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在清华大学从事材料力学教学,因工作卓有成效而多次获奖。他负责的教研室曾获首届全国教学成果优秀奖。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范钦珊教授在材料力学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教法,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们教研室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获得了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这里,谈谈我们的感受,以期与大家交流。长期以来,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从属部分,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加之,传统的教学着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因而实验基本上采取“抱着走”的教学方法。为改变这种教学模式,1987年我们将材料力学实验独立设课,作为必修课,面向全  相似文献   

3.
1997年4月,我校金工实习课程第三次接受并通过学校的一类课复审。自1986年开始,学校一年一度评选“一类课程”,每三年对已获得“一类课程”称号的课程进行复审。多年来,机械厂坚持教学为主、积极创收的办厂指导思想,和金工教研室密切配合,以创建和保持“一类课程”为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把切实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实习质量作为工厂和教研室的中心工作,使该课程于1988年、1991年、1994年、1997年连续4次获得“清华大学一类课程”称号。一、几年来金工实习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面临世纪之交,我国处于体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方兴未艾,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探索。在这个大背景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为本科生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西方哲学智慧”获得了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2000年,“西方哲学智慧”作为人文素质课程被中国人民大学批准为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以此为开端,我们在课程建设、教师知识结构调整、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课程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  相似文献   

5.
投入积累创新--我在清华的43年从教生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 ,那时清华是5年制 ,正常情况应该是1961年毕业。1959年9月 ,为了适应当时学校迅速发展的形势 ,包括我在内的100名三年级学生被抽调到基础课教研室 ,一面当教师 ,一面当学生 ,身份仍然是学生。1960年学校又从这100人中抽调10几人作为正式教师参加教学工作 ,其中也有我。从那时至今 ,我在清华从事基础课教学和研究工作整整43年。清华大学的材料力学以及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工作 ,包括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都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 ,得到了力学界和教育界很多同…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院(系)、教研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单位,其教学工作质量、教学工作水平、状况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教研室的中心工作与“优秀的教师”的培养在高等学校中,教研室是按学科或课程设置的基础性教学组织,其基本任务主要在于组织教学和  相似文献   

7.
“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学与工程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工程专业认证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是有效落实工程专业认证的方法和途径。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考量,对“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通过探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的现实诉求,进而确定课程改革的标准,提出以工程专业认证为背景的“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改革思路,为“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于1986年10月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订各类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制订“工科材料力学课程评估标准与办法(试行稿)”;讨论材料力学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学与学术水平的问题。会议还审议通过了“1986~1990年材料  相似文献   

9.
电路课程是电子系“电子与微机应用”,“电气工程”及“通信工程”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主干课,电路课程教与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教研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电路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中取得了综合性的教学成果,使本课程教学从整体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本课程在1995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课程并报省级重点课程,1996年被省高教厅评为省重点课程,在评估时还受到了评估小组的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下面仅就已取得的成果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它包括:(1)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思想和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工建筑专业的核心课程,由水工教研室开设,依托于水工结构工程重点博士点,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著名的水利水电专家张光斗教授、张宪宏教授都曾亲自为本科生授课,亲自动手编写教材,为“水工建筑物”...  相似文献   

11.
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改革思路清华大学范钦珊,袁驷,李万琼根系又有区别的课程。如果只有联系、没有区别,就可以不必分成几门课程,因而称不上“系列”;反之,如果只有差别而没有联系,也无所谓“系列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基础力学课程中的“理论对学”、“材料力学”...  相似文献   

12.
材料力学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为工程设计及后续课程建立了必要的力学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问题。如何建立构件力学模型的基本“形”与家国、人文、科学等“精神内核”的内在联系,让知识育人与思政育人协同开展,是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围绕材料力学教学大纲的知识模块体系,本文搭建了一条课程知识体系与“思政”元素的映射关系网,提出了材料力学“形神兼备”的教学新思路,使材料力学课程的授课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丰富,为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教研室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材料力学教研室在全校的教学与教学改革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国工科院校的材料力学教研室中有一定的影响。以文化大革命后的十年为例,在全校两届教学优秀奖和教学改革成果奖中,我们教研室曾获得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被两次评为校先进集体,一次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在教材建设中,从1978年~1986年的八年中编写和翻译了一批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共11种,超过400万字,其中有的印数已超过10万册;此外,还  相似文献   

14.
我们教研室的“工科结构力学教材建设”先后获得1989年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奖。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励和鞭策。我们教研室教师基本队伍8—9人。十几年来,在人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从事教材建设工作。自1979年至今,我室编写正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推广全国各地优秀教研教学成果,为各名师团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本刊“名师教研室”栏目,欢迎全国各地区优秀老师及教研员团队积极投稿,分享研究特色、交流教学经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在21世纪人才培养多样性教育观的背景下,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中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内含双语教学,外延计算机应用,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环境,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该项成果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由上海交通大学主持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精品化”项目的主要任务是 ,对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对两门课程进行立体化的建设。新体系“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是面向21世纪基础力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在验收过程中专家对此项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认为新体系理论力学“对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在国内较早实现理论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教学内容” ,“通过教材、电子教案、电子版题解、求解型计算机辅…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三月,在教育部部属高等工科院校材料力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清华大学张福范教授曾作过“有关本科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法”的示范教学,到会代表反映良好。老教授关心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亲自进行探索,并应本刊编辑部之约,来稿发表,在此谨向张福范先生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19.
“智能+”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推动和落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虚拟教研室作为网络信息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应运而生。“家畜环境卫生学”是高校畜牧和兽医专业的传统基础课程,以“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为对象建设虚拟教研室可发挥名师的带头作用,提高教师整体教研水平;能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从而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工科(力学)基础课程 教学基地是教育部立项建设项目.该教学基地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全方位的成果: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2003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理论力学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力学(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流体力学基础)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多项;在基础力学优秀主讲教师的群体中,涌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基础力学讲课竞赛特等奖获得者;2000年和2004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