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戴望舒和卞之琳为主将的现代派诗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是在三十年代前期逐步形成,在三十年代中期臻于成熟的一个新诗流派。这一诗派的创作,师法西方现代派,承继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意象的契合,以象征的手法造成意境的朦胧美。比较起来,戴望舒的诗有柔婉秀丽的抒情魅力,属主情派。卞之琳的诗有深沉冷隽的哲理意味,属主知振。  相似文献   

2.
波德莱尔《恶之花》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深远。戴望舒的《〈恶之花〉掇英》是中国译介波德莱尔的重要文本。从20世纪20年代求学于震旦大学,到40年代出版《〈恶之花〉掇英》,可以说,戴望舒的一生一直与波德莱尔相伴。波德莱尔诗歌深刻影响着戴望舒的创作。通过翻译《恶之花》,戴望舒在东方应和着波德莱尔的诗学主张和审美追求。戴望舒也在翻译中改造了波德莱尔,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诗风。  相似文献   

3.
艾青是一名优秀歌手,他用深沉、激越的歌喉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艾青是一位思想者,他用凝重、睿智的思索剖析了历史的真理。文章试图从“诗人必需说真话”、“我生活着故我歌唱”、“我们不仅看着.而且在思考着”三个方面诠释艾青诗集《归来的歌》的特有内质,从而挖掘其诗作的情感的真实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4.
诗人戴望舒的主体定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动态流程,其主体建设体现为思想定位、文学定位和社会定位三个方面。在实际社会斗争的考验下,戴望舒努力在革命与自由的两极寻求平衡点,表现出软弱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灵魂的暗影,在“中间道路”上去坚守人格自尊和艺术“自由”。  相似文献   

5.
“迷茫的一代”尤其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在文坛上获得声望、在30年代获得广泛影响的一批美国作家.他们创作出与以往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不同的新的写作方式,如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意向主义.本文将从海明威的一些作品中追寻他的显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艾青为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总结自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诗批评,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同时又不断探寻新诗自身创作及文本规律,关注时代大众的接受意识,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艾青的新诗理论以“大众的精神教育工具”说为基准,是一个由诗人“苦役”说、新诗“散文美”和读者接受反“晦涩”三根支柱支撑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 90年代,在经济波涛汹涌,文学没有主潮,纯文学日益式微的时候,散文继诗歌热、小说热之后,也骤然“热”起来了.散文作为当今文化的重要表征而大行其道。适应这种形势,几乎所有的期刊杂志都开辟了散文专栏,所有的报纸副刊都要刊发散文作品,一时间,散文的“繁花”争奇斗妍,竞相媲“美”。散文作者辈出,散文作品铺天盖地涌向读者。似乎能拿起笔写作的人,都投身到了散文创作之中,专业的散文家自不待言,小说家、诗人、学者、理论家……在散文逐浪的大潮中,余秋雨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如今,研究散文者似乎言必  相似文献   

8.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对现代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艾青诗歌研究历来是学界关注研究的重点。与以往研究相比,新世纪以来的艾青诗歌研究在中西传统影响研究、诗歌艺术风格和特征研究、诗歌理论及史料研究方面均有深入与拓展,还出现了从传播与接受视角研究艾青诗歌的新思路。研究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但有关艾青诗歌语言、韵律、节奏等诗体形式上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艾青诗歌研究仍需要在中西文化交融、开放的世界性视域中进行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很大反响;有的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艾青一九四一年写的长诗《我的父亲》,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我的父亲》是一首自传色彩很浓的抒情诗。作者以“我”和父亲的关系,采用横向多侧面和纵向的多层次相交错的手法,描绘了父亲——处在动荡时代而要固守他那永世不变的王国的可悲下场,同时写出了“我”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道路,抒发了作者追随时代而前进的战斗豪情。毫无疑问,这是一首感情炽烈的好诗。对于我们了解诗人的生活道路、思想发展,认识“父亲”所处的时代风貌以及那些顺从潮流却又回避冲击的  相似文献   

10.
余华自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先锋姿态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9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发表后,关于余华转型之说众说纷纭,认为这是其退回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表现。或许作品中“家”情怀的凸显亦是其向传统回归的一种表现,在暴力、死亡的背后,余华一直默默流露出“暖色”的温馨,“家”情怀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不仅使其语言带上了朴实自然的特征,而且表明了余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类精神归宿的探寻。  相似文献   

