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研究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研究国民良好性格的塑造不能不对尚武精神及其培养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运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对尚武精神及其培养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针对尚武与尚武精神涵义的理解目前尚存在分歧;尚武精神与侠义精神不同;尚武精神属于武德的内容,更属于习武之人的职业道德;用见义勇为精神解释尚武精神的涵义是比较具体而恰当的;现阶段尚武精神的培养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尚武精神的培养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时期中华民族尚武精神趋于弱化,这对民族精神的重塑和发展都是不利的。笔者从传统历史文化、古代治国思想、宗教信仰以及现时期社会的价值观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尚武精神的产生及发展路径探索其弱化的历史根源,并对尚武精神的回归和重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角度,简述了巴人的尚武精神、表现形式及其对巴国政治军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秦帝国在建国立基前经历了十三代几百年的创业奋斗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军事、经济底蕴与实力。以武立基、武力建国是秦人成功的一条不二道路,秦人长期生存在西北戎、狄等少数野蛮民族之中,艰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给秦人太多生存的障碍和展示勇武的机会,悍勇尚武,隆兵重伐,是这一时期秦人唯一的选择。历史选择了骨子里透着霸气的"赳赳老秦"岁月锻造出了有"虎狼之帮"称谓的秦人"锐士",凭借军事、文化上的强势,挺进中原,完成了"扫六合,成一统"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影、电视剧、舞台表演等艺术行业的迅猛发展显示出该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使得更多从业者开始投身武术艺术作品的创作,并由此催生了对武术指导、编排及演艺人才的大量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演(武术)专业因应而生。以上海体育学院新成立的表演(武术)专业的专业建设探索为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表演(武术)专业学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尝试在解决思路上提出一些意见。研究认为:1)表演(武术)作为跨领域、跨方向的交叉学科专业,在新时代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表演(武术)专业融合了武术与表演两个母学科建设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使自己从宏观上结合了二者相互关联的现代化学科建设特点,从微观上可以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武术功底与表演能力的多方面复合人才;而另一方面,因为表演(武术)专业在能力体系上存在多方向性,建设过程中又存在背景交叉、内容交叉、学科交叉等现实问题,令其在设立至今的几年间尚未从学科层次上寻得本专业存在的学术本源。2)表演(武术)专业在新时代武术文化传播进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是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的脱节,提出表演(武术)专业未来学科建设应以“师资力量”为基础、“体系建设”为保障、“生源接收”为动力、“源于技术,融于艺术”的武术美探索为内涵的多层次学科建设模式,从而为未来表演(武术)专业学科建设、武术影像文化以及武术技艺的现代化传播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地关系互动视角,对沧州尚武的历史形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先秦至两汉的海洋文化、魏晋至唐宋之际游牧/农耕交织的文化、元明清至民国期间外来移民及运河文化等,不同时段和地域空间结构的塑造力差异,使得沧州尚武实现了由鸷悍尚力到俗重气侠再到重义崇礼的转型。地域空间结构的动态特性赋予了沧州尚武重击、求新求变的文化特质,通过冒险、开拓、吸纳等历时性人地互动,沧州最终成为了知名的武术之乡。  相似文献   

7.
