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记者"的出现,让转型路上的传媒业再次感受到了悸动。在美国,机器人创作新闻已初露锋芒,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未来"机器人记者"不但可以写文章、做报道,还能对事实进行评论。更有专家预测,不远的未来,机器人还能够与人进行自由聊天和邮件通信,甚至可以演讲并回答人类的提问。《纽约时报》报道,某软件公司开发的"机器人记者"很可能在2016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2.
<正>"欢迎小编机器人@编形金刚加入我们!希望你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文章!"3月10日,海外媒体硅谷新闻社的新浪官方微博(@硅新社)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随后,一条条由"编形金刚"自动编写的"美国融资快讯"被发出。这预示着,硅谷机器人记者"编形金刚"正式登陆中国。机器人记者的出现,是时下传媒界的热点话题。《中国传媒科技》杂志3月刊专门就此予以专题报道,在业学两界引发了较大反响。本期,记者专访"编形金刚"的创始团队,就硅谷机器人记者的能量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新闻作为智能技术与新闻媒体联姻的产物,不仅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新闻价值的选择偏向.本文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智能机器人和传统记者的价值选择,发现:机器人进行新闻价值选择,本质上是对人类的模仿.其中,大数据是机器选择的关键因素,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则是检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准.机器人同人类进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道理很简单:记者排除万难写成了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或抓住报道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容词,说你报道失实,黑白颠倒;或捏造事实、编就故事,说你这个记者有“作风”问题,兴许是哪一个“铁哥  相似文献   

5.
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道理很简单:记者排除万难写成了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或抓住报道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容词,说你报道失实,黑白颠倒;或捏造事实、编就故事,说你这个记者有“作风”问题,兴许是哪一个“铁哥们”派来的,往你身上泼一桶脏水。“身正不怕影斜”,记者既然敢揭丑,也就不怕什么了。麻烦的是,如今有的法院轻易受理“告记者”案,使记者或新闻单位的领导不得不  相似文献   

6.
乐在其中     
一 前段时间美国的一项调查中,记者被列入5个最差职业之一.《福布斯》记者很快发表文章反驳,说记者永远是最好的职业,细数了做记者的好处:1.你一直在学习.2.早起看报喝咖啡还有工资拿.3.会遇见各种有意思的人,还有钱赚.4.能遇见名人.5.也许你也会小有名气.6.所有所谓的"压力"都是浮云,把它们当做动力.7.记者走遍天下. 确实,对乐在其中的记者而言,职业压力、现实困境等等都是浮云.从前面9位老记者的肺腑之言,也可以鲜明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唐潇霖报道】 在不久的将来当你与陌生人见面时,可以通过握手这种身体碰触与对方互换“名片”,在不知不觉中腕上电脑已经帮你连通了对方的网络,记录下了他的身份;你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听电脑向你汇报股市的行情,从而作出投资决策;你还可以通过电脑的语音翻译功能与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们无障碍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让很多记者颇感纠结,那就是某地一旦爆出与记者有关的新闻,或者仅仅是记者报道了某条新闻,就会引起一些网民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甚至谩骂。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您认为"机器人记者"会不会抢了传统记者的饭碗?陈国权:把一件新奇的技术与人们的饭碗联系起来,总是那么引人关注。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有文章报道汽车工业机器人大行其道,让产业工人丢了饭碗,以此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时至今日,机器人抢了人们饭碗的事情依然没有大规模地出现,即使机器人干了大部分的活,但工人们却换成了操纵机器人的工种。机器人记者也是如此,机器人记者永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日臻完善,传媒行业以此为契机,尝试以技术创新促进新闻传媒领域的进步与突破,"机器人记者"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当下,"机器人记者"是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领域最具创新的尝试,它的应用不仅让新闻报道方式更加便捷化和智能化,也实现了新闻业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诉求。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以"机器人记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溯源"机器人记者"产生的背景,分析其运作原理、流程及特点,以及其发展背景对"机器人记者"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梳理,进而分析"机器人记者"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机器人记者"在新闻生产领域的运用,只是媒介技术的革新,仍然无法替代人类记者成为新闻生产的绝对主体,最后,从技术层面提出了"机器人记者"当前发展的局限与困境——机器人新闻内容去故事化隐患,视角固定难以写出"焦点新闻",生产模板化导致新闻同质缺深度。未来的写作机器人将会注重语法积累,实现逻辑推算到语义模仿;进行算法升级,实现信息发布到深度报道;促进人机合作,实现单向运作到互帮互助。相信本文对"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流程、特点、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将对智能技术与媒体行业紧密结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上训练即将开始,图为中国记者张可佳今年7月,我有幸与21个国家的科学记者一同赴美国参加了为纪念人类登月25周年组织的“挑战者之旅”访问团。紧张而充实的访问活动使我们经历了一次梦幻般的人生,更体会到科学的神圣和魅力。当你与各个国家的科技记者一同参与宇宙飞船上的科学实验、当你以一个中国记者的身份在艰苦的训练中得到优异成绩、当你面对面地与航天科学家、宇航  相似文献   