11.
舒志锋 《美育学刊》2020,11(2):74-80
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艺术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促成了公共艺术、大地艺术、施行艺术的兴起,更重要的是使得艺术的阐释范式从“视觉”转向“知觉”。在这一艺术理论的“知觉”转向中,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开始被艺术理论家所关注,成为当代艺术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总体来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在“表达”“场域”与“气氛”三个方向被应用到极简主义艺术的阐释中,安东尼·卡洛的雕塑、理查德·塞拉的作品《转换》以及建筑现象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诗人、诗评家晓雪作品研讨会于1995年12在北京文采阁举行.冰心、王蒙、艾青、臧克家、张光年写信、题词表示祝贺.李瑛、王巨才、唐达成、袁鹰、张炯、谢冕等7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出席.晓雪不仅是我国当代创作活跃、成果丰硕、风格独具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也是在诗歌美学研究和新诗评论方面见解独到、颇多建树、影响深远的诗歌评论家.40多年来,他创作出版了17种诗集、评论集和散文集,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集《诗的美学》等先后在全国获奖.晓雪的创作是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的重要收获.这次研讨会后,我们高兴地收到了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理事,曾任《诗刊》主编的张志民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收到了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理事、曾任《文艺报》主编的谢永旺先生的发言稿,还收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民族文学》副主编白崇人先生的发言稿.我们将三位先生的来稿作为一个小辑在“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研究”的栏目中推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云南最鲜明的特征是它的“立体性”.“五四”期间,产生了“城市与现代”的文学,“边地与民族”文学处于自在状态,形成云南文学两个传统的立体景观.三十年代经艾芜之手,将“现代”意识注入了“边地与民族”文学,两个传统进行了一次综合.四十年代一批中原文化精英流落云南,将“城市与现代”的文学推向了一个辉煌境界.五十年代“城市与现代”衰落,“边地与民族”经冯牧等文艺家用延安革命文艺思想改造,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八十年代起,中断了三十多年的“城市与现代”被新崛起的云南第三代作家重新延续.  相似文献   

14.
路遥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其充满浓郁现实主义特点的写作风格在198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以“乡恋、乡人、乡土”为主题描绘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以“选择生活的主张”和“处于逆境中的努力精神”为核心,通过这种方式谱写出普通乡村人在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故事,将对于乡土、乡情、乡恋的真情实感孕育在平凡的故事当中。本文着重分析路遥写实小说写作技巧,重点解构路遥不同作品中各个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作品的真实性、思想和情感动向以及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解释路遥作品中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指出了路遥现实主义对现代中国文学世界的影响,以及现在重读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作风格的作家.她的作品着眼于人的深层精神世界.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开拓和挖掘.在中国当代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将残雪和鲁迅放在上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几乎相似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在打通现当代文学承继性方面,残雪不论从题材的选取、技巧的应用以及作品自省意识的渗透方面,都是鲁迅精神的一种回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诗略论     
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在文学界,有一种通常的说法:“诗是最早最高的文学。”西方有人把诗比为“文学各类中的皇后。”中国现代诗人艾青也把诗比喻为“文化母亲众多儿女中的一个骄子。”他还很赞赏朱光潜先生的话:“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中国古代的孔夫子对诗曾有过很高的评述。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鲁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相似文献   

17.
解放四十多年至今,关于《长恨歌》主题探讨的文章,见诸报刊、学报、专著、古典名篇赏析者,粗略统计已达百二十篇.从五十年代的论争,经八十年代的再探讨以至如今,从中国专家到日本学者,见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篇“长恨”解人难,几乎成了斯芬克斯之谜.为什么难解?依我之见,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做到具体作品具体分析,没有对作品进行系统内在的分析.要说明这一点,需作简要的回顾.回顾《长恨歌》主题的论争,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起先,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人们摒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的中篇小说《家》,讲述了女主人公茜在战乱年代,历经创伤、种族歧视、远离家乡到回归家庭故土的故事.借助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叙述声音的相关理论,以“缺失的”作者型叙述声音、“模糊的”个人型叙述声音、“轮言式”集体型叙述声音为切入点对此作品进行解读,探讨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叙述声音之间的联系,可为读者更深入地...  相似文献   

19.
蔡元超 《阅读》2023,(38):26-29
<正>20世纪60年代,日本相继推出《奥特曼》系列科幻题材作品,建立了“巨大英雄与怪兽对战”的剧情模式,成为当时备受孩子们喜爱的电视作品,也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2022年电影《新·奥特曼》上映,以现代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70年代中叶起,英国“福利国家”的弊端日渐暴露“,福利国家”陷入了困境和危机。7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然而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