"武者品行"问题随"侠文化"的出现而深刻的附着在武者的身体之上,但在实践过程中习武者往往受诸多影响而品行各异。从行为学角度审视武术品行所积淀的文化惯性,并借助伦理学、美学、历史学的相关知识对武术品行的形成发展进行深刻剖析,得出如下结论:伦理道德与武术品行应积极的互为润泽;积极倡导实践的武术美学对武术品行的塑造有指导作用;儒家的行为"仪礼"与武术的行为"礼节"规训有异曲同工之作用。这对于我们揭橥武术的"身体"品行构建,启迪当今缺乏人文精神的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武术的精神产生和变迁进行研究,旨为揭示武术精神之根本,兴我中华。为当今物质的社会理智的辨析现代的武术精神,并探寻精神的驱动力,重新激发武术的能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武术本质精神引申出的战争精神,发展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竞技精神。2)从社会大背景影响武术产出的为统治者建功立业的封建政治精神,发展为现代武术的民族精神。3)武德应与社会大背景润泽出的不同时代和形式的伦理道德精神融合创新发展。4)应以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为依托,创新发展武术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湘西民风尚武的兴衰与民众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其产生的需求直接相关,随着社会的演进呈现出“自生→共生→再生→衰退”的过程。运用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系统阐释了地理环境、军事与政治斗争、巫傩文化、民俗与图腾、人物与土司等5个湘西民风尚武繁兴的生态土壤元素;最后,基于需求理论的历时性过程,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弱化民众习武动机”、“和平年代与法治社会使得拳师职业逐渐消亡”以及“城镇化加速传统村落的衰退”3个方面论述了湘西民风尚武后期衰落生态机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剖析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名实分离"的问题,提出学校武术从姿态存在到现实存在蜕变的途径:(1)"闭锁式"到"开放式"的蜕变;(2)"传承式"到"创新式"的蜕变;(3)扎根本土传承胜过进军奥运.旨在通过在学校领域对武术的务实教育,让广大学生认识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德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精神思维,对两国的经济文化生活及民族精神的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日本武士道的形成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关系。从日本对中国传入文化的选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武士道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及表现方式。从两种武事精神在军事上的较量结果,我们看到“精神”是一个军队魂魄也是事业成功的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商丘师院体育系学生习武动机、态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商丘师院体育系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复杂多样,层次清晰;学习武术的情绪高涨,但对武术的认识不足,存在片面性,缺乏足够的练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学校武术百年来的发展热点进行梳理与回顾.指出,近代"尚武"思想和军国民教育思潮,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推动了学校武术的发展;中央国术馆在学校武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建国初期,学校武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文革时期的武术发展扭曲畸形,但依然在压制中艰难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武术加快发展,但是在教学内容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上还存在不足;新世纪的学校武术,又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与挑战.同时对百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分析研究不足,探寻未来方向,旨在为中国学校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视角,寻究明清时代大陆移民台湾对台湾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陆武术对台湾较有规模的传播始自明代,一直到清未。是三四百年前大陆移民渡海带入台湾,根植于台湾。大陆的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对台湾武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陆军事武艺和民间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和明郑时期的军事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清代台湾武术的形成和集成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朝前期,台湾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各界习武成风,大陆武术各拳种流派在台湾广泛传播中,融合发展;清朝中叶,台湾社会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建立了以血缘族亲为群体的宗族制度,出现了返乡寻根续宗潮流,台湾武术随着族人返乡寻祖与祖籍地的武术得于交流,大陆武术也从单向传入向两岸相互交流方向发展,台湾武术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南派武术体系;日据时期的台湾武术,在困境中传承缓慢发展。台湾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两岸中华传统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二炮兵某发射分队优秀操作号手11项体能指标指数的测试,运用主成分分析找出影响导弹操作号手专业性体能的典型指标指数,为导弹操作号手的专业性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代我国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应试化、教育体制的权利化、社会教育的商业化,以及家庭教育的以自我为中心化、过度溺爱化等现象,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实效,以“文武兼修”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起源、传承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史学梳理,阐述了“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论证了“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思想的危害,阐释了“文武兼修”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各历史朝代,提倡“文武兼修”目的在于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进行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和砥砺精神,两者相互促进。“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杰出人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中国教育需要加强“文武兼修”的教育实践,只有智育和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根本改变因片面教育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学的视角,以发展的观点就中国军事武术的起源、发展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事武术、认识军事武术,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军事武术的发展,以实现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军体精神是军事体育学院建设发展60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其集中体现在坚贞不渝的忠诚品质、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勇于担当的使命责任和勤力同心的团队意识。在建设特种作战学院的新使命中,军体精神与特战精神高度契合,必将为特种作战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