12.
魏超 《当代传播》2003,(4):85-85,88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者是记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者是记者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和感染读者。它要求记者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近几年来这种报道方式在我国新闻界逐渐流行起来,许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科技智能化正在使人类生活发生变化,自2015年腾讯财经率先使用机器人写稿,我国新闻业也开启了探索自动化写作的第一步。每一种媒介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无一例外地推动着传播实践的发展,并将改变媒介生态。本文从机器人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机器人和专业记者的优缺点及各自职责。同时,针对我国机器人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机器人新闻报道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那个冬日的午后,我在衡山路上。沐着温煦的阳光,踏着飘落的枯叶,不经意间走进了“寒舍”咖啡馆。这是一家日式咖啡馆,与那些刻意雕琢,擅于弄情的欧式咖啡馆相比,“寒舍”显得明快、简洁、流畅,甚而有点孤寂。店堂楼层很高,宽敞亮堂,座位摆放很重间距,临街的落地大玻璃窗,可让玻璃窗这边的你变成了一个“看风景的人”,而那边的路人又使你变成了“风景中的人”。 推开咖啡馆的门,你的心境就溶进了缱绻缭绕的咖啡香味和优雅闲适的背景音乐里。落座后,服务生奉上了一杯白开水,想来是让你润润嘴,纯纯舌,以便更好地品尝一杯好咖啡。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享受咖啡有时也如此,并不一定刻意在乎咖啡的等位,而是追求一种氛围,一份心境。观看街景,听着音乐,啜饮着一杯酽酽的咖啡,你可以游走思维,沉溺在冗长的玄想里,也可以什么都不想,细细品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或许,这就是人们喜欢到这里来享受咖啡的一个缘由。  相似文献   

15.
记者要有自己的拿手戏这个题目,是以改进我们的报纸宣传,加强记者队伍建设为背景构想出来的。我认为,我们的记者有条件、有必要、也有能力唱出自己的拿手戏。拿手戏是个日常用语,是个形象说法。记者的拿手戏就是指记者在这个职业上所表现的风格、个性。是一个记者在采写方面所具有的独到的、娴熟的、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的优势,或者某种技巧手段。记者的拿手戏可从三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从采写领域中看记者是否是精通某一  相似文献   

16.
朋友啊朋友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小说,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一种意淫: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展,一切琐碎苦力下等活儿全由机器人来完成……他能设想到的人类需求,都已满足,于是个个立志去当科学家、艺术家或者野心家,完全失去恋爱或者交友的欲望。他笔下的索拉利星球,偌大星球,只有两万人众,个个都离群索居一不,就根本没有群——活在机器人的簇拥中,学习、阅读、思索,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革新往往会很大程度上解放人类的双手,而与时俱进的新闻业也希望搭乘人工智能的快车,于是“写作机器人”应运而生.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取代或是行业的再造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机器人进军新闻业让中西方的新闻工作者均产生了恐慌感,也由此衍生出了“记者消失论”.然而技术之所以不断革新正是在于它的非完美性,而“写作机器人”亦如此.让写作机器人与新闻人各展所长,新闻业方有更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6、线索在哪里常有人问,你长年累月往基层跑,有那么多新闻线索吗?一个习惯于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等会议通知,等各级领导各种各样的活动,等部主任、组长交代采访任务,或者等这个那个公司、企业开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是无法理解尽情驰骋在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陶醉于壮美草原辽阔大漠的记者的追求和快乐的。新闻线索在哪里?就在你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全局的把握与在你对农家忧喜,百姓思盼的关切上,在你一本本记得密密麻麻的采访本上,在你两只磨损后跟的军用皮鞋上。身子扑下去了,心思情感投进去了,你还愁没新闻线索?除非你天生就是个笨,…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10,(29):52-53
你第一次喝星巴克咖啡,是什么滋味? 第一次喝星巴克咖啡,我是和一个“老咖啡”一同去的,而咖啡才端上桌,一场有关旧式咖啡文明VS新式咖啡文明的争论随之开始。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的人。这种对象选择好,能以一抵十;选择得不好,十不抵一。 要在众多的人之间指出一个人,应该怎么办?说这个人有鼻子有眼,有嘴有耳朵……像这样说下去说上半天,有谁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呢?但是如果你说,这个人嘴唇下长着一块黑痣或者此人个子特高,只这样一句话,人们便容易把此人寻找出来。新闻,正是要在众多的事实中报道某一事实,而且要求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