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看到《现代语文》(高中读写与考试版)2005年第1期《谁“敬启”?》一文,我觉得作者的看法有问题,因而,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今天要讲《端午的鸭蛋》。在课堂上,我按照备课时的计划,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分析语言特色,最后讨论课文末段的有关问题。可是刚把课文的三个主要问题(1、家乡端午节的风俗。2、家乡的鸭蛋。3、端午的鸭蛋。)讨论完,就有同学按耐不住心中的疑虑,举手发言了。他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写得有问题。”我说:“有什么问题?”他又说:“你看吧,课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文章的第一段用了那么多文字来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冗杂。”他的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有所察觉,本来我准备放在这一课的最后来讨论这个问题,没想到这时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既然学生很关注,索性趁热打铁,此时就让他们讨论吧。我就问:“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似乎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3.
杨凤娟 《广东教育》2003,(10):43-44
《广东教育》2003年第6期刊登了《我们的英语教育并没有失败》(以下简称《我》)一文,作者对该刊2003年第3期刊登的《我们的英语教育为什么失败》一文作了反驳。笔者将二文对照着作了些解读。当然,在基础教育直至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英语教育,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详述和断定的。但是,对《我》文中的某些观点,我却是不敢苟同。首先, 《我》文认为,将英语教育的失败归罪于高考是不对的,因为高考是当今最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4.
对于不少学员来说,《现代语言学》是一门具有相当难度的课程。在辅导这门课的过程中,学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感触很深,促使我把自认为较成功的学习方法付之于笔头与大家共享,帮助学员少走弯路,快速顺利地通过考试。  相似文献   

5.
这学期我教高中复读班,复习《荷塘月色》之后,同学们被朱自清的写景散所吸引。他们陶醉在那清新细腻的语言中,流连在那清幽淡雅的意境中。他们为朱自清高超绝伦的写景艺术深深折服。为此,我布置了研究性学习:阅读《温州的踪迹》(《语读本》第一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匆匆》《歌声》《威尼斯》等朱自清散名作,研究朱自清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6.
语言这棵树     
我曾坐在办公室里读过一期《小学语文教师》期刊里的《语言这棵树,"修剪"不得》和李振村先生的《语言这棵树》这两篇文章,对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触动很大,我好想围绕语言这个话题谈点个人的感受,于是,就盗用了李振村先生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题,  相似文献   

7.
正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将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背景,站在残疾人语言及其语言教育的角度,与大家分享语言和语言教育的话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签署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非常有意思的是,公约中也提及了残疾人语言和语言教育这个问题。在这里,我想向大家重点介绍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相关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与语言和教育政策有关的特殊人群,第二个主题是语言、文化和社会和谐。下面我将以手语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2014年12月初,接到成都市教科院谭文丽副院长的电话,命我上流沙河先生的诗《理想》,还说流沙河先生会请到现场听课评课,我当即答应。其实,十多年前,我就在《人民教育》上声明不再借班上公开课。最近,中学语文界就某些名师的公开课产生了争议,我因此而正在思考"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这一朴素的问题。我想借这次公开课,进行一些深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读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一文,我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故成此文,与何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0.
张宁 《学前教育》2021,(7):17-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就幼儿语言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并对5~6岁儿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我认为《指南》已经对幼儿是否应该插话的问题做了明确的回应。那么,成人是否就可以直接制止幼儿的插话呢?我想,针对幼儿插话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关注插话背后的原因,对“症”施“方”,才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新西兰现有中国学生1.7万名,其中进入大学的只有3000名;大批学生在语占学校就读他们的现状如何,出现了什么问题,请看新西兰《自治报》头版登出题为《关于亚洲学生堕胎的警示录》的文章,同时还刊登了一篇《学习一个苦涩的教训》文章,警告亚洲家长对送孩子到新西兰学习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2.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四首挽歌语言风格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英国十九世纪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金娜·罗塞蒂的《当我离世而去 ,最亲爱的》、《记着我》、《逗留》、《安息》四首挽歌的语言特色进行探析。这四首诗优美纤巧、哀婉动人 ,表现了诗人对死亡的探讨、冥想与体验及对爱的依恋。诗人运用完美的形式 ,和谐的音韵 ,简单、质朴的词汇 ,巧妙的修辞格谱写出凄美的死亡与爱之歌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对语言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从《马桥词典》到《暗示》,韩少功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两次转向,《马桥词典》顺应了西方的“语言学转向”,而《暗示》则是这种转向的反动,走向了“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4.
张芳明 《现代语文》2006,(11):62-62
梁小斌,1954年生,山东荣城人,曾下乡插队落户,后当工人。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80年发表《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朦胧诗的经典之作。有诗集《少女军鼓队》、随笔集《独自成蛹》。其诗风格单纯明快,语言简洁透明,意境优美,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5.
早在几年前,在杭州就听过崧舟老师的课,上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说实在的,当时并没有觉得特别的好。后来,我断断续续地看到了王老师的一些教案或课堂实录,像《荷花》《万里长城》等。那种独特的设计,激情的语言,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0课《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23回,略有删改。课文写的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人物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师恩难忘》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后,进行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价。听了学生的讨论,我感到他们对课文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也能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华东 《师道》2006,(6):40-40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程应当引入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发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以来,已经一年多。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纲要》只是一个宏观的框架,还需要一线工作者按照纲要精神进一步补充落实。作为一位一线语文教师,根据我对《纲要》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我建议:语文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确切表情达意能力为中心”而进行,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恰到好处地引入修辞学和语言运用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粗心的王阿姨》语言活动中讲述的故事《胖嫂》是一个民间故事。其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语言活动材料。我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