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高职贫困生为特殊的高职生群体,调查五年制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现状,基于心理韧性的过程性定义,分析心理韧性理论框架与成功干预案例,从心理韧性内部因素着手,设计团体辅导方案,组织实施干预,提升心理韧性,促使其成长、成功与成材,旨在为五年制高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依恋特点及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中社会度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亲子依恋的总分与心理韧性的各维度、心理韧性总分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安全型流动儿童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四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的流动儿童,恐惧型流动儿童在以上四方面均最低.尽管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因素对其心理韧性有预测作用,但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其心理韧性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的改善以及对心理适应的提高作用,以北京市东城区某打工子弟学校两个平行的四年级班级为研究对象,采用2*2混合设计,对实验组班级的流动儿童实施七次心理韧性团体干预活动,对照组班级不做任何干预.结果发现:(1)心理韧性干预活动对于心理韧性总分和情绪控制维度的干预效果显著;(2)心理韧性干预活动对低分组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总分、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干预效果显著;仅对高分组与中间组的心理韧性总分干预效果显著;(3)实验组心理韧性的变化状况可以预测心理适应的变化.结论:心理韧性团体干预有利于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有助于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途径联合开展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韧性资本在生活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和“CD -韧性量表”(CD - RISE)抽样大学生459人,采用 AM OS 拟合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直接效应模型中,生活应激对心理危机的诱发效应是0.72,韧性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效应是-0.13;中介效应模型中,韧性对生活应激的缓冲效应是-0 .30,韧性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效应是-0 .32(比直接效应增加近2倍),韧性中介效应即生活应激较高诱发心理危机的直接效应0.72衰减为较少诱发心理危机的间接效应0 .09(比直接效应减少6倍).结论:韧性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和独特心理资本,其核心资产或特质是抗逆力和复原力;韧性资本是个体免遭伤害的心理免疫和个体复原成长的优势力量;韧性资本在生活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具有双向中介效应:既缓冲生活应激,又干预心理危机;韧性资本具有个体韧性能力、忍受消极情绪、积极接受变化、自我控制能力、精神信仰力量等因素;韧性中介效应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数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及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56名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及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压力事件中的受惩罚、丧失因子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而压力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中,无论是来自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还是压力事件通过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尊和应对方式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淮南市某大学316名大学生,运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测评.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检验其作用机制.结果:(1)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自尊对心理韧性相关显著.(2)经路径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在自尊和心理韧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积极应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较高自尊和积极应对的大学生较为自信,容易复原;而消极应对的大学生思维偏狭,更难复原.  相似文献   

7.
陈志远 《高教探索》2013,(1):140-143
以广东省综合类院校、专业型院校等不同性质类型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探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分析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韧性发展影响因素,探索提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调查研究表明,增强心理韧性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应对压力和成功克服逆境有着积极作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生机制包含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全方位发挥各因素的综合作用,能够不断提升其心理韧性,促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现状,探讨影响其心理韧性的因素。方法:根据随机原则,选择30名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R89量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调查护生的心理韧性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并探讨影响其心理韧性的因素。结果:30名护生心理韧性总体分数低于常模,p<0.05;而情绪管理能力总体分数与常模比较p>0.05。性别、年龄、是否为学生干部因子差异对比,p>0.05;而是否跨省、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情况、情绪管理能力因子差异对比,p<0.05。结论:高职护生的总体心理韧性较差,应加强心理干预,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心理韧性,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9.
心理韧性作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机制,受社会、学校、就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影响,其提升策略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文章从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提出了通过职业意识教育、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引入导师制、调动社会支持等途径,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以62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女生的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优于初中男生;独生子女心理韧性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心理韧性优于乡镇学生;是否留守学生其心理韧性无显著差异;高心理韧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预测值分别为37.1%、14.2%、10.6%。要针对不同初中生群体开展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心理韧性作用机制,本研究将幼儿心理韧性作为中间变量,探究父亲参与教养、幼儿心理韧性和学习品质三者关系.运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三所幼儿园的421名父亲及其3-6岁孩子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以及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幼儿心理韧性整体发展呈正态分布;父亲参与教养、幼儿心理韧性和幼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心理韧性在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延迟满足与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工作投入量表、简式韧性量表对湖南省552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延迟满足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系数为0.431、职业延迟满足与工作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463、心理韧性与工作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466;职业延迟满足通过心理韧性对工作投入的总效应为0.463(0.373~0.542),其中直接作用为0.322(0.206~0.423),占总效应的69.55%,通过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为0.141(0.090~0.199),占总效应的30.45%.职业延迟满足与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投入呈正相关,心理韧性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提升职业延迟满足能力,加强心理韧性教育,有利于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问卷,对81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人格特质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抑郁是心理韧性调节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基于研究发现,学校和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的筛查,并对其进行干预,缓解负性心理特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应着力提升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水平,提高他们应对负性事件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伴随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干部面临多方面的工作压力.调查审计干部职业荣誉感及心理韧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增强审计干部的抗压能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研究选取260位服务审计一线的审计干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职业荣誉感测量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审计干部职业荣誉感得分(20.70±3.52)分,心理韧性得分(95.07±13.77)分,职业荣誉感在性别和年龄维度差异显著(p≤0.01);心理韧性在居住城市大小和年龄维度差异显著(p≤0.01).研究发现,女性和年长者职业荣誉感水平普遍较高,居住在大城市的审计干部心理韧性水平高于中小城市,年长者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幸福感总分与负性情绪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心理韧性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得分越高,在个体面临负性情绪时所拥有的保护资源就越多,进而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考察了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韧性的关系,被试为常州市413名小学教师。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水平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其心理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是预测其心理韧性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编制成册的量表和问卷对300名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和品行问题倾向呈显著负相关(p<0.05),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心理韧性未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心理韧性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倾向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理韧性的研究为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式,它关注的是儿童的积极保护力量和才能.心理韧性是个体良好适应不利环境及在遭遇挫折和逆境打击后迅速恢复的能力,心理韧性对儿童期个体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意志力的培养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期心理韧性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儿童自主性自我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儿童建立乐...  相似文献   

20.
张妍妍  赵帅 《高教论坛》2024,(2):120-124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新兴增长点。文章梳理了近20年来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文献,就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内涵和结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走向,即探究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情境化定义、开发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测量工具、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形成机制研究、强化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动态研究、细化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