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脂评本自上世纪30年代胡适“发现”以来,一直被红学界认作研究《红楼梦》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可信的本子。但对脂评在《红楼梦》问世后一百七十余年方始“出世”,其真实性究竞如何,后人还是有权利质疑的。欧阳健《还原脂砚斋》一书对脂砚斋及脂评本的存在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奉脂评本为红学研究圭臬的人为保卫自己的“精神饭碗”和“研究成果”,必须作出有效的反应,否则己之研究成果当存在付诸东流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孙逊,194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红楼梦>探究》、《<红楼梦>与<金瓶梅>》、《<金瓶梅>概说》、《董西厢与王西厢》、《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明清小说论稿》、《明清小说丛稿》、《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等专著十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逐条批驳了欧阳健《关于脂批的“针对性”和锋芒所向》一文对《红楼梦》中所谓“重评型”脂批的解释及其有关结论,指出欧阳健为了论证其“程前脂后”的观点,已经滑入了牵强求证的末路。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近几年,其它古典小说的研究及学术活动已稍觉沉寂,而《红楼梦》研究仍然是文学研究中“说不完”的热门。特别是关于脂评本的真实性、曹雪芹的祖籍与著作权等问题的激烈论争,为世人所瞩目,对红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红楼梦》的版本分成两个系统。一个是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个是一百二十回的程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虽然在传抄过程中有一些差错,也有一  相似文献   

5.
浅谈《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凡例”的三个辩论点论及《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便使人想起有关“凡例”的三个逐次深入的辩论点。第一个辩论点:“凡例”是真是伪?1980年6月,冯其庸先生在美国举办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提交了《论(脂视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的论文,论证的中心意思为:《红楼梦》甲戌再评原本上并没有“凡例”,今存甲戌本上的这个“凡例”是后人伪造的。他的结论如下:“我认为甲戌本《石头记》的‘凡例’其前四条是后加的,其第五条是就脂现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的回前评改窜的。‘凡例’伪造时代,最早大致不能…  相似文献   

6.
程本《红楼梦》写到大观园“从东边一带……至西北”的一条边长是三里半。本文从大观园内建筑景点的具体描绘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出只有程本《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规模才是正确的,合理的,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脂评本随意缩小大观园的面积,是因为其炮制者没有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脂评本《红楼梦》运用了大量的绘画理论术语,在有效地阐释文理的同时,也增加了评点本身的审美色彩,这是脂评显著的艺术成就。脂评在继承前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更多的画论术语借用到小说评点,这与古人的诗性思维特征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脂评的成就依赖于《红楼梦》文本本身,以大观因为背景作为人物生活的环境和曹雪芹“以文绘画”的文路,都为脂砚斋评点时能运用如此多的绘画理论术语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狱神庙”辨——并向吴世昌、孙逊同志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庚辰本的第二十回,庚辰、甲戌本的第二十六回,甲戍、庚辰本的第二十七回,靖本第四十二回的脂砚斋批语中,都出现了“狱神庙”字样。吴世昌同志对此作了这样的考证: “狱神庙”,是封建时代设在监狱里的一种庙,庙里供的是所谓“狱神”,因而得名。罪犯刚押入狱中,或判刑后起解、赴刑之前,都要祭狱神,这对有门路的囚犯来说,就提供了一个贿赂狱更或押解犯人的公差的机会。《红楼梦》八十回后写到的《狱神庙》回,可能就是写宝玉和凤姐下狱之后,营救者借条狱神的机会,贿赂狱更和公差,得以和宝玉等在庙中见面,并最后设法把他俩搭救出来的故事。(转引自孙逊同志著《红楼梦脂评初探》第17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以我的孤陋寡闻,总觉得吴世昌同志对“狱神  相似文献   

