传统的地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如今数字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对于地质档案的全新需求。中国的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虽然面临着挑战,但同时也和机遇并存,特别是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地质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和成长动力、只要充分的发挥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开发新的地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完善对于地质类地质档案的管理方式,中国的地质档案管理将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47年8月,1958年9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经中国科协批准,1987年学会改革了单一挂靠体制,实行"多单位支持"。目前主要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卓越地质工程人才的必要性及其模式,以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卓越地质人才的模式探讨,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培养卓越地质工程人才具有显著的优势,有益于学校、企业、科研结构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间,由于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先开发、后治理",导致陕豫接壤的小秦岭金矿区矿业秩序混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中国地质调查"小秦岭金矿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形成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查明了矿渣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分布与危害,研究了其成灾机理及防治模式;开展了矿区水土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效应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地质调查查明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通过科学研究、野外试验以及动态监测,深入揭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防治技术.该成果是"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 (121201074100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与临界条件研究"(40872208)和国土资源行业科研专项"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阻断研究"(200811061)的共同成果.主要完成人有:徐友宁、张江华、陈华清、乔冈、柯海玲、刘瑞平、何芳、赵阿宁、杨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过去的地质科学研究中,数字地址以其严谨性、科学性和精确性已经做除了很多贡献,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前进,对于地质研究我们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成分,并且比重也越来越大了,于是就可以称为"数字地质"。本文针对当前数字地质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论述了数字地质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正>李文昌,男,白族,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地质矿床勘探及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是国内知名的年轻地质探矿专家,带领团队创新了"西南三江"探矿理论,特别是"西南三江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和勘查评价"研究成果,实现了我国地质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的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同时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带领团队仅"三江"云南段就发现12个超大型矿床,新增铜铝锌银资源总量接近  相似文献   

20.
刘铮 《今日科苑》2009,(13):54-55
近日,中国与美国古生物学家联合公布一个重要的发现: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带毛恐龙的足迹化石,记者特地采访了研究者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邢立达,向读者呈现这一发现的全貌。首次发现功在"热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