9.
关于这个论题的意义和价值,这里我就不说了,只谈谈基本结论,作一简要论证.我是在六二年因受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的影响而走上研红探曹之路的.在前人思想成果的启发下,逐步弄清了《红楼梦》原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的作者和评者(批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的生平及《脂砚重评石头记》的缘起内幕与写作及评注过程的.具体结论如下: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记者石头,《情僧录》的录者情僧,空空道人,即是书中说的“增删披阅者”曹雪芹;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者脂砚斋,“脂砚先生”,“畸笏叟”,  相似文献   

10.
“曹学”是近些年来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身世问题研究的一门学问。追溯历史,胡适、俞平伯等人是“曹学”实际上的开创者。《红楼梦》作品的特殊性,曹雪芹家世、身世研究的复杂性及“脂评”是“曹学”产生的必然性原因。目前“曹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于在深入发展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50年代起,白盾先生就开始了对《红楼梦》的研究,至今已5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和研究体系。以白盾先生的研究著作《红楼梦新评》、《红楼梦研究史论》、《名家解读红楼梦——悟红论稿》、《红楼争鸣二百年》及其相关论文为研究资料和对象,从审美系列主题、原作家与续作家的评价、人物品评、就脂论脂与就程论程等四个方面解读白盾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审美体系以及所体现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脂砚斋新解     
曹雪芹于乾隆二十五年回北京后,脂砚斋协其整理《红楼梦》书稿,并加评语,故名“脂评”,现存脂评《石头记》主要有北京大学藏本七十八回,清刘铨福原藏本十六回,清怡亲王府抄本四十一回又两个残回,清蒙古王府抄本前八十回等。“脂砚斋”是谁?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人认为“脂砚斋”即史湘云。“余(脂砚斋)尝哭芹,泪亦待尽!”“脂砚斋”究何所指?此乃红楼公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楼梦》脂评本不避康熙名讳问题,专家们解释各异,有作者出于反封建思想或反清思想而“有意犯讳”说,有通俗小说“无须避讳”说等,但都难以说服人。由讳字鉴别古籍版本时代绝无例外。因此,各种脂本只能是产生于清亡以后的伪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原始文稿形式记录了2011年《曹雪芹研究》主编对王蒙先生有关《红楼梦》研究情况的一次书面访谈,展示了王蒙先生对《红楼梦》研究现状、文学与文艺评论的价值、脂评、《红楼梦》文本解读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任怡姗 《考试周刊》2011,(76):21-23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我国最著名的两部人情小说。张竹坡与脂砚斋分别对《金瓶梅》与《红楼梦》做了全面系统的点评,对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著有很大的帮助,是研究《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张评与脂评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张评与脂评进行对比,寻找其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红学界流传广泛的“湘卫结合”和“宝湘结合”之说都缺乏有力证据。《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和脂评中提出的三个重要线索——“金麒麟”、“海棠花”和“金玉良缘”中都暗指宁国府贾蔷。  相似文献   

17.
结合间色之本义和其他相关批语,考察脂评所谓间色法的含义。间色法与《红楼梦》立宾主、别正副的整体创作原则紧密相连,在《红楼梦》叙事中的运用不限于某人某物某事。写“金玉姻缘”的同时又写一“金麒麟姻缘”,两者有宾主之别、正副之分,先写“金麒麟姻缘”以引接书中正文“金玉姻缘”。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皆具深意,本文联系脂评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通过分析贾姓,贾府五代男主人,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其他人物的姓名,说明《红楼梦》人物姓名的寓意。  相似文献   

19.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成了读者、论者的热门话题。关于宝黛的性格,历来看法不一,莫衷一是。结合脂评家的论述和宝黛的性格实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可用“情不情”、“情情”概括  相似文献   

20.
有凤来仪     
毛泽东说过没有读完五遍《红楼梦》不算看过《红楼梦》。听说那些“红学”专家们一生都在阅读这本奇书。所以现在下笔总有些战战兢兢了,对《红楼梦》我真的没有认真钻研过什么,仅凭自己的喜怒写评论,我怕会被“红迷”骂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